建改互动 制定一部“管用”的大学章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制定学校章程的过程中,立足“管用”,确立“以建促改、以改促建、建改互动”的理念和路径,一方面通过章程制定推动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将改革成果固化为制度形式写入《章程》,保障学校依法、自主、高效、自觉地运行,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立足“管用”,确立章程制定理念
从“管用”出发,拒绝雷同。反对空泛,将理想旨趣与现实需求结合,突出章程的“有效性”“指导性”“自律性”,凸显章程的统领作用,基础作用和自律作用。
(一)在制定中体现章程作为根本大法的统领作用。将章程作为根本大法的统领贯通于章程制定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在全面明晰与界定政府、市场、办学者、教职工、学生五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中体现章程的统领作用。二是在构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实现章程的统领作用。三是在准确昭示学校精神、理想和追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中实现章程的统领作用。
(二)在制定中体现章程作为根本制定的基础作用。学校制度体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三个层面。其中,章程是根本制度,包含依法治校中所有重要的关系、权力、义务以及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并作为学校制度其化规章的依据。在章程制定中,体现根本制度是学校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总纲及原则,学校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是章程规定的延伸和具体化。
(三)在制定中体现章程作为根本规范的自律作用。学校既要自我发展,又要自我约束;既要自主发展,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基于此,学校明确以章程为根本载体,对内实现校内的宣示、监督作用,对外展示向社会的承诺和信誉证明作用。在章程制度中不仅明确了学校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开发及其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主权力、基本规则、决策程序与监督机制,同时规定了学校负有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学校的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权益保障、物质保障条件等。
二、以改促建,固化学校改革成果
(一)将决策机制的完善成果固化为章程规则。一是调整与明晰校内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以改革创新“决策、议事、表决、沟通、监督”五个机制为核心,特别是通过对民主管理方式的创新来推动学校的科学决策,建立重大决策评估机制,制定和完善党委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既明确了三个议事决策机构的性质、作用、议事范围、决策程序、组织实施、纪律监督,又实现了“重大问题”的清晰化和明确化。二是调整和明晰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关系。在制度考虑上从“重在决策”与“重在执行”的关系把握党委和行政的定位,党委会(常委会)对学校工作总揽而不包揽,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校长要自觉把行政工作置于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党委的决定和决议,提倡党委、行政“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体制上分,关系上合;程序上分,上步调上合”。决策权的改革探索,还体现在明确样董事会的职责上,将董事会职责定位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或决策参与机构,吸引更广泛的专业人士,集中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更全面的知识、资源和信息参与到重大事件的群体决策中,以制度保证决策过程的民主性,促成决策结果的科学性。通过民主监督机制的确立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在组织设置上保障了学校教代会及学院教职工大会对校、院两级决策权、管理权的有效监督。
(二)将学术权力改革成果固化为章程规制。不断深入探讨学术权力由单独的部门或个人负责向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的转变,探索通过会议制、委员会制等形式保证学术权力运行的民主化、科学化。内设学院实施以学术为主导,设立教授委员会等机构,保障学院一级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学术管理权力落实,实现学院基层组织活力的创新。在明确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联席会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的同时,确定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党政联席会组成人员。
(三)将机构设置优化成果固化为章程规制。在推动内部机构设置改革中,强调以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科建设和有利于科学研究为改革设计原则,提出了学科链与产业链对接、医疗服务与群众需求衔接、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联接的思路,以社会需求跨学科专业动态设置科研平台机构。进一步探索校、院、系、课程管理体系改革,改革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从金字塔型结构向扁平式平坦结构过渡。拟以委员会制和大部制改革为主线,试点组建以校领导为主任的党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学务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规划建设委员会、总务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取消与政府对应的行政级别。同时,职能部门按“服务型、集中化”设置,整合部门职能,把服务边界(横向)拉宽,管理审批(垂直)权限压缩,工作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三、以建促改,深化学校体制改革
(一)促进民主治校,进一步实现了师生主体作用。一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生会等的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的规定,对师生、对学校民主管理权利的进一步细化和确认,保障师生民主权利。二是通过建立学院教职工大会制度、学院教授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保障师生的民主治校中的参与权。三是通过章程文本的形成、论证以及教代会审议等程序,深入广泛地征求师生意见,进一步培育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促进质量导向,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凝炼的“三能力 (惠于名师的传承能力、基于经典的思辨能力、源于实践的临床能力)一提高(提高创新意识)”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促进协同创新,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章程建设将协同创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作为重要内容。一是促进了科技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化。二是促进了服务地方引导机制改革的深化。筹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中医药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与27家部门共同组建了大品种川附子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
(四)促进积淀传承,构建了特色大学文化。章程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学校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的积淀。通过章程中文化创造功能的建设与体现,大力推进了文化传承创新。一是在教书育人中引领文化传承创新。二是在学校精神的弘扬中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提出建设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大学文化,推进了“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着力将学校建设为中医药文化传承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重要源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