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产品培育推动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我省创新产品培育力度,针对我省创新产品发展现状和调结构、转方式的迫切需要,提出加快我省创新产品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强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着力提供舞台和环境营造,大胆使用科技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发挥以省内各大高校在创新类复合型人才培育上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境外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强化创新教育培训。
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拓宽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定期编制发布创新产业人才开发目录,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等。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创新产业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鼓励创新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以奖励,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创四川产品品牌
围绕培育一批“四川造”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产品,推出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性创新产品,以此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根据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创新产品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确定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重点发展的产品品牌。如新材料中的钒钛制品,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航空领域的无人机,电子信息领域的信息安全产品。
三、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围绕产业链,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加强先进技术的集中攻关和科技应用示范,建设现代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移动多媒体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科技产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变革。
四、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搭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重点支持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有效改善产品创新环境,扭转当前我省产品创新服务缺乏针对性的局面。
搭建创新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现有科技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全链条的科技服务,形成集成化总包、专业化分包的综合科技服务模式。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引导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服务。
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扶持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国外知名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科技合作。
优化政策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为高新企业在川发展提供更大支持、创造更好条件。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创新产品培育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各部门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程序,建立健全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平台,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发展创新产品的积极性。加强创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增强产业调控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简化完善政策兑现流程,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工作,保证政策资金及时到位,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六、完善创新产品培育政策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省创新产品培育的相关政策,研究制订实施细则,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实施创新产品培育支持政策。对创新企业、创新产品集聚区、创新产品项目给予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品出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创新产品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创新产品格局。
制定实施中小型创新企业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兴创新行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创新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制定实施创新产品培育的分类指导政策。扶持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针对创新产品发展的具体需求,制定完善分行业的扶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奖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意成果应用、知识产权评估、抵押融资和贸易等进行扶持。制定创新产品行业政策,优先扶持重点行业发展。
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建立企业主导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依托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建立创投引导基金、开展技术创新融资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发挥其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