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4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2015年01月29日 16时47分
  • 来源: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商务厅网站
  • 【字体:
  •   编者按: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5.8亿元,同比增长12.7%。数据背后,反映出新常态下我省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总体稳中有进,增速保持高于全省GDP、好于全国平均、领跑八个经济大省的良好态势,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可喜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更加突出,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摘编如下,供参阅。

      一、总量再上千亿台阶,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全国、全省进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全省消费品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2010年-2014年,社消零同比分别增长18.3%、18.1%、16%、13.9%、12.7%。虽然2014年的增速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社消零较上年增加1310.35亿元,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社消零总量在全国位列第8位,西部第1位。

      分季度看,全省社消零增速经历三个阶段:一季度增速放缓,受经济结构调整、“三期叠加”特征明显、物价回落等因素影响,在上年增长13.9%的背景下,增速再下台阶,放缓至12.7%;二季度增速回升,在稳增长、微刺激、促消费等政策组合作用下,增速逐月企稳,累计回升至13%;三季度起稳中趋缓,受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限上企业、汽车等大类商品增幅放缓、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调、电商冲击加剧等因素影响,1-9月较上半年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9%,1-12月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放缓0.2个百分点,增长12.7%。

      为确保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我省相继出台稳增长16条措施、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方案、创新国内外市场联动拓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搭建“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等促进平台,全年共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大型促销活动1361场(次),实现销售额4922.5亿元;“川货全国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举办9站活动,参展企业1612家,成交金额和协议金额突破50亿元,有力开拓了省外市场。

      二、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2014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消费方式更加多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结构实现了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从温饱型商品消费向小康型服务消费、从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优化升级,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

      (一)大众消费日益兴旺。餐饮业转型成效初显,特色餐饮、旅游团餐、节日聚会餐等实惠亲民的大众餐饮稳步增长,2014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限下餐饮企业增长15.7%,高于限上9.1个百分点。消费更趋理性,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高档礼盒、团购消费大幅减少,以高端商品、礼品消费为主的高端零售企业业绩下滑,而以日常用品、快速消费品等大众消费为主的便民连锁店销售增长较快。1-11月,成都市22家高端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2.7%,而9家便民连锁店销售同比增长16.2%。1-12月,以平价商品消费为主要支撑的农村消费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差距较上年和全国分别扩大0.2和0.3个百分点。

      (二)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年轻人群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引领了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新潮流。成都、绵阳等城市奥特莱斯业态陆续运营,满足了消费者既重品牌又喜折扣的消费心理。社区商业、交通枢纽型购物中心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打通购物“最后一公里”。集购物、休闲、餐饮、文化等体验式消费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取代单纯售卖形式的传统百货,经营业态由商品集合向生活方式转变,助推了消费个性化趋势,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1家购物中心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2%。此外,商家还通过微信营销的“关系”经济、明星见面会等“粉丝”经济,开展科普展、嘉年华等主题营销,充分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通讯、家政、物管、汽车保养、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消费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文化、休闲、健身等享受型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都2014年票房收入位列全国第5,首破10亿元,观影人次达到近3千万人次,绵阳、德阳、乐山等地也进入全国前百强。古镇游、自驾游、乡村游、红色游、出境游等旅游业态发展迅速,1-11月,全省旅游总收入4692.53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出境游111.30万人次,增长65.1%。

      三、动力转换强劲起步,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

      消费增长动力由前期的政策刺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要素成本、注重量的积累,向流通方式革新、销售模式创新、注重量质效益提升转换,新型流通业态与传统业态发展分化明显。

      (一)电商零售一枝独秀。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消费方式,带来消费方式、消费供给、消费环境甚至消费者心理预期等方面的深刻变化。2014年,全省网络零售交易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54.7%,“双十一”当日成交额超过35亿元,双流、郫县消费额跻身全国县域第5、第10位,都江堰市进入全国电商县前列。网络零售加速了消费跨区域、跨国界转变,消费“终端位移”凸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电商渠道下沉、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等新型流通方式崛起,电子商务加快向农村延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由寄钱回家转变为网购后直接快递回家;双流跨境电商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日益扩大。

      (二)现代流通方式激发活力。近年来,随着全省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促进了现代流通方式转变,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成都市的盐市口-春熙路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远洋太古里等商贸综合体拓展范围,环球中心、万象城、海滨城、鹏瑞利等大体量城市综合体陆续投入运营,形成新的消费圈层,并辐射带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消费,1-12月,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社消零总额为6167.29亿元,占全省52.9%。泸州、达州、南充等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分别增长13.7%、13.6%、13.4%。由10个现代流通示范县、30个商贸强镇、100个乡镇商贸中心、30个农村物流商品配送中心、3700个农贸市场构成的流通体系,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去年全省农村社消零增长1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占全省社消零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升级型商品成支撑点。在上半年的限购恐慌、公车改革信号、9月的成都国际车展促销等因素作用下,1-12月,全省汽车类销售额实现1596.35亿元,同比增长16.1%,与之密切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实现1117.97亿元,同比增长5.8%,两者销售额合计占社消零比重为23%,拉动社消零3.4个百分点,对社消零增长的支撑作用凸显。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速较快,1-12月,商务厅监测的9家重点流通企业3G手机销售量同比增长47.9%。

      四、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保障消费平稳较快发展

      消费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稳定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2014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位运行。据省统计局统计,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为2007年以来次低,位列全国倒数第二。据商务厅监测,全省粮油、蔬菜、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供应充足。其中,猪肉价格自上年12月底持续下跌数月,商务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及时启动了2批次4万吨省级储备冻猪肉入储工作,并于元旦和国庆期间,进行了部分轮换和投放市场,对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和消费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猪肉零售价格自5月份开始触底回升,从7月中下旬连续11周小幅攀升,国庆节后价格小幅波动。12月,全省猪肉批发和零售均价分别为24.6元/公斤、25.5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8%、5.5%。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交织、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2014年,国家、省相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为我省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当前,随着各项消费促进政策措施深入落实,促销活动持续开展,城乡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方式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预计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市场将进入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消费增长进一步稳健,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拉动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4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2015年01月29日 16时47分
  • 来源: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商务厅网站
  •   编者按: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5.8亿元,同比增长12.7%。数据背后,反映出新常态下我省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总体稳中有进,增速保持高于全省GDP、好于全国平均、领跑八个经济大省的良好态势,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可喜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更加突出,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摘编如下,供参阅。

      一、总量再上千亿台阶,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全国、全省进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全省消费品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2010年-2014年,社消零同比分别增长18.3%、18.1%、16%、13.9%、12.7%。虽然2014年的增速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社消零较上年增加1310.35亿元,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社消零总量在全国位列第8位,西部第1位。

      分季度看,全省社消零增速经历三个阶段:一季度增速放缓,受经济结构调整、“三期叠加”特征明显、物价回落等因素影响,在上年增长13.9%的背景下,增速再下台阶,放缓至12.7%;二季度增速回升,在稳增长、微刺激、促消费等政策组合作用下,增速逐月企稳,累计回升至13%;三季度起稳中趋缓,受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限上企业、汽车等大类商品增幅放缓、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调、电商冲击加剧等因素影响,1-9月较上半年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9%,1-12月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放缓0.2个百分点,增长12.7%。

      为确保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我省相继出台稳增长16条措施、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方案、创新国内外市场联动拓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搭建“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等促进平台,全年共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大型促销活动1361场(次),实现销售额4922.5亿元;“川货全国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举办9站活动,参展企业1612家,成交金额和协议金额突破50亿元,有力开拓了省外市场。

      二、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2014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消费方式更加多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结构实现了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从温饱型商品消费向小康型服务消费、从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优化升级,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

      (一)大众消费日益兴旺。餐饮业转型成效初显,特色餐饮、旅游团餐、节日聚会餐等实惠亲民的大众餐饮稳步增长,2014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限下餐饮企业增长15.7%,高于限上9.1个百分点。消费更趋理性,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高档礼盒、团购消费大幅减少,以高端商品、礼品消费为主的高端零售企业业绩下滑,而以日常用品、快速消费品等大众消费为主的便民连锁店销售增长较快。1-11月,成都市22家高端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2.7%,而9家便民连锁店销售同比增长16.2%。1-12月,以平价商品消费为主要支撑的农村消费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差距较上年和全国分别扩大0.2和0.3个百分点。

      (二)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年轻人群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引领了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新潮流。成都、绵阳等城市奥特莱斯业态陆续运营,满足了消费者既重品牌又喜折扣的消费心理。社区商业、交通枢纽型购物中心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打通购物“最后一公里”。集购物、休闲、餐饮、文化等体验式消费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取代单纯售卖形式的传统百货,经营业态由商品集合向生活方式转变,助推了消费个性化趋势,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1家购物中心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2%。此外,商家还通过微信营销的“关系”经济、明星见面会等“粉丝”经济,开展科普展、嘉年华等主题营销,充分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通讯、家政、物管、汽车保养、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消费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文化、休闲、健身等享受型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都2014年票房收入位列全国第5,首破10亿元,观影人次达到近3千万人次,绵阳、德阳、乐山等地也进入全国前百强。古镇游、自驾游、乡村游、红色游、出境游等旅游业态发展迅速,1-11月,全省旅游总收入4692.53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出境游111.30万人次,增长65.1%。

      三、动力转换强劲起步,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

      消费增长动力由前期的政策刺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要素成本、注重量的积累,向流通方式革新、销售模式创新、注重量质效益提升转换,新型流通业态与传统业态发展分化明显。

      (一)电商零售一枝独秀。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消费方式,带来消费方式、消费供给、消费环境甚至消费者心理预期等方面的深刻变化。2014年,全省网络零售交易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54.7%,“双十一”当日成交额超过35亿元,双流、郫县消费额跻身全国县域第5、第10位,都江堰市进入全国电商县前列。网络零售加速了消费跨区域、跨国界转变,消费“终端位移”凸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电商渠道下沉、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等新型流通方式崛起,电子商务加快向农村延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由寄钱回家转变为网购后直接快递回家;双流跨境电商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日益扩大。

      (二)现代流通方式激发活力。近年来,随着全省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促进了现代流通方式转变,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成都市的盐市口-春熙路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远洋太古里等商贸综合体拓展范围,环球中心、万象城、海滨城、鹏瑞利等大体量城市综合体陆续投入运营,形成新的消费圈层,并辐射带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消费,1-12月,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社消零总额为6167.29亿元,占全省52.9%。泸州、达州、南充等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分别增长13.7%、13.6%、13.4%。由10个现代流通示范县、30个商贸强镇、100个乡镇商贸中心、30个农村物流商品配送中心、3700个农贸市场构成的流通体系,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去年全省农村社消零增长1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占全省社消零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升级型商品成支撑点。在上半年的限购恐慌、公车改革信号、9月的成都国际车展促销等因素作用下,1-12月,全省汽车类销售额实现1596.35亿元,同比增长16.1%,与之密切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实现1117.97亿元,同比增长5.8%,两者销售额合计占社消零比重为23%,拉动社消零3.4个百分点,对社消零增长的支撑作用凸显。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速较快,1-12月,商务厅监测的9家重点流通企业3G手机销售量同比增长47.9%。

      四、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保障消费平稳较快发展

      消费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稳定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2014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位运行。据省统计局统计,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为2007年以来次低,位列全国倒数第二。据商务厅监测,全省粮油、蔬菜、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供应充足。其中,猪肉价格自上年12月底持续下跌数月,商务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及时启动了2批次4万吨省级储备冻猪肉入储工作,并于元旦和国庆期间,进行了部分轮换和投放市场,对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和消费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猪肉零售价格自5月份开始触底回升,从7月中下旬连续11周小幅攀升,国庆节后价格小幅波动。12月,全省猪肉批发和零售均价分别为24.6元/公斤、25.5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8%、5.5%。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交织、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2014年,国家、省相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为我省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当前,随着各项消费促进政策措施深入落实,促销活动持续开展,城乡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方式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预计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市场将进入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消费增长进一步稳健,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拉动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