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基础设施扶贫--焕发古老凉山新活力

  • 2013年01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基础,是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凭借。对于凉山的贫困群众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条件落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基础条件的落后,不仅让他们的生产生活艰辛而沉重,更让他们缺乏了大步向前的信心与胆气。

      从根源着手,以项目助推,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这是我州综合扶贫开发“标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展理念,我州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实施了水、电、路、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受欢迎、得实惠、见成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古老凉山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多方合力】 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

      “公路修到家门口了!”

      “我们村通电了!”

      “我们用上自来水了!”

      “我们村的低产田改造升级了!”

      近年来,在凉山各县市,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基础条件改善的好消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些变化为长久以来备受贫穷、闭塞之苦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被当地人称为致富工程、民心工程。

      在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在一系列的工作机制中,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州建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扶贫开发两资办牵头,各部门参与的“1+N”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在此工作机制下,各部门资金得以整合,“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此举,等于将州内烟草、扶贫、移民搬迁、农、林、牧、水、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各部门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贫困地区的面貌。在这些部门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是重点。

      2001年至2011年,10年的扶贫攻坚使得全州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州共建成乡道5348公里、村道5855公里;建成微型水窖42.8万口、农村沼气池24.3万口;建设水利工程1.3万处,新增有效灌面188.2万亩,累计解决280万人的饮水困难;改造中低产田294.9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78.1万亩;城乡电力实现同网同价;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24.7万户,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0%和81%;行政村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随着凉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掀起高潮。

      --在交通方面,随着我州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贫困地区道路得以长足发展,不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改善,边远地区也陆续打开了通向希望的生命通道。随着“突破瓶颈、畅通凉山”目标的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交通状况正在得到彻底改善。

      --在电力的配备方面,我州消灭无电村的步伐不断加大。我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能源建设,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现电力全覆盖,消除无电地区”。按照这一目标,我州加大了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全州多个无电村相继告别历史。同时,我州还相应地加大了贫困地区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代表,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将不断被充实,一扇崭新的大门正在敞开。

      --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方面,建设水利工程1.3万处,新增有效灌面188.2万亩,累计解决280万人的饮水困难。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我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州水利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842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我州以新增有效灌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土改造、完成机耕道建设、新增提水控灌设备为重点。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改善生产条件更为重要。

      这些声势浩大的工程,一律对贫困地区实行资金倾斜、政策倾斜,使得这些地区基础条件日新月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跑步奔小康的步伐更加坚定。

      【两项资金】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

      当前,国家正实施积极的扶贫开发政策,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和民生工程是重点。而一直以来,我州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老百姓最直接受益、最盼望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我州着眼两大重点,着力两项计划,着重三大工程,不断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四小工程”及小流域现代农牧业增收、民族团结新村等工程项目。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州凭借两项资金已经完成100户藏区牧民定居计划,建定居房8000平方米,在“四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建改建乡村道路38条、108公里,桥梁25座、710延米,架设输水管道2.05万米,修引水渠136公里,修建储水池39口、4450立方米,塘库250立方米,解决了12621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496户、节能灶290户。

      2012年,我州以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基础建设。全年,省、州、县共下达扶贫两项资金117014.7万元,比上年增加35295.5万元,增长43.2%,其中,基础设施资金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2012年,我州建设现代农牧业增收项目4个,民族团结新村项目3个,农村小能源建设项目12个(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小农田灌溉项目24个,乡村道路项目49个,乡村桥梁项目24个……又一批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得以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州、县市扶贫两资办在两资项目的申报筛选中,按照“帮穷扶困、惠及民生”和“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两资“民生工程”年度计划相衔接的原则,确保将项目放在老百姓最为需要的地方。

      2013年,全州将紧紧围绕“四个重在”的基本思路,坚持以帮扶民生为重点,全力抓好两资民生工程建设;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抓手,强力推进“四小工程”建设;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全面提升民族地区现代农牧业增收项目实施水平;以强化项目监管为手段,提高项目效益,全面提升两资项目管理的整体效能。目前,我州已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推动两资项目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础设施扶贫--焕发古老凉山新活力

  • 2013年01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基础,是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凭借。对于凉山的贫困群众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条件落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基础条件的落后,不仅让他们的生产生活艰辛而沉重,更让他们缺乏了大步向前的信心与胆气。

      从根源着手,以项目助推,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这是我州综合扶贫开发“标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展理念,我州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实施了水、电、路、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受欢迎、得实惠、见成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古老凉山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多方合力】 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

      “公路修到家门口了!”

      “我们村通电了!”

      “我们用上自来水了!”

      “我们村的低产田改造升级了!”

      近年来,在凉山各县市,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基础条件改善的好消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些变化为长久以来备受贫穷、闭塞之苦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被当地人称为致富工程、民心工程。

      在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在一系列的工作机制中,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州建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扶贫开发两资办牵头,各部门参与的“1+N”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在此工作机制下,各部门资金得以整合,“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此举,等于将州内烟草、扶贫、移民搬迁、农、林、牧、水、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各部门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贫困地区的面貌。在这些部门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是重点。

      2001年至2011年,10年的扶贫攻坚使得全州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州共建成乡道5348公里、村道5855公里;建成微型水窖42.8万口、农村沼气池24.3万口;建设水利工程1.3万处,新增有效灌面188.2万亩,累计解决280万人的饮水困难;改造中低产田294.9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78.1万亩;城乡电力实现同网同价;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24.7万户,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0%和81%;行政村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随着凉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掀起高潮。

      --在交通方面,随着我州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贫困地区道路得以长足发展,不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改善,边远地区也陆续打开了通向希望的生命通道。随着“突破瓶颈、畅通凉山”目标的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交通状况正在得到彻底改善。

      --在电力的配备方面,我州消灭无电村的步伐不断加大。我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能源建设,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现电力全覆盖,消除无电地区”。按照这一目标,我州加大了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全州多个无电村相继告别历史。同时,我州还相应地加大了贫困地区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代表,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将不断被充实,一扇崭新的大门正在敞开。

      --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方面,建设水利工程1.3万处,新增有效灌面188.2万亩,累计解决280万人的饮水困难。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我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州水利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842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我州以新增有效灌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土改造、完成机耕道建设、新增提水控灌设备为重点。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改善生产条件更为重要。

      这些声势浩大的工程,一律对贫困地区实行资金倾斜、政策倾斜,使得这些地区基础条件日新月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跑步奔小康的步伐更加坚定。

      【两项资金】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

      当前,国家正实施积极的扶贫开发政策,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和民生工程是重点。而一直以来,我州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老百姓最直接受益、最盼望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我州着眼两大重点,着力两项计划,着重三大工程,不断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四小工程”及小流域现代农牧业增收、民族团结新村等工程项目。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州凭借两项资金已经完成100户藏区牧民定居计划,建定居房8000平方米,在“四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建改建乡村道路38条、108公里,桥梁25座、710延米,架设输水管道2.05万米,修引水渠136公里,修建储水池39口、4450立方米,塘库250立方米,解决了12621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496户、节能灶290户。

      2012年,我州以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基础建设。全年,省、州、县共下达扶贫两项资金117014.7万元,比上年增加35295.5万元,增长43.2%,其中,基础设施资金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2012年,我州建设现代农牧业增收项目4个,民族团结新村项目3个,农村小能源建设项目12个(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小农田灌溉项目24个,乡村道路项目49个,乡村桥梁项目24个……又一批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得以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州、县市扶贫两资办在两资项目的申报筛选中,按照“帮穷扶困、惠及民生”和“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两资“民生工程”年度计划相衔接的原则,确保将项目放在老百姓最为需要的地方。

      2013年,全州将紧紧围绕“四个重在”的基本思路,坚持以帮扶民生为重点,全力抓好两资民生工程建设;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抓手,强力推进“四小工程”建设;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全面提升民族地区现代农牧业增收项目实施水平;以强化项目监管为手段,提高项目效益,全面提升两资项目管理的整体效能。目前,我州已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推动两资项目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