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又增加12处

  • 2013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昨日记者获悉,包括江南馆街街坊遗址、玉堂窑址、茶马古道都江堰部分、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奎光塔、寿安陈家大院、青城山古建筑群、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平安桥天主教堂、四川大学早期建筑、新场川王宫在内的我市12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据了解,此次我市新增的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属于4个类别,古遗址3处,古建筑5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它们为什么会成为“国保”?它们又有何特色?今日就让记者邀请文保专家为读者揭开这些“国保”的前世今生。新增“国保”中心城区有3处

      川大早期建筑

      华西怀德堂曾被赞校园中最美建筑

      对于很多老成都人来说,不管是川大荷花池旁的第一行政楼,还是华西校区的老钟楼。四川大学早期建筑代表着他们对青春的回忆,对历史的追忆。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专家王正明告诉记者,此次成为“国保”的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和四川大学第一行政楼。其中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由华西校区办公楼、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华西校区老图书馆和华西校区钟楼8栋建筑组成。其中,华西校区办公楼又名怀德堂,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由美国纽约的罗恩莆为纪念白槐民所捐建。砖木结构,该楼外观表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楼长55.5米,宽28米,建筑面积1554平方米。当年该校毕启校长曾称赞它:崇密壮丽,为华西校园中最美丽的建筑。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

      可看看唐宋时成都城市规划啥样

      江南馆街北侧的江南馆街街坊遗址也在此次新增的“国保”名单中。王正明向记者介绍说,该遗址为唐、宋时期成都城的东南部。以唐、宋时期的街道、房址和排水设施为主体构成,有铺砖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址22座,大小排水渠16条。系统内除主道路、主排水道外,还有与其相配套的多条次道路、次排水道。这两个系统相互关联,成棋盘格局,与道路两侧的11座房址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活系统。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瓷器、陶器、骨器、钱币等文物标本。遗址内各类遗迹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诠释了城市里坊制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该遗址还被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平安桥天主教堂

      中西合璧建筑群文化、艺术价值高

      据王正明介绍,位于西华门街25号的平安桥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6年),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完工。由法国主教杜昂指派法籍神父骆书雅主持设计并组织施工,耗资约白银20万两。教堂占地面积约1656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508.5平方米,由平安桥主教座堂(又称平安桥总堂)与主教公署(又称主教公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中西合璧,形象简朴完整,比例优美,装饰适度,空间开合有致,是西南地区尚存不多的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是集宗教文化艺术、西欧建筑风格、川西民居为一体的建筑载体,是研究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新增“国保” 郊区(市)县有9处

      都江堰占了6处

      包括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

      在此次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江堰就有玉堂窑址、茶马古道、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奎光塔、青城山古建筑群6处文保单位成为“国保”,占据了成都新增“国保”的半壁江山。

      看,灵岩寺石刻摩崖、生动自然

      据王正明介绍,都江堰市城区以北的灵岩山腰的灵岩寺及千佛塔建筑群坐北朝南,不强调中轴线,进山门拾级而上,依次为长亭、天王殿、韦驮殿、大雄殿,东有接引殿,西为罗汉堂,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的建筑群体。寺内寺外古木萧萧、绿影重重,石刻摩崖、生动自然。韦驮殿、大雄殿均为悬山式木石结构。

      在赵公山余脉青城山、卧牛山环抱的浅山丘陵地区的玉堂窑址,为唐早期至北宋晚期的窑址,在其范围内,散布着大量废弃的窑炉。出土器物上千件,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碗、盘、三足盘、盆、碟、盏、杯、壶、提梁壶、罐、双耳罐、四系罐、钵、瓶、水盂、盒、炉、灯、匜、纺轮、圆球、管饰、虎座枕诸多品种,每个品种又分若干样式。

      看,灌口城隍庙飞檐似群雁展翅

      都江堰市城隍庙坐北向南、背山面城,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顶建筑。建筑群依山势分上下两区,上区马王殿、城隍殿、娘娘殿等,建于山窝台地上,依等高线向东西两面横向展开;下区十龙殿、灵官楼等建于山脚松茂古道旁,沿踏道方向纵向延伸。所有建筑中,十龙殿布局最具匠心。面积3000平方米。十龙殿布置在一条笔直上行梯道两侧,呈对称跌落布局,各间相邻的山墙出屋面飞檐为二重、三重相间,疏密得宜,错落有序,似群雁展翅,给人以深刻印象。

      青城山古建筑群以高台山为枢轴,古常道观为中心,宫观和山上的亭、台、阁、榭,通过精心设置的石道、桥梁连接在一起,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青城山古建筑群兼有宗教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和游览性建筑的特点,是我国建筑艺术宝库的一部分。

      看,奎光塔直上千寻、秀丽挺拔

      都江堰的奎光塔很多读者都很熟悉。奎光塔是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清道光年间县令周因培为点缀江山、振兴文风而建。塔坐南向北,为密檐式六角砖塔,高17层52.67米;塔内1~5层置塔心室和观景回廊,有螺旋石梯可登。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由于之前保护措施得当,基础稳固,塔体虽有部分受损,但主体结构完好,震后依然耸立不倒。古人赞其“直上千寻、秀丽挺拔”,“登城凭望,文笔森秀耸峙云端”, “春和秋爽,含烟藻天地之容;野旷川澄,望气扶风云之助。” 奎光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陈家桅杆

      门前竖双斗桅杆清代建筑味浓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社区的陈家桅杆,此次它一举成为“国保”,让人对它又有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好奇。王正明介绍说,陈家桅杆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门前竖有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院内建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后有忠孝祠,内有石拱桥。祠内正面石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出绝尘。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叙述宇文泰生平业绩

      位于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的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通高2.24米,宽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像。碑额阳刻正书15行,每行4字,字径5.4厘米,均刻于7厘米大的阳线正方格内。碑文记载当时在武康郡驻防的强独乐等将帅十一人,为北周文王宇文泰歌功颂德,并沿习时俗,为其死后建佛道二尊塑像祈求冥福,感恩悼念。此碑叙述宇文泰生平业绩。碑文中不少的细节记叙,为研究北魏、西魏和北周的史地、职官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川王宫

      因地势建造

      打破一般庙堂对称结构

      位于大邑县新场镇虎跳河村境内的川王宫,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清末毁于一场大火,“民国十五年孟秋谷旦重建”。川王宫有照壁、灵官殿、张飞殿、关羽殿、长廊、八角亭及大殿组成。王正明特别介绍说,川王宫整体建筑因地势造建,层层增高,布局紧密而富有变化,打破了一般庙堂建筑的对称结构,为成都地区一处罕见的近现代寺庙建筑。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又增加12处

  • 2013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昨日记者获悉,包括江南馆街街坊遗址、玉堂窑址、茶马古道都江堰部分、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奎光塔、寿安陈家大院、青城山古建筑群、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平安桥天主教堂、四川大学早期建筑、新场川王宫在内的我市12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据了解,此次我市新增的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属于4个类别,古遗址3处,古建筑5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它们为什么会成为“国保”?它们又有何特色?今日就让记者邀请文保专家为读者揭开这些“国保”的前世今生。新增“国保”中心城区有3处

      川大早期建筑

      华西怀德堂曾被赞校园中最美建筑

      对于很多老成都人来说,不管是川大荷花池旁的第一行政楼,还是华西校区的老钟楼。四川大学早期建筑代表着他们对青春的回忆,对历史的追忆。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专家王正明告诉记者,此次成为“国保”的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和四川大学第一行政楼。其中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由华西校区办公楼、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华西校区老图书馆和华西校区钟楼8栋建筑组成。其中,华西校区办公楼又名怀德堂,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由美国纽约的罗恩莆为纪念白槐民所捐建。砖木结构,该楼外观表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楼长55.5米,宽28米,建筑面积1554平方米。当年该校毕启校长曾称赞它:崇密壮丽,为华西校园中最美丽的建筑。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

      可看看唐宋时成都城市规划啥样

      江南馆街北侧的江南馆街街坊遗址也在此次新增的“国保”名单中。王正明向记者介绍说,该遗址为唐、宋时期成都城的东南部。以唐、宋时期的街道、房址和排水设施为主体构成,有铺砖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址22座,大小排水渠16条。系统内除主道路、主排水道外,还有与其相配套的多条次道路、次排水道。这两个系统相互关联,成棋盘格局,与道路两侧的11座房址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活系统。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瓷器、陶器、骨器、钱币等文物标本。遗址内各类遗迹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诠释了城市里坊制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该遗址还被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平安桥天主教堂

      中西合璧建筑群文化、艺术价值高

      据王正明介绍,位于西华门街25号的平安桥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6年),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完工。由法国主教杜昂指派法籍神父骆书雅主持设计并组织施工,耗资约白银20万两。教堂占地面积约1656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508.5平方米,由平安桥主教座堂(又称平安桥总堂)与主教公署(又称主教公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中西合璧,形象简朴完整,比例优美,装饰适度,空间开合有致,是西南地区尚存不多的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是集宗教文化艺术、西欧建筑风格、川西民居为一体的建筑载体,是研究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新增“国保” 郊区(市)县有9处

      都江堰占了6处

      包括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

      在此次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江堰就有玉堂窑址、茶马古道、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奎光塔、青城山古建筑群6处文保单位成为“国保”,占据了成都新增“国保”的半壁江山。

      看,灵岩寺石刻摩崖、生动自然

      据王正明介绍,都江堰市城区以北的灵岩山腰的灵岩寺及千佛塔建筑群坐北朝南,不强调中轴线,进山门拾级而上,依次为长亭、天王殿、韦驮殿、大雄殿,东有接引殿,西为罗汉堂,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的建筑群体。寺内寺外古木萧萧、绿影重重,石刻摩崖、生动自然。韦驮殿、大雄殿均为悬山式木石结构。

      在赵公山余脉青城山、卧牛山环抱的浅山丘陵地区的玉堂窑址,为唐早期至北宋晚期的窑址,在其范围内,散布着大量废弃的窑炉。出土器物上千件,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碗、盘、三足盘、盆、碟、盏、杯、壶、提梁壶、罐、双耳罐、四系罐、钵、瓶、水盂、盒、炉、灯、匜、纺轮、圆球、管饰、虎座枕诸多品种,每个品种又分若干样式。

      看,灌口城隍庙飞檐似群雁展翅

      都江堰市城隍庙坐北向南、背山面城,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顶建筑。建筑群依山势分上下两区,上区马王殿、城隍殿、娘娘殿等,建于山窝台地上,依等高线向东西两面横向展开;下区十龙殿、灵官楼等建于山脚松茂古道旁,沿踏道方向纵向延伸。所有建筑中,十龙殿布局最具匠心。面积3000平方米。十龙殿布置在一条笔直上行梯道两侧,呈对称跌落布局,各间相邻的山墙出屋面飞檐为二重、三重相间,疏密得宜,错落有序,似群雁展翅,给人以深刻印象。

      青城山古建筑群以高台山为枢轴,古常道观为中心,宫观和山上的亭、台、阁、榭,通过精心设置的石道、桥梁连接在一起,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青城山古建筑群兼有宗教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和游览性建筑的特点,是我国建筑艺术宝库的一部分。

      看,奎光塔直上千寻、秀丽挺拔

      都江堰的奎光塔很多读者都很熟悉。奎光塔是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清道光年间县令周因培为点缀江山、振兴文风而建。塔坐南向北,为密檐式六角砖塔,高17层52.67米;塔内1~5层置塔心室和观景回廊,有螺旋石梯可登。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由于之前保护措施得当,基础稳固,塔体虽有部分受损,但主体结构完好,震后依然耸立不倒。古人赞其“直上千寻、秀丽挺拔”,“登城凭望,文笔森秀耸峙云端”, “春和秋爽,含烟藻天地之容;野旷川澄,望气扶风云之助。” 奎光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陈家桅杆

      门前竖双斗桅杆清代建筑味浓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社区的陈家桅杆,此次它一举成为“国保”,让人对它又有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好奇。王正明介绍说,陈家桅杆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门前竖有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院内建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后有忠孝祠,内有石拱桥。祠内正面石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出绝尘。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叙述宇文泰生平业绩

      位于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的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通高2.24米,宽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像。碑额阳刻正书15行,每行4字,字径5.4厘米,均刻于7厘米大的阳线正方格内。碑文记载当时在武康郡驻防的强独乐等将帅十一人,为北周文王宇文泰歌功颂德,并沿习时俗,为其死后建佛道二尊塑像祈求冥福,感恩悼念。此碑叙述宇文泰生平业绩。碑文中不少的细节记叙,为研究北魏、西魏和北周的史地、职官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川王宫

      因地势建造

      打破一般庙堂对称结构

      位于大邑县新场镇虎跳河村境内的川王宫,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清末毁于一场大火,“民国十五年孟秋谷旦重建”。川王宫有照壁、灵官殿、张飞殿、关羽殿、长廊、八角亭及大殿组成。王正明特别介绍说,川王宫整体建筑因地势造建,层层增高,布局紧密而富有变化,打破了一般庙堂建筑的对称结构,为成都地区一处罕见的近现代寺庙建筑。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