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市将启动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 2014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2014翩然而至。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创新”的声音振聋发聩;行稳致远,在“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关口,成都确定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换挡”而不“失速”,向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扬帆快航。生态文明建设,被党的十八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一年多来,成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建设初见成效,城乡优美水域环境逐渐形成,并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更加美好的改革发展新蓝图已经绘就。开局2014,朝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更为灿烂的篇章。

      2013执行图

      水更清 水利兴 百姓安

      “截至今天,金牛区、郫县境内的266家石材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实现了停产停工。”去年12月30日,星期一,在市水务局召开的成都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例会上,传出了这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近年来城区上游最大的污水源被截断,城区30条黑臭河渠朝着“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底,2013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水务局着力做好管水、用水这篇大文章,为推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30条河渠水清无味

      去年5月,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中的锦城湖全新亮相,以其优美的环境、灵动的水景,迅速成为市民的“都市绿色客厅”。湖景之美,不仅在水面之上,更体现在水面之下——水草逶迤,清澈见底。

      我市把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率先启动了锦城湖、白鹭湾湿地的建设。为保证输水水质,去年,市水务局对一湖、一湿地的输水通道进行综合治理,对清水河、肖家河、楠杆堰等河道采取截污、调水等综合治理措施。目前,锦城湖、白鹭湾湿地的进水水质优良且水量充沛,一幅源头活水来、碧潭水自清的生态美景生动呈现。

      治理水环境,打造水生态,市水务局以城乡水系为脉络,以河道流域为主线,以治污、治臭、治脏、治乱为重点,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对城区30条黑臭河渠进行综合整治,年底实现“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对37条河道1792个下河排污口进行治理,杜绝污水下河;深入持久地对全市河道沿线水域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垃圾、清除淤泥、清捞杂物、清除违建的“四清”治理,79条河道完成清淤;建成5处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科学调配有限的水资源;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工,全市污水处理量增长11.5%……

      越来越多的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河道更净、堤岸更洁、基流不断,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优美水域环境正在形成。

      民生:2600个村通达自来水

      同在去年12月30日这一天,新都区龙桥镇鱼龙社区3组居民吴良琼遇上一件大喜事:自来水管安进她家厨房,全家喝上了放心水!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去年,新都区新繁镇、龙桥镇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安全优质的自来水直通到3万人的家中。

      吴良琼的故事,是我市城乡居民饮水保障能力持续提高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县域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骨干水厂,新增19处集中供水工程,4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全市228个乡镇所在地的场镇实现自来水供应——实现了自来水城镇“全覆盖”,2600多个村通达自来水——村通率达到了8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通过整治病险水库、整修防渗渠道、新建蓄水设施,全市新增蓄水能力2372万立方米、新增年节水能力113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7.4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9.48万亩,朝着“全域灌溉”高歌猛进。

      着力增强城乡一体防汛减灾能力,市水务局督促整改200余处重大防汛安全隐患,对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6.18公里进行治理,新修加固堤防14.78公里,成功应对“7·9”洪灾,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城乡供水安全。

      2014路线图

      加快水利建设 推进生态修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2014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作为全市水务的“统管”部门,市水务局将如何“求进”、如何“创新”?

      “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今年,市水务局将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抓好‘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昌寿如是说。在他的描述中,成都2014年水务建设的“路线图”逐渐清晰……

      加快水利建设 生产更高效供水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阳昌寿表示,今年将继续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让水利发挥更大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去年,我市荣获了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水利项目第一名,今年将持续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我市将深入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保障措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实施骨干灌排渠系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综合配套工程、水源工程建设,以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助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再生水利用等,让节水意识和节水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李家岩水库——成都第二水源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市水务局将超常规加速推进,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为城区供水安全加码。在广袤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将从镇向村、向户进一步延伸,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格局,今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按时优质完成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任务,把关键节点重点工程建成精品工程甚至百年工程。

      今年,市水务局还将加快启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权制度建设、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打造生态水景 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

      水是生态之基。据阳昌寿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尽早实现全域截污和水质明显改善。

      治理水环境,将多管齐下:开展下河口排污治理,通过雨污分流整治、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等,截住污水不下河;解决污水管道错接、断头、堵塞和带压运行问题,实现管网畅通;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让已形成的中心城区、区(市)县城、乡镇三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达标运行。同时,从“顶层设计”入手,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施行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严格河道出境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规划项目密集落地、密集实施,“梯次推进全域河湖水系建设”被写进了市水务局今年的“计划书”,金马河、兴隆湖、环城生态区水系建设等一一在列。据介绍,借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我市着力向水环境治理的高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行去。在着眼全域、构建水系的同时,市水务局将对城区河道实行综合治理,通过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用水科学调配等,打造优美水景、恢复水域生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市将启动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 2014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2014翩然而至。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创新”的声音振聋发聩;行稳致远,在“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关口,成都确定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换挡”而不“失速”,向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扬帆快航。生态文明建设,被党的十八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一年多来,成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建设初见成效,城乡优美水域环境逐渐形成,并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更加美好的改革发展新蓝图已经绘就。开局2014,朝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更为灿烂的篇章。

      2013执行图

      水更清 水利兴 百姓安

      “截至今天,金牛区、郫县境内的266家石材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实现了停产停工。”去年12月30日,星期一,在市水务局召开的成都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例会上,传出了这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近年来城区上游最大的污水源被截断,城区30条黑臭河渠朝着“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底,2013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水务局着力做好管水、用水这篇大文章,为推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30条河渠水清无味

      去年5月,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中的锦城湖全新亮相,以其优美的环境、灵动的水景,迅速成为市民的“都市绿色客厅”。湖景之美,不仅在水面之上,更体现在水面之下——水草逶迤,清澈见底。

      我市把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率先启动了锦城湖、白鹭湾湿地的建设。为保证输水水质,去年,市水务局对一湖、一湿地的输水通道进行综合治理,对清水河、肖家河、楠杆堰等河道采取截污、调水等综合治理措施。目前,锦城湖、白鹭湾湿地的进水水质优良且水量充沛,一幅源头活水来、碧潭水自清的生态美景生动呈现。

      治理水环境,打造水生态,市水务局以城乡水系为脉络,以河道流域为主线,以治污、治臭、治脏、治乱为重点,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对城区30条黑臭河渠进行综合整治,年底实现“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对37条河道1792个下河排污口进行治理,杜绝污水下河;深入持久地对全市河道沿线水域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垃圾、清除淤泥、清捞杂物、清除违建的“四清”治理,79条河道完成清淤;建成5处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科学调配有限的水资源;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工,全市污水处理量增长11.5%……

      越来越多的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河道更净、堤岸更洁、基流不断,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优美水域环境正在形成。

      民生:2600个村通达自来水

      同在去年12月30日这一天,新都区龙桥镇鱼龙社区3组居民吴良琼遇上一件大喜事:自来水管安进她家厨房,全家喝上了放心水!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去年,新都区新繁镇、龙桥镇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安全优质的自来水直通到3万人的家中。

      吴良琼的故事,是我市城乡居民饮水保障能力持续提高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县域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骨干水厂,新增19处集中供水工程,4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全市228个乡镇所在地的场镇实现自来水供应——实现了自来水城镇“全覆盖”,2600多个村通达自来水——村通率达到了8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通过整治病险水库、整修防渗渠道、新建蓄水设施,全市新增蓄水能力2372万立方米、新增年节水能力113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7.4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9.48万亩,朝着“全域灌溉”高歌猛进。

      着力增强城乡一体防汛减灾能力,市水务局督促整改200余处重大防汛安全隐患,对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6.18公里进行治理,新修加固堤防14.78公里,成功应对“7·9”洪灾,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城乡供水安全。

      2014路线图

      加快水利建设 推进生态修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2014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作为全市水务的“统管”部门,市水务局将如何“求进”、如何“创新”?

      “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今年,市水务局将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抓好‘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昌寿如是说。在他的描述中,成都2014年水务建设的“路线图”逐渐清晰……

      加快水利建设 生产更高效供水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阳昌寿表示,今年将继续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让水利发挥更大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去年,我市荣获了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水利项目第一名,今年将持续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我市将深入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保障措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实施骨干灌排渠系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综合配套工程、水源工程建设,以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助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再生水利用等,让节水意识和节水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李家岩水库——成都第二水源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市水务局将超常规加速推进,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为城区供水安全加码。在广袤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将从镇向村、向户进一步延伸,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格局,今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按时优质完成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任务,把关键节点重点工程建成精品工程甚至百年工程。

      今年,市水务局还将加快启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权制度建设、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打造生态水景 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

      水是生态之基。据阳昌寿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尽早实现全域截污和水质明显改善。

      治理水环境,将多管齐下:开展下河口排污治理,通过雨污分流整治、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等,截住污水不下河;解决污水管道错接、断头、堵塞和带压运行问题,实现管网畅通;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让已形成的中心城区、区(市)县城、乡镇三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达标运行。同时,从“顶层设计”入手,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施行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严格河道出境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规划项目密集落地、密集实施,“梯次推进全域河湖水系建设”被写进了市水务局今年的“计划书”,金马河、兴隆湖、环城生态区水系建设等一一在列。据介绍,借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我市着力向水环境治理的高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行去。在着眼全域、构建水系的同时,市水务局将对城区河道实行综合治理,通过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用水科学调配等,打造优美水景、恢复水域生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