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 2014年04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2013年 达州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达到281.7万吨;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316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8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

      站在自家的柚子地里,60岁的谭清元脸上乐开了花。

      谭清元是“安仁柚子”的主产区达川区安仁乡严马庙村的村民。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态水果需求的激增,“安仁柚子”身价倍长,谭清元家的果林去年纯收入超3000元。

      “前不久,区茶果站的专家对柚子树进行了品种改良,今年的收成肯定更好!”对于未来的生活,谭清元信心满满。

      这是达州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的达州,耕地面积451.9万亩,农业人口552万人,以前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享有国家“三乡、三都、一基地”称号,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何助推达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如何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市委、市政府思考、推进的头等大事。我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四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4+8”品牌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政策引领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达到281.7万吨;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316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8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001元,同比增长13.5%,广袤农村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动力源。

      累累硕果的背后,满含着辛勤与汗水。去年年初,我市经反复调研论证,下发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将农民收入来源具体到项目和产业上,并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挂钩,构建了助农增收的政策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市突出富硒、绿色、有机、生态特色,按照“六带三区两基地”的产业布局,以农业“4+8”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累计发展大竹苎麻、万源富硒茶叶、渠县黄花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250万亩,建成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065个,全市现代农业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增收的致富引擎。我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入股,组建多种类型的股份合作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民专合组织帮扶行动,在资金、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如万源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县绿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力强、助农增收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36家,带动农户24.6万户。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市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每个特色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最大限度把农民引进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大园区+小业主”、“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获得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收益。2013年,全市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7家,达到101家,实现销售收入92.8亿元,直接带动77万农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对外开放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泉。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制定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达州投资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建设标准化基地,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成功引进了华西希望集团·四川特驱投资有限公司、中博农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达州。

      农民增收更离不开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市把安全饮水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先后投资1.51亿元,建成达川区覃家坝、 宣汉县胡家等一批集中供水工程,解决30.7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白岩滩等3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新建高标准农田14.89万亩;建成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256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6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大举措 让农民更富裕更幸福

      201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之年。如何借着改革的春风,让农民更富裕,更幸福?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等五项工作,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品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一牌三化”方式,大力实施农业“4+8”品牌工程,加快建设“六带三区两基地”,确保全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以上;扎实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同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继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深入实施“3+10+1”骨干水利工程,加大病险水库整治、渠系灌溉配套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确保全市7个区市县分别建成一个面积3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带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大力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做法和“微田园”建设经验,统筹推进新村建设“1+5”工程和新村改造“5+1”工程,产村相融、成片建设独具巴渠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项目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树立“先进带后进、后进自加劲”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开发推进机制,整合扶贫开发项目和政策资金、金融贷款等深入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行动”,项目化、成片化、造血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每年减贫不低于15万人,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 2014年04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2013年 达州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达到281.7万吨;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316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8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

      站在自家的柚子地里,60岁的谭清元脸上乐开了花。

      谭清元是“安仁柚子”的主产区达川区安仁乡严马庙村的村民。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态水果需求的激增,“安仁柚子”身价倍长,谭清元家的果林去年纯收入超3000元。

      “前不久,区茶果站的专家对柚子树进行了品种改良,今年的收成肯定更好!”对于未来的生活,谭清元信心满满。

      这是达州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的达州,耕地面积451.9万亩,农业人口552万人,以前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享有国家“三乡、三都、一基地”称号,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何助推达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如何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市委、市政府思考、推进的头等大事。我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四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4+8”品牌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政策引领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达到281.7万吨;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316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8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001元,同比增长13.5%,广袤农村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动力源。

      累累硕果的背后,满含着辛勤与汗水。去年年初,我市经反复调研论证,下发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将农民收入来源具体到项目和产业上,并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挂钩,构建了助农增收的政策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市突出富硒、绿色、有机、生态特色,按照“六带三区两基地”的产业布局,以农业“4+8”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累计发展大竹苎麻、万源富硒茶叶、渠县黄花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250万亩,建成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065个,全市现代农业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增收的致富引擎。我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入股,组建多种类型的股份合作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民专合组织帮扶行动,在资金、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如万源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县绿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力强、助农增收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36家,带动农户24.6万户。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市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每个特色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最大限度把农民引进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大园区+小业主”、“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获得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收益。2013年,全市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7家,达到101家,实现销售收入92.8亿元,直接带动77万农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对外开放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泉。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制定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达州投资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建设标准化基地,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成功引进了华西希望集团·四川特驱投资有限公司、中博农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达州。

      农民增收更离不开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市把安全饮水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先后投资1.51亿元,建成达川区覃家坝、 宣汉县胡家等一批集中供水工程,解决30.7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白岩滩等3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新建高标准农田14.89万亩;建成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256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6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大举措 让农民更富裕更幸福

      201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之年。如何借着改革的春风,让农民更富裕,更幸福?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等五项工作,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品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一牌三化”方式,大力实施农业“4+8”品牌工程,加快建设“六带三区两基地”,确保全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以上;扎实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同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继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深入实施“3+10+1”骨干水利工程,加大病险水库整治、渠系灌溉配套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确保全市7个区市县分别建成一个面积3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带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大力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做法和“微田园”建设经验,统筹推进新村建设“1+5”工程和新村改造“5+1”工程,产村相融、成片建设独具巴渠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项目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树立“先进带后进、后进自加劲”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开发推进机制,整合扶贫开发项目和政策资金、金融贷款等深入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行动”,项目化、成片化、造血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每年减贫不低于15万人,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