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已成为攀枝花群众文化生活新常态
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15个“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之家”、45个社区书屋、130个阅报栏(屏)、68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新发展直播卫星用户4000户、农村地面数字电视用户9000户。
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文化进万家、“七夕相亲汇”“金沙放歌”“迎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喜爱。每天一场广场“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每周一场公益文艺演出、一堂“攀枝花市民讲坛”,每月一场公益电影进乡村、社区,每学期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公益电影进学校。
免费开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大田会议旧址等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2个纪念馆、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2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13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免费开放。
创作一批精品节目、作品。瞄准精品目标,新创、改编剧(节)目118个,剧本《小天地》获省重点关注剧目,《攀枝花1965》等著作出版发行;19件广播电视节目作品获省政府奖,《小科帮忙》《阳光政务》等栏目品牌效应初步形成;50余件(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市文化馆合唱团获得第十六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金奖。
规划一批文化产业新项目。我市被文化部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辐射区,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花舞人间、西佛寺主题公园、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米易龙潭溶洞、苴却砚文化艺术城、奥林匹克中心7个项目入选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项目规划,“千砚工程”入选文化部重点项目,攀枝花渡口记忆、苴却砚文化街等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保护一批文化遗产。我市出台了《攀枝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入第二阶段,共普查国有单位1415家,反馈文物约1757件(套),10处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已由省政府发文公布。“笮山锅庄”被列为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8个项目,市敬如石艺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