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德阳市大规模绿化规划》出台 为全面小康筑牢生态屏障

  • 2016年12月13日 11时34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字体:
  •   德阳市大规模绿化规划(2016-2020年)》近日经德阳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正式出台并实施。作为“十三五”期间德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全面提升德阳市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指导性意义。规划的核心是通过大规模推进全市国土绿化美化,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推进身边扩绿增绿为重点,通过实施重大绿化建设任务,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德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市域各县(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集中实施重点工程造林、道路水系绿化、城乡绿化美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264.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15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1%以上,大幅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构建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奋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森林城市;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依法治绿协调发展

      规划明确,实施大规模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创新,坚持增绿扩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大力推广优质乡土树种,实施造管并举,确保绿化成效。将改善生态作为全市国土绿化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资源现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依托重点生态工程,突出区域特色,“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国土绿化。

      突出政府国土绿化主体责任,落实部门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场机制,市县乡村、党政军民学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面参与。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国土绿化监测考核制度,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国土绿化协调、健康推进。

      实施城市绿化“七大工程”

      实施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拓展提升工程。新建和提升现有各类绿地系统的质量,重点实施公园绿地体系建设、街道和广场景观营建、生态小区建设、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等,到2020年,德阳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000亩,绿地率逐年增长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实施德阳市城郊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东起东山,西至石亭江,在德阳市区外围5-20公里范围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以浅丘区片状森林和坝区农田林网构成的环状森林带为基础,统筹近郊、乡村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实施景观生态林、特色经济林、多彩田园、低效景观林改造、强化公益林管护等,集中建设城郊森林,改善城市背景环境,拓展城乡居民活动的森林环境和空间,逐步建成一个生态功能完备、防护效益显著、林相景观优美的城郊森林体系,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到2020年,新建城郊景观生态林2250亩,特色经济林4500,多彩田园150亩。

      实施县城区绿化建设工程。至2020年,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125亩,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至2020年,新增绿化模范乡镇15个、绿化示范村20个,新增场镇绿化面积7495亩,村庄绿化面积6870亩,乡村道路绿化面积2250亩,农田林网绿化5.07万亩。

      实施道路景观林带建设工程。沿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国道、快速通道、旅游公路实施彩花、彩叶植物绿化美化或改造提升,将绿色通道打造成四季不同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提升通道绿化美化水平,将城市绿地系统与村镇和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2016-2020年,主要巩固前期道路绿化建设成果,查漏补缺,提升工程质量,新增绿化面积1.41万亩,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水系景观带及生态林建设工程。重点打造以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凯江、郪江等发源或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为骨架,其他支流、湖库、渠系为支撑的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实现“水清、畅流、岸绿”目标。2016-2020年,巩固前期绿化建设成果,全市辖区内的主要江河、干支渠两侧,水库库岸和集水区,新增绿化面积1.80万亩,水系绿化率达90%以上。天然湿地保护修复37.5万亩,巩固提升“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划建湿地公园2个(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交汇区域“三江湿地公园”,绵竹市“城北湿地公园”)。

      实施绿色细胞建设工程。2016-2020年,全市义务植树参加人数1000万人次,完成植树2000万株以上。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

      遵循“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云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崴螺山、天鹅、剑南春三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小区)的生态调节功能和防护功能。

      加强湿地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依托河湖、库塘等湿地资源,适时建设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强化湿地保护科普宣传与教育。到2020年,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11个(其中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2个)。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德阳市大规模绿化规划》出台 为全面小康筑牢生态屏障

  • 2016年12月13日 11时34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德阳市大规模绿化规划(2016-2020年)》近日经德阳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正式出台并实施。作为“十三五”期间德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全面提升德阳市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指导性意义。规划的核心是通过大规模推进全市国土绿化美化,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推进身边扩绿增绿为重点,通过实施重大绿化建设任务,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德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市域各县(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集中实施重点工程造林、道路水系绿化、城乡绿化美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264.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15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1%以上,大幅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构建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奋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森林城市;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依法治绿协调发展

      规划明确,实施大规模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创新,坚持增绿扩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大力推广优质乡土树种,实施造管并举,确保绿化成效。将改善生态作为全市国土绿化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资源现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依托重点生态工程,突出区域特色,“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国土绿化。

      突出政府国土绿化主体责任,落实部门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场机制,市县乡村、党政军民学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面参与。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国土绿化监测考核制度,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国土绿化协调、健康推进。

      实施城市绿化“七大工程”

      实施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拓展提升工程。新建和提升现有各类绿地系统的质量,重点实施公园绿地体系建设、街道和广场景观营建、生态小区建设、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等,到2020年,德阳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000亩,绿地率逐年增长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实施德阳市城郊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东起东山,西至石亭江,在德阳市区外围5-20公里范围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以浅丘区片状森林和坝区农田林网构成的环状森林带为基础,统筹近郊、乡村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实施景观生态林、特色经济林、多彩田园、低效景观林改造、强化公益林管护等,集中建设城郊森林,改善城市背景环境,拓展城乡居民活动的森林环境和空间,逐步建成一个生态功能完备、防护效益显著、林相景观优美的城郊森林体系,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到2020年,新建城郊景观生态林2250亩,特色经济林4500,多彩田园150亩。

      实施县城区绿化建设工程。至2020年,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125亩,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至2020年,新增绿化模范乡镇15个、绿化示范村20个,新增场镇绿化面积7495亩,村庄绿化面积6870亩,乡村道路绿化面积2250亩,农田林网绿化5.07万亩。

      实施道路景观林带建设工程。沿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国道、快速通道、旅游公路实施彩花、彩叶植物绿化美化或改造提升,将绿色通道打造成四季不同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提升通道绿化美化水平,将城市绿地系统与村镇和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2016-2020年,主要巩固前期道路绿化建设成果,查漏补缺,提升工程质量,新增绿化面积1.41万亩,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水系景观带及生态林建设工程。重点打造以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凯江、郪江等发源或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为骨架,其他支流、湖库、渠系为支撑的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实现“水清、畅流、岸绿”目标。2016-2020年,巩固前期绿化建设成果,全市辖区内的主要江河、干支渠两侧,水库库岸和集水区,新增绿化面积1.80万亩,水系绿化率达90%以上。天然湿地保护修复37.5万亩,巩固提升“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划建湿地公园2个(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交汇区域“三江湿地公园”,绵竹市“城北湿地公园”)。

      实施绿色细胞建设工程。2016-2020年,全市义务植树参加人数1000万人次,完成植树2000万株以上。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

      遵循“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云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崴螺山、天鹅、剑南春三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小区)的生态调节功能和防护功能。

      加强湿地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依托河湖、库塘等湿地资源,适时建设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强化湿地保护科普宣传与教育。到2020年,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11个(其中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2个)。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