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 2017年01月03日 15时08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引领,发展智慧气象,为巴中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以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气象预报为核心、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的气象业务体系;建成多元参与、开放有序、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服务体系;建立体系完备、科学规范、气象行政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的气象管理体系,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

      近日,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未来五年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文件,是“十三五”时期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气象

      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迅速,气象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A149个乡镇设立信息服务站

      近年来,巴中市初步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多灾种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共设立149个乡镇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4182人,覆盖100%的行政村。完成中小河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普查。电视气象服务节目5档,“巴中气象”微博用户5万余人,气象短信用户12万人,气象声讯电话年受众超550万人次。

      B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覆盖95%的乡镇

      “十二五”期间,巴中市建成4个国家级新型自动气象站和21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覆盖95%的乡镇。建成农业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大气电场观测站等专业气象观测站12个,以及移动便携式气象站2套。建成1部移动天气雷达,拥有1辆气象综合移动应急车。

      C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2%

      近年来,巴中市研发了市、县级预报业务平台以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大雾预报系统。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2%,短期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75%,强对流临近预警提前10分钟,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达到6-12小时,空间分辨率到乡镇。强化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测预报预警,启动应急响应29次。

      D为农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巴中市面向120个农业专合组织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完善10余种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完成6个“巴食巴适”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估和溯源工作,开展了平昌“三农”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新建农田环境、温室大棚气象监测站各1个,建立茶叶气象服务示范田块1个。建成人影固定作业点2个,开展人影作业227箭次,直接经济效益4830万元。

      “十三五”规划

      重要任务

      A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巴中市是全省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种类多、灾期长、频率高、危害重。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城市灾害防御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规划》对加强气象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将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到智慧巴中防灾减灾大平台,强化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应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开通跨部门气象应急会商和服务系统。推动应急管理队伍、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增强防灾减灾综合效益。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乡镇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大力推进城乡气象防灾减灾社区以及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同时组织推进干旱、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阴雨、冻害、雷电等多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一体化业务,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向灾害风险预警转变。依托巴中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手机、电话、网站、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预警信息传播网络,构建气象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绿色通道”,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作用。

      B增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巴中市计划完成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升级,实现天气现象、日照、云等项目自动化观测;新增通江、平昌各1套便携式移动气象站,提升应急观测能力。新建巴中新一代天气雷达、南江风廓线雷达,建立完善雷达业务系统,提升巴中市短临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调整全市现有217个区域气象站功能和布局,升级改造15个、新建8-10个,在通信脆弱区域建设4套北斗卫星传输气象站。开展交通、农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在光雾山、空山坝、望王山、镇龙山、南阳山、章怀山等地建设生态站,在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恩阳区各建1套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

      C建立自动监测分析平台

      《规划》提出,巴中市要建立强对流天气自动监测分析平台,提升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达25分钟以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机制和预报技术的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提升灾害性天气强度、落区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水平,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精细到乡镇。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规划》要求,加强建立适合本地的预报模型和预警指标,成立创新团队,以短时强对流天气为重点,建立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研究总结出巴中地区的短期暴雨、大雾、强降温等客观诊断技术方法,并将以上模型和指标应用到四川气象智慧平台工具箱。

      D提升天气服务能力

      《规划》提出,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成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新建自动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形成多尺度、多要素的人工影响天气立体监测网络系统。市、县两级车载火箭配备车载式GPS定位仪,实现人影作业空域申报自动化。完善市、县两级地面作业体系,全市更新新型火箭5-6套,人影作业可控制面积达全市总面积的60-80%。充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在光雾山、空山、南阳等林区,布设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立服务生态环境改善、森林防灭火、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专项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体系。

      “十三五”规划

      项目分解

      《规划》还对巴中市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重点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

      A灾害监测系统建设

      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完成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升级,在现有国家级台站配备云、天气现象、日照自动观测设备,在恩阳区建设国家级无人值守一般站,在通江县建设1套雨滴谱仪。在市级和县级台站配备应急移动自动气象站各1套。在陈家山、贵民、空山坝、诺水河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通信脆弱区新建4套北斗卫星传输自动气象站。调整现有217个区域气象站的布局和功能,新建区域气象站8-10个,升级改造15个站点。将交通气象设施建设纳入公路路网建设规划,在全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站点间距达20—30公里,其中,团雾、道路结冰多发路段的站点间距小于10公里。建设巴-南、巴-达、巴-广、绵-巴-万、巴-陕和巴-渝6套高速交通气象观测站和1套道路结冰观测站,实现对公路能见度、强降雨(雪)、路面结冰、高温等气象灾害的连续监测。各县(区)分别建设1套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站。推广应用农业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园区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试验基地;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和业务服务平台。建设6套生态气象观测站,开展大气成分、负氧离子、紫外线等观测;在南江县建设太阳能观测站;在光雾山、望王山建设大气成分、负氧离子、紫外线监测站;在空山、南阳、镇龙、章怀山等地建设负氧离子、紫外线监测站。

      B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将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予以经费保障,到2020年,10个乡(镇)通过验收。开展重点地质灾害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规范化建设;选取重点城镇开展城市灾害防御示范社区建设,到2020年,建成5个以上示范社区。建立南江河、巴河、恩阳河以及大、小通江河等“五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更新作业火箭装置5-6套,新建固定作业点5个,人影作业机构人员编制全部保障到位。

      C基础设施建设

      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建设巴中新一代天气雷达、南江风廓线雷达。完成雷达信息处理平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高清视频会商和气象声讯影视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观测场、气象业务用房、农业气象实验基地、自然灾害科普馆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恩阳区气象服务机构,完善气象站网及相关附属设施;建设通江县一般气象站业务用房,完成附属设施及各类业务平台建设;建设南江县、平昌县气象附属业务用房,改造平昌县气象观测站与业务办公室道路等。

      D服务体系建设

      在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完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基本气象资料和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完善电视气象服务、“96121”声讯服务等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同时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巴中”建设,建设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建立能够精确响应用户需求的城乡网格化气象服务系统;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推进环境气象监测、空气质量预报、空气污染预报及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 2017年01月03日 15时08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引领,发展智慧气象,为巴中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以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气象预报为核心、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的气象业务体系;建成多元参与、开放有序、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服务体系;建立体系完备、科学规范、气象行政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的气象管理体系,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

      近日,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未来五年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文件,是“十三五”时期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气象

      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巴中市气象事业发展迅速,气象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A149个乡镇设立信息服务站

      近年来,巴中市初步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多灾种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共设立149个乡镇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4182人,覆盖100%的行政村。完成中小河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普查。电视气象服务节目5档,“巴中气象”微博用户5万余人,气象短信用户12万人,气象声讯电话年受众超550万人次。

      B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覆盖95%的乡镇

      “十二五”期间,巴中市建成4个国家级新型自动气象站和21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覆盖95%的乡镇。建成农业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大气电场观测站等专业气象观测站12个,以及移动便携式气象站2套。建成1部移动天气雷达,拥有1辆气象综合移动应急车。

      C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2%

      近年来,巴中市研发了市、县级预报业务平台以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大雾预报系统。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2%,短期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75%,强对流临近预警提前10分钟,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达到6-12小时,空间分辨率到乡镇。强化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测预报预警,启动应急响应29次。

      D为农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巴中市面向120个农业专合组织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完善10余种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完成6个“巴食巴适”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估和溯源工作,开展了平昌“三农”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新建农田环境、温室大棚气象监测站各1个,建立茶叶气象服务示范田块1个。建成人影固定作业点2个,开展人影作业227箭次,直接经济效益4830万元。

      “十三五”规划

      重要任务

      A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巴中市是全省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种类多、灾期长、频率高、危害重。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城市灾害防御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规划》对加强气象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将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到智慧巴中防灾减灾大平台,强化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应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开通跨部门气象应急会商和服务系统。推动应急管理队伍、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增强防灾减灾综合效益。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乡镇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大力推进城乡气象防灾减灾社区以及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同时组织推进干旱、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阴雨、冻害、雷电等多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一体化业务,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向灾害风险预警转变。依托巴中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手机、电话、网站、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预警信息传播网络,构建气象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绿色通道”,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作用。

      B增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巴中市计划完成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升级,实现天气现象、日照、云等项目自动化观测;新增通江、平昌各1套便携式移动气象站,提升应急观测能力。新建巴中新一代天气雷达、南江风廓线雷达,建立完善雷达业务系统,提升巴中市短临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调整全市现有217个区域气象站功能和布局,升级改造15个、新建8-10个,在通信脆弱区域建设4套北斗卫星传输气象站。开展交通、农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在光雾山、空山坝、望王山、镇龙山、南阳山、章怀山等地建设生态站,在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恩阳区各建1套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

      C建立自动监测分析平台

      《规划》提出,巴中市要建立强对流天气自动监测分析平台,提升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达25分钟以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机制和预报技术的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提升灾害性天气强度、落区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水平,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精细到乡镇。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规划》要求,加强建立适合本地的预报模型和预警指标,成立创新团队,以短时强对流天气为重点,建立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研究总结出巴中地区的短期暴雨、大雾、强降温等客观诊断技术方法,并将以上模型和指标应用到四川气象智慧平台工具箱。

      D提升天气服务能力

      《规划》提出,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成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新建自动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形成多尺度、多要素的人工影响天气立体监测网络系统。市、县两级车载火箭配备车载式GPS定位仪,实现人影作业空域申报自动化。完善市、县两级地面作业体系,全市更新新型火箭5-6套,人影作业可控制面积达全市总面积的60-80%。充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在光雾山、空山、南阳等林区,布设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立服务生态环境改善、森林防灭火、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专项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体系。

      “十三五”规划

      项目分解

      《规划》还对巴中市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重点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

      A灾害监测系统建设

      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完成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升级,在现有国家级台站配备云、天气现象、日照自动观测设备,在恩阳区建设国家级无人值守一般站,在通江县建设1套雨滴谱仪。在市级和县级台站配备应急移动自动气象站各1套。在陈家山、贵民、空山坝、诺水河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通信脆弱区新建4套北斗卫星传输自动气象站。调整现有217个区域气象站的布局和功能,新建区域气象站8-10个,升级改造15个站点。将交通气象设施建设纳入公路路网建设规划,在全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站点间距达20—30公里,其中,团雾、道路结冰多发路段的站点间距小于10公里。建设巴-南、巴-达、巴-广、绵-巴-万、巴-陕和巴-渝6套高速交通气象观测站和1套道路结冰观测站,实现对公路能见度、强降雨(雪)、路面结冰、高温等气象灾害的连续监测。各县(区)分别建设1套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站。推广应用农业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园区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试验基地;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和业务服务平台。建设6套生态气象观测站,开展大气成分、负氧离子、紫外线等观测;在南江县建设太阳能观测站;在光雾山、望王山建设大气成分、负氧离子、紫外线监测站;在空山、南阳、镇龙、章怀山等地建设负氧离子、紫外线监测站。

      B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将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予以经费保障,到2020年,10个乡(镇)通过验收。开展重点地质灾害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规范化建设;选取重点城镇开展城市灾害防御示范社区建设,到2020年,建成5个以上示范社区。建立南江河、巴河、恩阳河以及大、小通江河等“五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更新作业火箭装置5-6套,新建固定作业点5个,人影作业机构人员编制全部保障到位。

      C基础设施建设

      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建设巴中新一代天气雷达、南江风廓线雷达。完成雷达信息处理平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高清视频会商和气象声讯影视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观测场、气象业务用房、农业气象实验基地、自然灾害科普馆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恩阳区气象服务机构,完善气象站网及相关附属设施;建设通江县一般气象站业务用房,完成附属设施及各类业务平台建设;建设南江县、平昌县气象附属业务用房,改造平昌县气象观测站与业务办公室道路等。

      D服务体系建设

      在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包括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完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基本气象资料和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完善电视气象服务、“96121”声讯服务等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同时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巴中”建设,建设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建立能够精确响应用户需求的城乡网格化气象服务系统;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推进环境气象监测、空气质量预报、空气污染预报及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