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在近期落地的重大项目中,不仅有新药研发,汽车、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领域也掀起投资热潮。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上,成都先后与克诺尔集团、丹纳公司、中国一汽集团、吉利集团、汇洋控股集团等企业密集签约,51个工业项目落地,增强了汽车、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的深度。
一系列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了产业支撑。根据规划,到2022年,成都力争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工业重点领域聚焦发力,成都将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全市“20+10”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空间规模,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突破新局面。
优化“20+10”产业园区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推进产业新一轮发展,不仅要实现产业规模、技术上的巨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动力、驱动要素、区域协作、组织模式等产业发展方式和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实现城市功能的增强和能级的提升。
对成都而言,先进制造业要勇担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为此,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成都将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引导不同区域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同时,坚持制造业布局差异化,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空间相互协调。按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定位“20+10”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向特色园区集中,引导优质资源配置向特色园区倾斜。
尤其是实施的“东进”战略,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未来5年,成都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产业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
打造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按照规划,成都将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实现全国率先示范。
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展现了成都制造业的实力。而随着国内重点城市持续加码先进制造业,城市间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当今的产业竞争,早已超越单个企业、单个产品之间的竞争,进入到产业体系之间的竞争。
面对新一轮产业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成都将如何顺应发展趋势,抢占先机?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重点构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为工业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紧接着,“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结构浮出水面。即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为了释放政策红利,成都市经信委正梳理现有产业支持政策,结合成都“产业新政50条”,补充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政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用力、协同发力,全力推动产业新政落地落实,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秀企业倾斜,切实为提升产业能级“铺路”。
同时,秉持为企业服务“三到精神”和“亲”“清”理念,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落实集中服务、定期协调、“一站式办结”等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推进落到实处。
一系列政策红利释放,亦促进了项目加快落地。今年1—9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220.34亿元、同比增长36.3%,完成技改投资1970亿元、同比增长32.6%,纳入全市重点跟踪服务体系的449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1011.7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4.5%。先进制造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发展新动能。
构建产业生态圈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自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创新要素供给、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以来,产业生态圈理念在全市逐渐形成共识、效益逐步释放。
围绕产业生态圈招商,投资促进效益得到有效释放。5月,成都与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FD-SOI产业生态圈行动计划》,双方计划用6年时间、投资超过1亿美元,在蓉建立一个世界级的FD-SOI生态系统,吸引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顶尖的半导体公司落户成都,使成都成为下一代芯片设计的卓越中心;
9月14日,总投资高达300亿元的吉利控股集团3个项目签约落户简州新城,涉及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项目、成都铭泰汽车文化小镇、吉利新能源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将人才培养、研发、制造、文化功能等产业链垂直整合到一个区域同步建设;
10月10日,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项目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奠基,预计每年将培养约7000名医疗专业人士,并将进一步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落地,助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
成都提出,将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能级和水平,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为了重塑产业生态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成都还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发展趋势、战略布局、竞争态势、龙头企业、新兴技术的跟踪研究,选择市场前景广阔、带动系数较高、符合成都资源禀赋的产业领域。
成都提出要聚焦集群成链,提升产业配套率、产教研关联度和行业聚合力,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聚焦功能配套,着眼前瞻性技术、市场消费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功能布局调整,推进园区发展转型,完善行业服务、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等功能设施,推动优质资源集聚;聚焦产城融合,科学优化新城设计,推进载体建设,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
同时,围绕产业新城建设,加快打造产业生态圈,成都制定了《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市制造牵引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推进13个市级产业生态圈建设。
据成都市经信委介绍,为落实“十字方针”,成都正围绕构建产业生态圈,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重要科研院所,成都将绘制产业链及全球重点企业全景图,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提供“指南”。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