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遂宁:五方“大合唱”试点“产联式合作社”

  • 2017年03月14日 09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农业产业五大核心主体有效捆绑

      “村里的柚子常年滞销,搞‘产联式合作社’真能卖出去?”3月9日,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太华村村民吴俊臣早早地吃过午饭,带上户口本走进了村会议室。听完驻村干部对新模式的讲解,吴俊臣找到了肯定的答案,递上户口本,登记成为村里“产联式合作社”成员。

      经过2016年局部试点,今年初,大英县在全县范围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联合发展新体系。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平台,将乡镇、供销社、企业(专合社)、农户、村两委等农业产业中的五大核心主体有效捆绑,以期解决农业技术支撑及营销难题,同时防控市场风险,提升“产供销”一体化水平。

      1

      五方捆绑松散走向紧密

      河边白柠檬,是大英县河边镇一张响亮的名片。除了白柠檬,河边镇还有一张被遗忘的农业名片——河边“荣仙柚”。

      河边镇党委书记杨洪林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柚子树便在河边镇大面积种植,并打响了驰名全川的“荣仙柚”品牌。目前,全镇柚子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这些年,柚子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比起白柠檬差了一大截。”杨洪林介绍,全镇柚子产业基本处于各家各户种一点的松散状态,既没有资金投入,也没有技术更新。柚子个头变小,品相变差,果商不愿意买,村民们也懒得摘,多数烂在了地头。

      今年初,河边镇选择了“荣仙柚”率先试点“产联式合作社”新模式,将原本单打独斗的散户种植,试图升级为五方参与的“大合唱”。

      在河边镇引导下,通过由政府组建的农业发展公司注入产业风险基金作保障,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面接手“荣仙柚”的种植生产。专合社不仅出资金、出技术、出农资,还保证柚子成熟后的回购。村民则以果树投资参与股份合作,并在村两委的组织监督下,出劳力对果园进行日常标准化管理。而县供销社则在农资供应上给予充分保障。

      柚子进入销售环节,除了专合社自有的销售路径外,遂宁市搭建的农产品公用品牌“遂宁鲜”也将主动出手帮忙。最终的销售利润,由专合社、村民和村集体三方按4:4:2的约定比例分红。“捏紧五指攥成拳,‘产联式合作社’让农业生产从松散走向了紧密。”大英县委书记蒋喻新介绍,五大主体分工明确却又彼此互补、联结,实现了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整合。

      2

      资本联投实现利益共享

      站在大英县通仙乡圣水村山头,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青花椒树长势喜人。“你看,这枝干长得好粗。”刚下过小雨的山路有些湿滑,走在山路上的业主潘小飞依然步履轻快,欣喜地向记者介绍着青花椒的长势。

      而往年,潘小飞的状态却并非这般精神。

      看好青花椒的市场潜力,2011年,潘小飞在大英县通仙乡流转300余亩土地发展青花椒种植。

      三年后,计划中的丰产期并没有到来。300余亩青花椒年产量仅5万余公斤,距离预期的12万公斤差了老远。“土地过于分散,难成规模种植,日常管理也不到位。”潘小飞说,除去一年成本费用,最终的收入已没剩多少。入不敷出,艰难维持五年后,潘小飞打起了退堂鼓。“好不容易引来的业主,不能就这样黄了。”通仙乡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乡长张美年深知农业产业对地方发展的强劲带动,“追加资金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是潘小飞亟需的两剂强心针。”

      资金从哪里来?按照“产联式合作社”模式中资本联投的新思路,通仙乡与潘小飞达成“村支部+公司+农户”的联营模式,将全乡5个贫困村共1500余亩土地纳入青花椒种植,农户以每户700元和土地流转入股,每个贫困村以3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等青花椒上市后,三方再按投入比例共享销售利润。“多方的资金投入既减轻了业主投入成本,又扩大了种植面积,还能让农民增收。”为确保扩产后的青花椒增收,乡政府还派出了农技人员紧盯项目,进入丰产期后,近2000亩规模化种植的青花椒,将带来每年800万元的纯利润。

      大英县副县长杜锐介绍,产联式合作模式,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多元合作为纽带,探索以农户、乡镇、国家农业开发企业、民营工商资本、村两委为主体的农村新型组织模式,打通生产关系、整合生产要素、集合生产力,真正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实现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走出一条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农民增收新路。

      3

      风险共担调动社会资本


      3月6日,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一片繁忙,工人正忙着平地、搭舞台、规范停车场……四天后,这里将迎来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开幕当天,也是家里农家乐开张的日子。”村民喻增陆也在家里忙,小院撑起了遮阳伞,摆好了新购置的桌凳,只等着游客进门。

      举办桃花节,兴办农家乐,依托全镇万亩桃园,卓筒井镇顺势发展观光农业。“这其实也是‘产联式合作社’主动规避市场风险想出的法子,靠单一种植确实不稳妥。”

      卓筒井镇党委书记敬云川记得,2011年的桃子滞销,给果农带来了近百万元的损失,不少果农一气之下还砍掉了桃树。

      打通市场环节,必须实现市场联动。通过大英县政府的牵线搭桥,卓筒井镇的种植大户与经销商提前签订产销协议,再通过大户带散户,实现了卓筒井镇桃子销售与市场的直接挂钩。“心头更有底的果农,生产积极性也被再次激发。”敬云川说。

      除了与市场的直接挂钩,农业生产的风险防控也必须提前铺路。“政府首先扛起了抵御风险的大旗。”杜锐介绍,大英县通过设立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民先期投入产业发展前期资金,并实施工商资本回购保证金政策,以此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积极引入农业政策担保公司,还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市场价格进行保险,农民敢大胆生产,社会资本也敢大胆投入。

      除了政府的主动担当,在“产联式合作社”内部,因实现了多方资本联投,让同一链条上的各主体信用共享,风险共担。“相同的境遇中,会让发展产业的共同目标更为明确,自然也增强了抗风险的合力。”杜锐说。(欧欢 记者 袁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遂宁:五方“大合唱”试点“产联式合作社”

  • 2017年03月14日 09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农业产业五大核心主体有效捆绑

      “村里的柚子常年滞销,搞‘产联式合作社’真能卖出去?”3月9日,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太华村村民吴俊臣早早地吃过午饭,带上户口本走进了村会议室。听完驻村干部对新模式的讲解,吴俊臣找到了肯定的答案,递上户口本,登记成为村里“产联式合作社”成员。

      经过2016年局部试点,今年初,大英县在全县范围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联合发展新体系。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平台,将乡镇、供销社、企业(专合社)、农户、村两委等农业产业中的五大核心主体有效捆绑,以期解决农业技术支撑及营销难题,同时防控市场风险,提升“产供销”一体化水平。

      1

      五方捆绑松散走向紧密

      河边白柠檬,是大英县河边镇一张响亮的名片。除了白柠檬,河边镇还有一张被遗忘的农业名片——河边“荣仙柚”。

      河边镇党委书记杨洪林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柚子树便在河边镇大面积种植,并打响了驰名全川的“荣仙柚”品牌。目前,全镇柚子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这些年,柚子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比起白柠檬差了一大截。”杨洪林介绍,全镇柚子产业基本处于各家各户种一点的松散状态,既没有资金投入,也没有技术更新。柚子个头变小,品相变差,果商不愿意买,村民们也懒得摘,多数烂在了地头。

      今年初,河边镇选择了“荣仙柚”率先试点“产联式合作社”新模式,将原本单打独斗的散户种植,试图升级为五方参与的“大合唱”。

      在河边镇引导下,通过由政府组建的农业发展公司注入产业风险基金作保障,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面接手“荣仙柚”的种植生产。专合社不仅出资金、出技术、出农资,还保证柚子成熟后的回购。村民则以果树投资参与股份合作,并在村两委的组织监督下,出劳力对果园进行日常标准化管理。而县供销社则在农资供应上给予充分保障。

      柚子进入销售环节,除了专合社自有的销售路径外,遂宁市搭建的农产品公用品牌“遂宁鲜”也将主动出手帮忙。最终的销售利润,由专合社、村民和村集体三方按4:4:2的约定比例分红。“捏紧五指攥成拳,‘产联式合作社’让农业生产从松散走向了紧密。”大英县委书记蒋喻新介绍,五大主体分工明确却又彼此互补、联结,实现了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整合。

      2

      资本联投实现利益共享

      站在大英县通仙乡圣水村山头,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青花椒树长势喜人。“你看,这枝干长得好粗。”刚下过小雨的山路有些湿滑,走在山路上的业主潘小飞依然步履轻快,欣喜地向记者介绍着青花椒的长势。

      而往年,潘小飞的状态却并非这般精神。

      看好青花椒的市场潜力,2011年,潘小飞在大英县通仙乡流转300余亩土地发展青花椒种植。

      三年后,计划中的丰产期并没有到来。300余亩青花椒年产量仅5万余公斤,距离预期的12万公斤差了老远。“土地过于分散,难成规模种植,日常管理也不到位。”潘小飞说,除去一年成本费用,最终的收入已没剩多少。入不敷出,艰难维持五年后,潘小飞打起了退堂鼓。“好不容易引来的业主,不能就这样黄了。”通仙乡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乡长张美年深知农业产业对地方发展的强劲带动,“追加资金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是潘小飞亟需的两剂强心针。”

      资金从哪里来?按照“产联式合作社”模式中资本联投的新思路,通仙乡与潘小飞达成“村支部+公司+农户”的联营模式,将全乡5个贫困村共1500余亩土地纳入青花椒种植,农户以每户700元和土地流转入股,每个贫困村以3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等青花椒上市后,三方再按投入比例共享销售利润。“多方的资金投入既减轻了业主投入成本,又扩大了种植面积,还能让农民增收。”为确保扩产后的青花椒增收,乡政府还派出了农技人员紧盯项目,进入丰产期后,近2000亩规模化种植的青花椒,将带来每年800万元的纯利润。

      大英县副县长杜锐介绍,产联式合作模式,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多元合作为纽带,探索以农户、乡镇、国家农业开发企业、民营工商资本、村两委为主体的农村新型组织模式,打通生产关系、整合生产要素、集合生产力,真正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实现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走出一条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农民增收新路。

      3

      风险共担调动社会资本


      3月6日,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一片繁忙,工人正忙着平地、搭舞台、规范停车场……四天后,这里将迎来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开幕当天,也是家里农家乐开张的日子。”村民喻增陆也在家里忙,小院撑起了遮阳伞,摆好了新购置的桌凳,只等着游客进门。

      举办桃花节,兴办农家乐,依托全镇万亩桃园,卓筒井镇顺势发展观光农业。“这其实也是‘产联式合作社’主动规避市场风险想出的法子,靠单一种植确实不稳妥。”

      卓筒井镇党委书记敬云川记得,2011年的桃子滞销,给果农带来了近百万元的损失,不少果农一气之下还砍掉了桃树。

      打通市场环节,必须实现市场联动。通过大英县政府的牵线搭桥,卓筒井镇的种植大户与经销商提前签订产销协议,再通过大户带散户,实现了卓筒井镇桃子销售与市场的直接挂钩。“心头更有底的果农,生产积极性也被再次激发。”敬云川说。

      除了与市场的直接挂钩,农业生产的风险防控也必须提前铺路。“政府首先扛起了抵御风险的大旗。”杜锐介绍,大英县通过设立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民先期投入产业发展前期资金,并实施工商资本回购保证金政策,以此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积极引入农业政策担保公司,还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市场价格进行保险,农民敢大胆生产,社会资本也敢大胆投入。

      除了政府的主动担当,在“产联式合作社”内部,因实现了多方资本联投,让同一链条上的各主体信用共享,风险共担。“相同的境遇中,会让发展产业的共同目标更为明确,自然也增强了抗风险的合力。”杜锐说。(欧欢 记者 袁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