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 2016年06月06日 12时01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初夏时节,走进达州市达川区木子乡双修村,美丽的新村聚居点整齐划一、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到处可见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这几年达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扶贫攻坚,搞新农村建设,发展观光种植业,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这是双修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近年来,达州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采取超常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在全省率先健全扶贫移民机构,市县联动建立脱贫攻坚“三大基金”,切实落实“五个一”贫困村帮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脱贫拔“穷根”

      笔直的水泥路联村到户、满山的脆红李硕果满枝,天宝乡茶子村村民庞红梅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县里出钱给我们制定规划,出台了‘十大扶贫工程’,老百姓‘缺啥补啥’,我们脱贫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

      达州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尤其在万源、宣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曾是山区贫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确保脱贫攻坚真正取得实效,我市坚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创新实施“三比三看”、“六进六出”等贫困户识别法,精准筛选贫困户,全面落实贫困对象“两公示一公告”、信息复核校正、检索比对和“回头看”等工作,确保真贫真困“一户不漏”。

      为真正拔掉“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市委、市政府结合达州实际,在“五个一批”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户措施,精准地把49.85万名贫困群众分类划入“六个一批”,通过因户施策,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人口,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个性问题。2015年,全市通过“六个一批”实现减贫15.1万人。

      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力量,择优选派驻村帮扶干部3247名、“第一书记”828名,先后出台驻村帮扶措施和“选任管考激”办法,促进干部真帮实扶,确保扶贫措施落地生根。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三大基金”,明确市本级按每年2000万元、各县(区、市)按不低于1000万元建立专项扶贫基金,且每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支持重点扶贫项目。

      此外,我市还精准出台了“10个扶贫专项方案”,将全市828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其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四大脱贫攻坚战”,有效解决贫困户共性问题。

      汇聚力量夯基础

      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走上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喝上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这是我市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汇聚各方力量夯实农村基础。强化专项扶贫,启动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有序推进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出台系列财政扶贫保障机制,形成行业部门高度合拍、通力合作,脱贫攻坚“一盘棋”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市共争取到位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7亿元。

      创新市县定点帮扶模式,“组团式”定点帮扶贫困村,954个中央、省、市和县级部门定点帮扶828个贫困村,完成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扶贫项目356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物资等折款2.78亿元,“扶贫日”募捐扶贫善款2684万元。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等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市共新改建县乡油(水泥)路496公里、通村公路1680公里,新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3万人,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09所,新改扩建新村聚居点32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0个。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5亿元,实现减贫71.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85%下降到9.16%。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 2016年06月06日 12时01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初夏时节,走进达州市达川区木子乡双修村,美丽的新村聚居点整齐划一、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到处可见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这几年达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扶贫攻坚,搞新农村建设,发展观光种植业,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这是双修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近年来,达州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采取超常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在全省率先健全扶贫移民机构,市县联动建立脱贫攻坚“三大基金”,切实落实“五个一”贫困村帮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脱贫拔“穷根”

      笔直的水泥路联村到户、满山的脆红李硕果满枝,天宝乡茶子村村民庞红梅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县里出钱给我们制定规划,出台了‘十大扶贫工程’,老百姓‘缺啥补啥’,我们脱贫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

      达州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尤其在万源、宣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曾是山区贫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确保脱贫攻坚真正取得实效,我市坚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创新实施“三比三看”、“六进六出”等贫困户识别法,精准筛选贫困户,全面落实贫困对象“两公示一公告”、信息复核校正、检索比对和“回头看”等工作,确保真贫真困“一户不漏”。

      为真正拔掉“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市委、市政府结合达州实际,在“五个一批”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户措施,精准地把49.85万名贫困群众分类划入“六个一批”,通过因户施策,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人口,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个性问题。2015年,全市通过“六个一批”实现减贫15.1万人。

      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力量,择优选派驻村帮扶干部3247名、“第一书记”828名,先后出台驻村帮扶措施和“选任管考激”办法,促进干部真帮实扶,确保扶贫措施落地生根。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三大基金”,明确市本级按每年2000万元、各县(区、市)按不低于1000万元建立专项扶贫基金,且每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支持重点扶贫项目。

      此外,我市还精准出台了“10个扶贫专项方案”,将全市828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其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四大脱贫攻坚战”,有效解决贫困户共性问题。

      汇聚力量夯基础

      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走上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喝上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这是我市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汇聚各方力量夯实农村基础。强化专项扶贫,启动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有序推进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出台系列财政扶贫保障机制,形成行业部门高度合拍、通力合作,脱贫攻坚“一盘棋”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市共争取到位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7亿元。

      创新市县定点帮扶模式,“组团式”定点帮扶贫困村,954个中央、省、市和县级部门定点帮扶828个贫困村,完成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扶贫项目356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物资等折款2.78亿元,“扶贫日”募捐扶贫善款2684万元。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等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市共新改建县乡油(水泥)路496公里、通村公路1680公里,新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3万人,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09所,新改扩建新村聚居点32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0个。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5亿元,实现减贫71.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85%下降到9.16%。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