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校地协同创新 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

  • 2018年09月28日 10时4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在成都创新地图上,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这些都是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的创新源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建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要围绕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充分运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牵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成都正与四川大学等高校深入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促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今年6月,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共建前沿医学研究中心。围绕“医学+生命科学”“医学+新工科”等新医学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成都“创新研发-成果孵化-生物城产业化落地”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成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结合成都市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要战略部署和学校“新工科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工改”发展路径,建设一批交叉转化平台,构建一个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打造一支专职专业的转化服务队伍;共建开放型人文·自然博物馆。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成都已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在蓉高校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体制机制拓新,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卡

      截至8月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

      去年,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作价入股方式在成都落地转化的成果包括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技术等7项成果,成果价值约为3.6亿元,通过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吸引投资近8亿元在成都高新区、温江区注册新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预计可立项研发的新药品种超过50个,拉动后期投资100亿元。

      通过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卡,成都以“科字当头”谋发展,让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据市科技局统计,西南交大、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成都中医大、成都大学等在蓉高校共完成科研成果分割确权378项,创办的科技企业由改革之前的寥寥数家新增至40余家。此外,截至今年8月,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有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0家,取得国家入库登记编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简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家。

      构建创新生态链

      “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

      校地合作,打造西部创新创业高地,自四川大学和武侯区政府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环顾成都校地协同创新版图,创新成果已在成都遍地开花,已构建起创新生态链。

      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去年申请专利85项、授权专利53项,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成果转化合同50余项,在环川大知识经济圈中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70余项重大创新成果顺利转化。

      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已建成12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49家、入驻科研团队170个,其中21个团队已注册成立公司,吸引青年千人、省千人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人,成功转化外骨骼机器人、北斗导航芯片等各类科技成果50余项。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校地协同创新 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

  • 2018年09月28日 10时4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在成都创新地图上,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这些都是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的创新源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建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要围绕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充分运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牵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成都正与四川大学等高校深入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促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今年6月,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共建前沿医学研究中心。围绕“医学+生命科学”“医学+新工科”等新医学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成都“创新研发-成果孵化-生物城产业化落地”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成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结合成都市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要战略部署和学校“新工科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工改”发展路径,建设一批交叉转化平台,构建一个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打造一支专职专业的转化服务队伍;共建开放型人文·自然博物馆。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成都已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在蓉高校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体制机制拓新,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卡

      截至8月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

      去年,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作价入股方式在成都落地转化的成果包括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技术等7项成果,成果价值约为3.6亿元,通过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吸引投资近8亿元在成都高新区、温江区注册新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预计可立项研发的新药品种超过50个,拉动后期投资100亿元。

      通过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卡,成都以“科字当头”谋发展,让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据市科技局统计,西南交大、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成都中医大、成都大学等在蓉高校共完成科研成果分割确权378项,创办的科技企业由改革之前的寥寥数家新增至40余家。此外,截至今年8月,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有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0家,取得国家入库登记编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简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家。

      构建创新生态链

      “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

      校地合作,打造西部创新创业高地,自四川大学和武侯区政府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环顾成都校地协同创新版图,创新成果已在成都遍地开花,已构建起创新生态链。

      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去年申请专利85项、授权专利53项,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成果转化合同50余项,在环川大知识经济圈中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70余项重大创新成果顺利转化。

      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已建成12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49家、入驻科研团队170个,其中21个团队已注册成立公司,吸引青年千人、省千人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人,成功转化外骨骼机器人、北斗导航芯片等各类科技成果50余项。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