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设1.3亿专项资金助力职业技能提升
“目前,德阳市已选聘德阳首席技师67名、德阳青年工匠10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0个……”
“近5年来,德阳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4.1万人次。”
“截至今年9月,德阳市已筹集1.3亿元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并于9月底支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第一笔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109.97万元。”
11月28日上午,在德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启动仪式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了德阳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彰显改革创新成就,勾勒出德阳市职业技能提升的发展之路。
实现职业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德阳市通过制度建设、项目引领、重点突破、氛围营造等措施,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德阳市入选的第一批全省全创经验“以首席技师带动为特点的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模式”已全省推广,第二批经验“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认定方式改革”在德阳市推广。从去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项目制培训模式,采取一次性整建制购买培训机构的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成果的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创业”“特色培训+扶贫”,大幅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人社部官网、中国劳动保障报、四川日报、省人社厅官网等媒体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通过开展以初中级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德阳首席技师百人计划”、“德阳青年工匠”等技能人才培育品牌,实施大规模普惠制培训和“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德阳市2名技能人才荣获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德阳市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目前,德阳市已选聘德阳首席技师67名、德阳青年工匠10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涵盖数控加工等12个专业、23个职业(工种),近5年来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4.1万人次。目前德阳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0.49万,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87万。
推进职业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并于今年5月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省政府、省人社厅也先后印发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供了遵循。
今年7月,根据国、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精神,市人社局承办了德阳市就业创业工作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会,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起草了《德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企业、院校、培训机构代表就方案稿开展2次专题讨论,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准备上报政府按规定程序印发。截至今年9月,德阳市已筹集1.3亿元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并于9月底支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第一笔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109.97万元。
下一步,德阳市将研究制定“1+6”系列政策,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主线,同时制定《职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职业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办法》、《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暂行办法》、《德阳工匠金蓝领培育计划》等6个配套文件,将大规模普惠制培训与“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开展以初中级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和高级以上的技能提升培训,确保完成德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德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人社部统一部署,德阳市启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是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稳就业惠民生帮企业促发展”为主题,对于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惠民帮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紧扣这一主题,德阳市人社系统将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咨询活动,通过集中宣讲、现场咨询、走访基层、定向推送等方式,全面解读技能提升行动等政策内容;因地制宜开展集中受理办理服务活动,将政策、资金、服务送到劳动者,送到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服务对象,受理和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分阶段、分层次、分群体地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广大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和各类劳动者积极参与,掀起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潮。”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德阳市也将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增强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措施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增强劳动者技能,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