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中:优化空间布局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 2019年05月08日 10时56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近日,《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

    ●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极”城镇布局和“城市—重点镇—幸福美丽新村和产业聚居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产业基地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总体上形成“一核四带多节点”产业发展布局

    ●到2022年,规划建设中心村280个、聚居点2600个、扶贫新村699个,全面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实现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这是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行动指南。

    《规划》对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作出安排,提出强化空间功能布局。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南部浅丘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区县、乡镇、村精准落地,健全落实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山水林田路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还包括优化城乡结构,在本次出台的《规划》中,未来我市将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极’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产业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煜介绍,一城即含巴州区、恩阳区和经开区城区的巴城,三副即南江、通江和平昌县城,二十四极指24个重点镇。我市将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和对外交通走向,坚持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此,我市要求加强城乡规划衔接,加强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域城乡建设规划等规划的衔接,统筹整合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计划和工程,着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建设“绿美新村”

    《规划》提出要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集约利用乡村生产空间,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着力打造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引导乡村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坚持“立体、三沿布局”思路,总体上形成“一核四带多节点”产业发展布局。

    李煜介绍,一核即以巴中城区为核心,打破区域界限,围绕南江县元潭—下两—黑潭、巴州区枣林—平梁—光辉—三江—清江—化成—驷马等环线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休闲旅游观光和产村相融新居等四大功能区;四带即茶叶产业示范带、核桃产业示范带、道地药材产业示范带、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带;多节点即多个农产品物流加工节点,坚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思路,适应巴中茶、药、菌、菜、粮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就近布局原则,通过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第三方物流,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多节点”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

    《规划》提出,在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上,要以建设“绿美新村”为目标,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尊重乡村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的传统依存关系,以提升生产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为重点布局乡村生活空间,科学布局乡村居民聚居点,优化居民点规模和集聚形态,划定空间管控边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引导形成布局协调、规模适宜、功能齐备、整洁美观的生活空间。

    同时要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结合巴中自然资源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全面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行动、森林保育行动、湿地保护与恢复行动、荒漠化治理行动、物种拯救行动、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绿色产业富民行动、重点领域改革行动、科技支撑行动、生态文明宣教行动“十大行动”。

    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分类有序推进

    《规划》指出,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类区、分类别、分时序推进乡村振兴。

    分类区推进,遵循“全面规划、择优示范、分段实施、梯次推进”原则,按照“村民主导、政府指导、专家参与”的方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实施农民居住、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资源布局“四个集中”,科学确定新村发展方向。以农业为主的村,重点结合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成为延续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工贸为主的村(社区),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增强自身承载能力,主动承接城市产业外溢,就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村,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产品供给规范化、特色化、品质化,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消费。充分考虑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实际,强化特色经济培育,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新村。

    分类别推进,根据不同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分为“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四大类别。

    按照先谋划再规划、先规划再实施的理念,按计划、分时序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全市整体脱贫摘帽,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规划;到2020年,规划建设中心村180个、聚居点2380个、扶贫新村699个,完成建设“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70%以上,建成省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00个以上,所有的行政村建成市、区县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规划建设中心村280个、聚居点2600个、扶贫新村699个,全面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优化空间布局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 2019年05月08日 10时56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近日,《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

    ●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极”城镇布局和“城市—重点镇—幸福美丽新村和产业聚居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产业基地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总体上形成“一核四带多节点”产业发展布局

    ●到2022年,规划建设中心村280个、聚居点2600个、扶贫新村699个,全面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实现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这是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行动指南。

    《规划》对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作出安排,提出强化空间功能布局。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南部浅丘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区县、乡镇、村精准落地,健全落实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山水林田路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还包括优化城乡结构,在本次出台的《规划》中,未来我市将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极’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产业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煜介绍,一城即含巴州区、恩阳区和经开区城区的巴城,三副即南江、通江和平昌县城,二十四极指24个重点镇。我市将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和对外交通走向,坚持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此,我市要求加强城乡规划衔接,加强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域城乡建设规划等规划的衔接,统筹整合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计划和工程,着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建设“绿美新村”

    《规划》提出要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集约利用乡村生产空间,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着力打造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引导乡村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坚持“立体、三沿布局”思路,总体上形成“一核四带多节点”产业发展布局。

    李煜介绍,一核即以巴中城区为核心,打破区域界限,围绕南江县元潭—下两—黑潭、巴州区枣林—平梁—光辉—三江—清江—化成—驷马等环线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休闲旅游观光和产村相融新居等四大功能区;四带即茶叶产业示范带、核桃产业示范带、道地药材产业示范带、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带;多节点即多个农产品物流加工节点,坚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思路,适应巴中茶、药、菌、菜、粮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就近布局原则,通过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第三方物流,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多节点”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

    《规划》提出,在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上,要以建设“绿美新村”为目标,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尊重乡村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的传统依存关系,以提升生产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为重点布局乡村生活空间,科学布局乡村居民聚居点,优化居民点规模和集聚形态,划定空间管控边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引导形成布局协调、规模适宜、功能齐备、整洁美观的生活空间。

    同时要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结合巴中自然资源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全面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行动、森林保育行动、湿地保护与恢复行动、荒漠化治理行动、物种拯救行动、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绿色产业富民行动、重点领域改革行动、科技支撑行动、生态文明宣教行动“十大行动”。

    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分类有序推进

    《规划》指出,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类区、分类别、分时序推进乡村振兴。

    分类区推进,遵循“全面规划、择优示范、分段实施、梯次推进”原则,按照“村民主导、政府指导、专家参与”的方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实施农民居住、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资源布局“四个集中”,科学确定新村发展方向。以农业为主的村,重点结合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成为延续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工贸为主的村(社区),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增强自身承载能力,主动承接城市产业外溢,就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村,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产品供给规范化、特色化、品质化,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消费。充分考虑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实际,强化特色经济培育,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新村。

    分类别推进,根据不同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分为“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四大类别。

    按照先谋划再规划、先规划再实施的理念,按计划、分时序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全市整体脱贫摘帽,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规划;到2020年,规划建设中心村180个、聚居点2380个、扶贫新村699个,完成建设“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70%以上,建成省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00个以上,所有的行政村建成市、区县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规划建设中心村280个、聚居点2600个、扶贫新村699个,全面完成“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新村建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