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三大举措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 2019年09月20日 11时26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水是生命之源,保障饮水安全就是在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为抓好“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达州市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强化工程建后管护,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存在的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确保群众吃上安全的水、放心的水。

    整合资源着力破解投入难题

    农村供水情况复杂,部分农村地区因地理原因,饮用水需要通过加压才能通往村民家中,实现供水,而这些因素使得前期工程建设难度大,后续的用水管理维护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多年来,达州市持续巩固提升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在少数农村地区,由于地偏人少、居住分散、地貌独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度大、投资高,资金短缺成为了工程建设瓶颈,导致少部分村民饮水条件得不到改善。

    “要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必须创新投入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做到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着力破解资金难题,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饮水安全不落下“一村一户”,我市全面改革资金筹措模式,一改过去单一的靠国家补助的思路,创新投入机制,统筹各类扶贫和涉农资金,利用金融贷款资金,整合帮扶单位帮扶资金,采取政策带动、社会联动以及市场运作的形式,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和管护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市、县水务部门整合资源,想方设法拓展筹资途径,利用政府投入、资源整合的方式筹集资金。据悉,2019年我市共整合资金8498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前期工程建设和后期的管护工作。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宣汉县,整合资金2943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渠县4个县,在2018年脱贫后,2019年又挤出3410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精准施策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

    “水来了!”家住大竹县乌木镇的陈阿姨看着厨房里的水龙头重新流出自来水,不禁喜笑颜开,“大热天的要是停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个折磨,还好管理人员及时来抢修了管道。”

    8月11日,大竹县乡镇供水总站乌木供水站的工作人员接到群众反映,乌木垮拱桥输水管爆裂,造成乌木老街停水。供水站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实施抢修。当时正值暑天,抢修人员在高温下连续作业9个小时,终于在下午四点完成抢修。

    然而,并非全市所有农村的村民都能如乌木镇的村民一般,享受饮水安全工程带来的福利。目前,达州市部分边远地区因供水基础薄弱,还存在水源分散不稳定、供水工程规模小、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是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硬骨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市把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加快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打响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持续建设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确保让所有群众吃上安全的水。

    市、县水务部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加强饮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卫生合格率;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实现精准施策,确保饮水安全不落一村一户。市、县水务部门先是对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精准摸排、调查评估,建立了“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台账”的饮水安全推进机制,做到调查摸底全覆盖、存在问题全统计,并因地制宜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其次,进一步细化项目方案,分类指导,针对水量、水质、管理运行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饮水安全问题,分类制定相应解决办法,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市、县水部门针对水源条件较差、人口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采取打井、建窖等方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对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或场镇近郊地区,充分利用优质大水源,依托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采取管网延伸、改造升级、扩容增效等方式,辐射解决周边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提供饮水保障,尽快让全市的农村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同时,为达到安全供水标准,市、县水务部门对所有集中供水工程按要求配备水质消毒、净水设施,加强水质管理,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对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质检测和监测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满足群众在农村饮水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等方面的要求,让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

    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9100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42处,分散供水工程590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2.5万人,全面解决24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强工程管护

    “目前,达州市已建供水工程900余处,但要确保这些水利工程发挥长远效益,还需要加强后期的工程管护,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机制保障。”据刘玉堃介绍,今年达州市围绕管护难题出真招、发实招,不断创新管护机制,建立产权明晰、主体到位、经费保障、服务健全、水价合理、长效运行,建管并重的科学管护格局。

    各县级水务局也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护办法,全力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如,大竹县水务局联合渔政部门出重拳、严打击,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的捕鱼、垂钓等违法行为,有效震慑了钓鱼和捕鱼者,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宣汉县水务局邀请专家对农村供管水人员、乡镇公共卫生中的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开江县水务局推进水库库长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库的水源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市、县水务部门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明确合理的水价制度和水费收缴方式,建立财政或其他经费补贴并规范使用管理的制度,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予以适当补贴,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此外,达州市积极充实管理人员,落实了“三个责任人”制度。目前,全市316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明确了主体责任人、监管责任人以及运行管理责任人。各地均设置了行业监督电话、监督邮箱、供水服务电话,和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个责任人”一同公示于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公示牌,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

    农村饮水安全一头连着民生,另一头连着发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我市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下一步工作中,水务部门将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机制创新“三管齐下”,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和“三项制度”,着力解决部分地区水源条件较差、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群众饮水安全不达标等问题,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为村民输送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三大举措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 2019年09月20日 11时26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水是生命之源,保障饮水安全就是在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为抓好“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达州市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强化工程建后管护,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存在的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确保群众吃上安全的水、放心的水。

    整合资源着力破解投入难题

    农村供水情况复杂,部分农村地区因地理原因,饮用水需要通过加压才能通往村民家中,实现供水,而这些因素使得前期工程建设难度大,后续的用水管理维护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多年来,达州市持续巩固提升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在少数农村地区,由于地偏人少、居住分散、地貌独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度大、投资高,资金短缺成为了工程建设瓶颈,导致少部分村民饮水条件得不到改善。

    “要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必须创新投入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做到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着力破解资金难题,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饮水安全不落下“一村一户”,我市全面改革资金筹措模式,一改过去单一的靠国家补助的思路,创新投入机制,统筹各类扶贫和涉农资金,利用金融贷款资金,整合帮扶单位帮扶资金,采取政策带动、社会联动以及市场运作的形式,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和管护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市、县水务部门整合资源,想方设法拓展筹资途径,利用政府投入、资源整合的方式筹集资金。据悉,2019年我市共整合资金8498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前期工程建设和后期的管护工作。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宣汉县,整合资金2943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渠县4个县,在2018年脱贫后,2019年又挤出3410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精准施策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

    “水来了!”家住大竹县乌木镇的陈阿姨看着厨房里的水龙头重新流出自来水,不禁喜笑颜开,“大热天的要是停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个折磨,还好管理人员及时来抢修了管道。”

    8月11日,大竹县乡镇供水总站乌木供水站的工作人员接到群众反映,乌木垮拱桥输水管爆裂,造成乌木老街停水。供水站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实施抢修。当时正值暑天,抢修人员在高温下连续作业9个小时,终于在下午四点完成抢修。

    然而,并非全市所有农村的村民都能如乌木镇的村民一般,享受饮水安全工程带来的福利。目前,达州市部分边远地区因供水基础薄弱,还存在水源分散不稳定、供水工程规模小、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是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硬骨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市把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加快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打响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持续建设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确保让所有群众吃上安全的水。

    市、县水务部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加强饮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卫生合格率;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实现精准施策,确保饮水安全不落一村一户。市、县水务部门先是对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精准摸排、调查评估,建立了“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台账”的饮水安全推进机制,做到调查摸底全覆盖、存在问题全统计,并因地制宜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其次,进一步细化项目方案,分类指导,针对水量、水质、管理运行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饮水安全问题,分类制定相应解决办法,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市、县水部门针对水源条件较差、人口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采取打井、建窖等方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对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或场镇近郊地区,充分利用优质大水源,依托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采取管网延伸、改造升级、扩容增效等方式,辐射解决周边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提供饮水保障,尽快让全市的农村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同时,为达到安全供水标准,市、县水务部门对所有集中供水工程按要求配备水质消毒、净水设施,加强水质管理,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对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质检测和监测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满足群众在农村饮水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等方面的要求,让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

    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9100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42处,分散供水工程590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2.5万人,全面解决24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强工程管护

    “目前,达州市已建供水工程900余处,但要确保这些水利工程发挥长远效益,还需要加强后期的工程管护,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机制保障。”据刘玉堃介绍,今年达州市围绕管护难题出真招、发实招,不断创新管护机制,建立产权明晰、主体到位、经费保障、服务健全、水价合理、长效运行,建管并重的科学管护格局。

    各县级水务局也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护办法,全力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如,大竹县水务局联合渔政部门出重拳、严打击,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的捕鱼、垂钓等违法行为,有效震慑了钓鱼和捕鱼者,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宣汉县水务局邀请专家对农村供管水人员、乡镇公共卫生中的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开江县水务局推进水库库长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库的水源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市、县水务部门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明确合理的水价制度和水费收缴方式,建立财政或其他经费补贴并规范使用管理的制度,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予以适当补贴,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此外,达州市积极充实管理人员,落实了“三个责任人”制度。目前,全市316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明确了主体责任人、监管责任人以及运行管理责任人。各地均设置了行业监督电话、监督邮箱、供水服务电话,和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个责任人”一同公示于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公示牌,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

    农村饮水安全一头连着民生,另一头连着发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我市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下一步工作中,水务部门将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机制创新“三管齐下”,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和“三项制度”,着力解决部分地区水源条件较差、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群众饮水安全不达标等问题,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为村民输送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