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践行使命勇担当 攻坚克难拔“穷根”

  • 2020年07月10日 09时52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你们壤塘虫草真不错,目前市面上还有吗?我想再来120根!”“好的!我下班后就去看!”这段对话是日前绵阳对口帮扶壤塘脱贫攻坚队员与其同学的微信交流。在绵阳对口帮扶援壤队员的帮助下,很快架起了壤塘虫草供需桥梁,解决虫草销售难题。

    销售虫草仅仅是绵阳对口帮扶壤塘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扶贫的一个切片。自2012年对口帮扶壤塘县以来,绵阳前线指挥部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党员”四级党建架构,落实全体党员党建责任。成立指挥部综合、项目、宣传、团队建设四个工作组,由党支部委员兼任组长,建立健全指挥部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凝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破解了一系列脱贫致富难题。自2012年以来,绵阳实际到位援建资金2.29亿元,34个项目全部按规划实施,共实施年度项目114个,其中105个项目已完工投运,项目涉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帮扶、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助推了壤塘脱贫攻坚。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建中,绵阳既着力解决壤塘县急迫的民生问题,更注重如何增强受援地的长远发展能力。被大山环抱的尕多乡孜梭村(原切洛玛村)海拔3500多米,这个位于壤塘县偏远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何让这里的村民增收致富,成为绵阳援藏干部首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前期援藏干部的努力,在孜梭村引进企业修建蔬菜种植大棚,帮助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援藏干部夏秋棠说,为确保村民都参与到增收致富的项目中,还专门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高原蔬菜水果的规模再扩大、品牌再提升。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当地村民共计增收16万余元,2019年通过在蔬菜基地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25户124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成功的经验,让临时党支部决定在壤塘县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目前,绵阳援建的高原“双低”油菜产业、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超过7000亩,村民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788.5公里牧道建设和413个暖棚建设,有力改善了牦牛养殖条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也是绵壤“联姻”中的“嫁妆”之一。“近几年,在绵阳援建医生的努力下,壤塘县医院新开设很多科室,多次成功完成了壤塘首例手术。”绵阳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壤塘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孙德友说,通过选拔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卫生人才到壤塘支医,开展传帮带,不断提高壤塘卫生事业软硬件条件。同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开展学术讲座、网络教学培训、骨干医护人才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壤塘医卫人才队伍素质。

    扶贫既要扶志也要扶智。临时党支部每年安排100万元援建资金实施教育发展项目。并牵线搭桥,让壤塘15所中小学、幼儿园与绵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建成绵壤现代教育网络共享平台,壤塘学校管理人员到绵跟班锻炼,创办“绵阳班”“书法班”。同时,协调绵阳公办学校每年给壤塘政策性就读名额360个,为壤塘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壤塘的未来发展更有希望、更有力量。

    在绵阳对口帮扶壤塘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努力下,至2019年底,顺利完成了44个贫困村2105户10121人的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26.6%降至0.46%。“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临时党支部将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发挥干部人才作用,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壤塘脱贫奔康发展振兴的美好前景。”绵阳市对口援建壤塘县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支部书记邹大世说。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践行使命勇担当 攻坚克难拔“穷根”

  • 2020年07月10日 09时52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你们壤塘虫草真不错,目前市面上还有吗?我想再来120根!”“好的!我下班后就去看!”这段对话是日前绵阳对口帮扶壤塘脱贫攻坚队员与其同学的微信交流。在绵阳对口帮扶援壤队员的帮助下,很快架起了壤塘虫草供需桥梁,解决虫草销售难题。

    销售虫草仅仅是绵阳对口帮扶壤塘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扶贫的一个切片。自2012年对口帮扶壤塘县以来,绵阳前线指挥部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党员”四级党建架构,落实全体党员党建责任。成立指挥部综合、项目、宣传、团队建设四个工作组,由党支部委员兼任组长,建立健全指挥部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凝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破解了一系列脱贫致富难题。自2012年以来,绵阳实际到位援建资金2.29亿元,34个项目全部按规划实施,共实施年度项目114个,其中105个项目已完工投运,项目涉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帮扶、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助推了壤塘脱贫攻坚。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建中,绵阳既着力解决壤塘县急迫的民生问题,更注重如何增强受援地的长远发展能力。被大山环抱的尕多乡孜梭村(原切洛玛村)海拔3500多米,这个位于壤塘县偏远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何让这里的村民增收致富,成为绵阳援藏干部首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前期援藏干部的努力,在孜梭村引进企业修建蔬菜种植大棚,帮助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援藏干部夏秋棠说,为确保村民都参与到增收致富的项目中,还专门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高原蔬菜水果的规模再扩大、品牌再提升。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当地村民共计增收16万余元,2019年通过在蔬菜基地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25户124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成功的经验,让临时党支部决定在壤塘县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目前,绵阳援建的高原“双低”油菜产业、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超过7000亩,村民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788.5公里牧道建设和413个暖棚建设,有力改善了牦牛养殖条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也是绵壤“联姻”中的“嫁妆”之一。“近几年,在绵阳援建医生的努力下,壤塘县医院新开设很多科室,多次成功完成了壤塘首例手术。”绵阳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壤塘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孙德友说,通过选拔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卫生人才到壤塘支医,开展传帮带,不断提高壤塘卫生事业软硬件条件。同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开展学术讲座、网络教学培训、骨干医护人才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壤塘医卫人才队伍素质。

    扶贫既要扶志也要扶智。临时党支部每年安排100万元援建资金实施教育发展项目。并牵线搭桥,让壤塘15所中小学、幼儿园与绵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建成绵壤现代教育网络共享平台,壤塘学校管理人员到绵跟班锻炼,创办“绵阳班”“书法班”。同时,协调绵阳公办学校每年给壤塘政策性就读名额360个,为壤塘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壤塘的未来发展更有希望、更有力量。

    在绵阳对口帮扶壤塘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努力下,至2019年底,顺利完成了44个贫困村2105户10121人的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26.6%降至0.46%。“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临时党支部将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发挥干部人才作用,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壤塘脱贫奔康发展振兴的美好前景。”绵阳市对口援建壤塘县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支部书记邹大世说。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