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打造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近日,从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增强基层便民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绵阳市以实施“八个一”为抓手,以绵阳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为支撑,全力拓展镇村便民服务功能,沉下心、俯下身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据介绍,“八个一”即“公布一张清单”、“明确一个承接机构”、“建好一个服务平台”、“推进‘一窗受理’模式”、“打造一支服务队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一套服务机制”、“用好一个运行系统”。两项改革前,绵阳市共有乡镇(街道)289个,3702个村(社区);两项改革后,通过“瘦身”,166个乡镇(街道)、2069个村(社区),设立16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06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绵阳市通过实施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八个一”建设,在“标准、创新、服务”上狠下功夫,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助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便民服务能力提升见实效。
同时,全面推广使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6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接通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部分事项均已在四川政务服务网乡镇站点发布。
如今,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为何能频频获得群众点赞?首先,服务“同标准”,让各地群众享受同样高效优质的服务过程。绵阳市在全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制订了《绵阳市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从名称、标识标牌、柜台、窗口设置、管理制度、评价仪、事项等机构、场所、模式、硬件、服务、管理各方面提出了清晰可操作的标准化建设意见,让基层“一册通”操作更加简单便捷。其次,全面统一实行“一窗受理”模式,合并现有“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审批窗口、综合咨询窗口”三类窗口,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办事盖章难、事项下放难、县乡协同难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就地审批的三大难题。对此,绵阳市各个击破,探索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并鼓励各地探索使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为促进事项下放,绵阳市公布《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下放乡镇(街道)直接办结类和初审转报类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在申请材料、承诺时限、办事流程等方面实行“四减”,明确规定乡镇(街道)承接的和县级部门延伸机构办理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咨询服务类事项等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实现“一站式”办结,避免企业和群众办事“满城跑、多头跑”。为促进县乡协同,探索“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乡镇提出需求,部门迅速远程处理,或者派人下沉乡镇现场处理,减少乡镇压力,提高审批效率。
为用心服务好群众,绵阳市还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通过认真梳理基层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并按照“一件事”的梳理标准进行智能组合,通过环节、材料、流程整合,实现整个审批流程再造。目前,已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四子三就”(砍树子、修房子、生孩子、开店子,就业就医就学)“一件事”,梳理了30件群众常办“一件事”目录。不仅如此,还提供“帮代办”服务,通过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切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建立民意民情诉求调查台账和特殊人群关爱台账,全面做好帮办、代办、上门服务,有效缩短群众办事时间,真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