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 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2022年02月16日 10时58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时间: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范围:巴中市所辖的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平昌县、南江县和通江县全域,内容涵盖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工作部署及保障措施等。
    目标:到2025年,构建统一高效的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掌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和变化特征,大幅度提高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与科技支撑能力。
    近日,巴中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科学编制并实施《巴中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未来五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地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指出,巴中市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较复杂,断裂构造较突出,气候复杂多变,是全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市(州)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排查发现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127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数的99.39%。主要威胁对象为城镇、聚居点、分散农户、学校、工矿企业、公路及水利水电设施等,共威胁1.6万余户6.9万余人的生命安全,威胁财产31亿余元。
    《规划》指出,“十四五”是巴中市转型发展、蓄势突破和发展战略机遇落地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将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探索开展风险详查、精细调查、专项调查,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现代遥感技术,动态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变化特征,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发现能力。
    构建地质灾害科学防控格局。采用新科技手段,推动搭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平台,加快构建信息化“预警围栏”“安全岛”等便捷化防灾管理服务,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极高、高风险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探索建立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项目绿色通道,优化项目资金审批程序,缩短工程项目实施周期,提高防灾工程效益。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市、县、乡、村、组、点”六级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台账管理和奖惩机制,综合运用现代化防灾技术手段,重点围绕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域(段)及潜在高风险区,安装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性监测仪器,开展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基于国家、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互联体系建设框架,结合巴中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具体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实现气象风险预警分析省级-市级-县级的“多级递进、逐级精细化”预警,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土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探索将避险搬迁与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奖励等相结合,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积极性和群众搬迁意愿。重点开展威胁30人及以上险情紧迫、较紧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已完工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调查和评估,动态开展后期管理维护。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康养设施建设、综合田园体、市政基础设施打造等,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商业化的运行和管护,探索开展兼顾地质灾害防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典范项目。
    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融合,购置并应用智能化软硬件设备,为各级防灾人员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补充购置科技装备,补强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机构装备,用于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储备,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内外技术培训与业务交流,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能力。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通过现场宣讲、互联网及新传播平台推送等方式,组织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覆盖所有专职监测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每个隐患点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避险演练。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 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2022年02月16日 10时58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时间: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范围:巴中市所辖的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平昌县、南江县和通江县全域,内容涵盖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工作部署及保障措施等。
    目标:到2025年,构建统一高效的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掌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和变化特征,大幅度提高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与科技支撑能力。
    近日,巴中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科学编制并实施《巴中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未来五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地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指出,巴中市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较复杂,断裂构造较突出,气候复杂多变,是全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市(州)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排查发现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127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数的99.39%。主要威胁对象为城镇、聚居点、分散农户、学校、工矿企业、公路及水利水电设施等,共威胁1.6万余户6.9万余人的生命安全,威胁财产31亿余元。
    《规划》指出,“十四五”是巴中市转型发展、蓄势突破和发展战略机遇落地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将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探索开展风险详查、精细调查、专项调查,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现代遥感技术,动态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变化特征,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发现能力。
    构建地质灾害科学防控格局。采用新科技手段,推动搭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平台,加快构建信息化“预警围栏”“安全岛”等便捷化防灾管理服务,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极高、高风险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探索建立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项目绿色通道,优化项目资金审批程序,缩短工程项目实施周期,提高防灾工程效益。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市、县、乡、村、组、点”六级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台账管理和奖惩机制,综合运用现代化防灾技术手段,重点围绕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域(段)及潜在高风险区,安装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性监测仪器,开展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基于国家、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互联体系建设框架,结合巴中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具体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实现气象风险预警分析省级-市级-县级的“多级递进、逐级精细化”预警,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土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探索将避险搬迁与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奖励等相结合,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积极性和群众搬迁意愿。重点开展威胁30人及以上险情紧迫、较紧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已完工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调查和评估,动态开展后期管理维护。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康养设施建设、综合田园体、市政基础设施打造等,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商业化的运行和管护,探索开展兼顾地质灾害防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典范项目。
    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融合,购置并应用智能化软硬件设备,为各级防灾人员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补充购置科技装备,补强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机构装备,用于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储备,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内外技术培训与业务交流,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能力。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通过现场宣讲、互联网及新传播平台推送等方式,组织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覆盖所有专职监测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每个隐患点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避险演练。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