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三区同建,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金秋时节,行走在巴山大地,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令人欣喜,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巴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2016年,市委、市政府因时因势提出“三区同建”,即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经过7年的发展和沉淀,全市“三区同建”工作已初显成效,乡村面貌大幅提升,城乡融合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三区同建”示范点位85个。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谈及社区发生的变化,平昌县三十二梁景区农家乐老板孙良平滔滔不绝。“与十年前相比,家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仅通了公路,还建了景区,人气越来越旺,回乡工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孙良平笑着说,如今留在村里,既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又能通过自己的手艺赚钱养家,比在外打工好。
时间回到2015年,一条柏油马路穿过三十二梁镇龙尾社区,改变了该社区交通不便的现状。紧接着,依托“三区同建”中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田园景区建设的意见,三十二梁景区启动建设,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推动全镇产业发展。很难想象,眼前这片绿色环绕、游人如织的地方,过去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村民外出销售农产品、购物,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到大路上。
如今,三十二梁景区已规模化种植茶叶1300余亩,预计整体收入能突破千万元。村民也纷纷在景区寻找赚钱的机会,他们通过景区保洁、开超市餐馆、开农家乐民宿、摆摊等方式,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三十二梁景区只是全市推进“三区同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中市精准定位,将三区同建与特色农业产业、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相结合,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巴中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0%,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8%。近年来,巴中市把“三区同建”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路径,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规划上,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托,立足巴中山地丘陵地形特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规划中心村、聚居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凸显错落有致、浑然自成。以集镇为中心统筹布局社区、景区、园区,实现新村建设在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旅游就开发到哪里,引导农民集聚居住、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中开发。
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巴中市还统筹整合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资本等资金,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路、水、电、气、通信“五网”互联互通,推动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共建共享,配套卫生院、便民代办点等服务机构,同步满足园区生产、景区建设、社区生活需要。
此外,巴中市还以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为契机,用好整市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机遇,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破解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要素制约,为三区同建注入强劲动力。
二、因地制宜,联农带农拓宽增收渠道
刚刚经历了收获季,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的圆黄梨园区迎来了新一轮的管护。200余亩圆黄梨是秧田沟村集体种植的主要水果品种之一,年产量约30万斤,畅销市内外。
曾口镇秧田沟村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拥有得天独厚的水果种植条件,在村集体联合社的牵头下,该村发展起水果种植产业,种有圆黄梨200余亩、耙耙柑100余亩。秧田沟村还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利用现有果蔬、果药、水产等产业优势,大力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依托周边河道水资源,招引投资,打造集水上运动、水上游乐、观光、垂钓于一体的天舟园田园综合体,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秧田沟村共流转土地1100亩,建了四个基地,以果蔬、花卉、水产、畜禽养殖为主。全村共招引业主21家,年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秧田沟村党总支书记杨小平介绍,2022年秧田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30万元。
“我们之前住的都是土房子,大家住得很分散。现在建设了新农村,大家都住上了水电气全通的小洋楼,产业园、鱼塘这些产业的效益也很好,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舒服。”不久前,搬进新房的秧田沟村村民杨如国满心欢喜。
如今的秧田沟村已从一个小山村蜕变成宜居富足、配套设施健全的新村居,道路整洁通畅,一排排白墙灰瓦错落有致,青翠欲滴的采摘园、相映成趣的池塘……一幅清新淡雅的乡村风光。
发生巨变的并不只有秧田沟村。近年来,巴中市把“三区同建”作为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园区带动,以巴山肉牛、南江黄羊、茶叶“2+1”优势大品种为重点,大力培育创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立股份合作、就地务工、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引入产业链条,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各1个、省星级园区5个,园区内人均收入高出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多元。
通过景区拉动,在产业园区植入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生态采摘等业态,依托巴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举办乡村节庆活动,引导农民发展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带动2万余户人吃上旅游饭。
巴中市还强化社区推动,不断发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功能,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有偿生产服务,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投入得薪金、利润分红得股金,基层供销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业振兴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三、树文明新风,绘出百姓幸福生活
在巴州区化成镇赵家湾村,几乎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看书写字、休憩。安静而舒适的环境,让日间照料中心成了附近居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赵家湾村是化成水库移民重点安置村,社区管理在过去一直是困扰当地的一大难题。“三区同建”中,构建新型社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成为村里工作的重点。“我们开展‘美丽村庄’清洁行动,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并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化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民房变民宿、庭院变花园,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也更舒坦了。
文明新风也吹到了平昌县金宝街道。金宝街道以文化传承和文明养成为引领,完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实施“网格管理”,推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其中,组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6个、建成村民文体活动中心2个、村史馆1处,村文化广播室和村民图书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3个、法治普法宣传教育基地1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明浸润乡土,乡村振兴才能更好舒展精神之翼,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
巴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生活方式、人居环境等与城市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巴中市将“三区同建”作为提升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不断转变生活方式,建立“大园区+农场主+农户”“景区+基地+农户”机制,采取社区搭台、园区生产、景区销售等模式,带动特色农产品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让农民就地向产业工人、旅游业主、社区居民身份转变。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绿色低碳引领园区发展,以景区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巴中成功创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努力提升乡风文明。成立形势政策宣传队、草根文艺演出队、农民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产业政策宣传、景区旅游表演、农村调解评议;广泛推行“乡村道德银行”,让有德者有得;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道德模范选树,积极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汇聚向善向上正能量。
如今,在巴中,文明之花绽放,乡村面貌、群众风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