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创新打造“全国唯一的文商旅体学五位一体的文庙文化步行街区”
古老文庙在探索中“新生”
古老文庙在探索中“新生”
“双节”期间,150多场活动让德阳文庙人气爆棚。受访者供图
每个周末,位于德阳市中心的文庙广场都会涌入熙熙攘攘的游客。
在一代代德阳人的记忆中,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庙是“古老、庄严、冷清”的。但在中秋国庆假期里,德阳文庙却在各大社交平台火热“出圈”:389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密集举办,每天游客都在文庙内外挤得满满当当。
据德阳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德阳文庙商圈8天游客量达162.6万人次,日均20.3万人次,其中文庙游客量达到了71.7万人次。
做强文庙这一城市文化IP,德阳正以“打造全国唯一的文商旅体学五位一体的文庙文化步行街区”为目标,从丰富业态、提升环境开始,推动古庙“新生”,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不动一砖一瓦
技术+创意,让古庙“活起来”
德阳文庙又称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有800多年悠久历史。文庙内现存古建筑20余处,大多建于清道光年间,现存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是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川西”之称。
这里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沉淀着一代代德阳人的乡愁记忆。但以往,大家只会在逢年过节时才会想起它。数据显示,过去数年,德阳文庙的年均游客量都不足30万人次。
于德阳而言,文庙这个城市文化IP具有极大的发掘价值——地处德阳城区的“心脏”位置,东边一墙之隔是新天地仿古街,南有城市会客厅文庙广场,西侧是老商业街南街,北边是热闹的城隍庙街——动静之间造就“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的独特氛围。
如何让古庙“新生”?德阳为文庙商圈量身打造活化方案,将“颜值提升”放在第一步。
记者在活化方案里看到,德阳将用数年时间,通过灯光塑造、绿化改造、外立面打造等提升空间颜值。
9月29日19点30分,3000余盏古色古香的彩灯在德阳文庙、文庙广场、文庙新天地同时点亮,为刚刚开幕的文化周活动增光添彩。暖黄色的灯光下,琉璃瓦明媚,宫墙宏伟,棂星门精美,映衬着中秋月色,一幕幕盛景让游客啧啧称赞。
“我们和专业的文化运营企业合作,在保证不动文物一砖一瓦、一梁一柱的基础上,优化实施‘亮灯’工艺,让‘青瓦文庙’变‘幻彩文庙’。”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声光电、大数据、云推广等技术结合创意,为传统文化资源赋能,“让儒学文化可视、可触、可感,从而让文庙‘活’起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庙的烟火气,文化周活动期间,文庙6个进出通道全部开放,文庙建筑群与周围的几条商业街无缝衔接,形成高效客流通道,吸引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人进来打卡拍照、拍摄短视频……超高人气,让德阳文庙在全省400多家博物馆中一举登上“双节”期间游客数量榜首。
“古今融合”
活动+场景,让业态更丰富
裙摆飘飘的汉服姑娘摇着扇子姗姗走过;手执茶具的茶艺师穿梭在茶客间;古风汉服市集挤满了汉服文化爱好者……“穿越千灯梦回德阳·第一届汉服文化周”游园会连续举办8天,天天人潮涌动。
古色古香的文庙与“国潮”主题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把握潮流趋势,德阳在“双节”期间举办古风汉服巡游、朝代汉服走秀、古舞古乐演绎、历代中秋变迁演绎等多项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地的汉服爱好者。对弈、投壶、祈福、书法、点茶、飞花令等传统游园项目更是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既有“国潮”涌动,也有音乐“躁动”。面具、荧光、穿越之恋、说唱等主题电音派对活动,在德阳文庙摆开一连8天的音乐盛宴。在一场场音乐派对中,许多“本土”乐曲亮相,传唱出德阳的市井之貌、文化底蕴和安逸的生活气韵。
“古今融合”,还为丰富文庙业态拓展了思路。
“只有转化为当代艺术品,进而转化为文化产品,古老的文庙才能为城市发展赋能。”德阳文庙项目的策划运营方、广东天伦创产成长空间运营集团董事长邱代伦认为,通过引进和改造现代服务业生态来提升产业颜值,高质量的文商旅项目可以丰富城市品牌内涵,增强城市整体吸引力。
为此,德阳还积极打造文庙夜经济消费场景,依托“德孔夫子”卡通形象IP,创作文创产品60余件,制作文庙主题花车、小吃摊200余个,推动“小景点”变大景区,持续提升文庙“烟火气”。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单点快跑、年年见效。”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文庙商圈将打造成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同时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研学基地、众创空间等,“争取成为存量资产盘活的经典案例。”(记者 曹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