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田里看秋收:乐山农业这样“冲关过坎”

  • 2023年08月31日 16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自2019年以来整治荒地1300亩,目前当地利用整治出的荒地种植柑橘、桃子,林下套种当归和黄花等经济作物,释放土地效能。峨边彝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8月21日,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农机翻耕刚刚收割完水稻的农田,准备种植药材。杨飞 摄(C视觉)

    处暑甫过,嘉州各地的稻田里,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从一粒种到一把穗,丰收背后有着不少“关卡”——

    建设“天府粮仓”,地处岷大平原主产区的乐山今年如何做到提质扩产?

    面对“七山两丘一平”的不利地形,乐山如何抢抓时间窗口,快速完成全市近126万亩的水稻收割?

    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和困难,乐山如何既顾“粮袋子”,又鼓起种粮农民的“钱袋子”?

    近日,记者走进乐山秋收现场,从三块田地中找寻乐山农业“冲关过坎”的动力和秘诀。

    产 亩产700多公斤背后的秘诀

    “老师,您估下我这块田能打多少谷子?”8月17日,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前锋村,种植户骆相宽拉着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来村工作人员问个不停。因为今年换种了新品种,种稻几十年的老骆也觉得心里没底。

    “放宽心,你家的不会差。”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田地,工作人员说,“那片田和你种的是同一批种子,一亩刚打出了1500斤谷子。”

    据了解,今年前锋村附近片区亩产干谷700多公斤,高出峨眉山往年大春水稻平均亩产近200公斤——在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曾淑惠看来,这都是良种奠定的高产基础。

    曾淑惠介绍,近年来当地一直在强化同省农科院的合作,31个水稻优质高产品种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九里镇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种植。

    “骆相宽就是去年品种展示时,看到了品香优秱珍的高产,才决定种这个品种。”曾淑惠介绍,这一品种生长周期长,谷粒饱满,结实率高,不仅能提升粮食亩产,还有更好的口感,“卖得出好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技”“良制”。“我们从育秧到收割做足了全生命周期‘后勤保障’。”曾淑惠说,在峨眉山市,育秧时节,农业农村部门就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桂花桥镇、九里镇的田间地头指导,向有需要的农户传授不经过育秧直接播种的水稻直播技术;栽种时节,技术人员又会去指导农户采用密植、多施肥等新型栽培技术,促进水稻增产。

    此外,当地还指导农民定时定量施肥、杀虫,并在全市建立6个病虫监测点,重点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监测,进一步提升水稻质量。

    收 “五良融合”破解丘区采收难题

    8月18日6时,井研县马踏镇南河村村民胡敏会驾着自家的小型水稻收割机来到田里。不到一刻钟,一亩见方的水田已经被收割了三分之一。“本来是昨天下午开始的。”她告诉记者,昨日中午下了一场大雨,采收时间延后了,“不过不会影响收获。”

    胡敏会家有9亩地,以前人工收割要10天才能收完。“过去真是跟老天爷抢饭吃。收谷子,晒谷子,要是遇到几场大雨,损失就大了。”她说,现在9亩地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完,“我们还专门晚收了两周,让谷子长得更饱满。”

    井研县丘陵广布,溪沟纵横,坡多台多埂多,土地“小、破、散”特征明显,一直难以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但是现在井研90%以上的水稻已实现机械化收割。”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许军说。

    让新农机派上用场的关键是打破地形限制。“我们选择依山就势造良田。”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彭惠容说,从2019年开始,以打造“五良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井研遵循“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三网配套”要求,实施“小改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取直”等工程措施,达成“田成方、土成块、路相连、渠相通”。

    以打造“五良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目前井研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36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沟渠纵横相通,大中型农机出入方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平均每亩产量比改造前增收10%。

    保 一块再生稻田背后的两笔账

    8月23日,犍为县罗城镇太阳村,村民李启华向自家已经收割的水田里抛撒肥料,一排排稻茬上,新芽已经长出。

    “种的是再生稻。”犍为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王鹏介绍,近年来当地再生稻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今年犍为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实再生稻产量比不过单季稻。”王鹏说,按照今年产量计算,再生稻一年亩产为750公斤左右,与单季稻一季产量持平。

    既然产量不占优势,为何要种再生稻?“省事、好吃,还多产一季粮。”问到再生稻的好处,李启华脱口而出。子女都在成都工作,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一起管理着6亩水田。李启华告诉记者,再生稻最大的好处在于省时省力——只用插一次秧,再生季施肥就能长,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关键是田不会闲着。”

    王鹏介绍,目前犍为有六成农田由散户种植,而全县各镇在村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再生稻易种植、少管理的特点,破解了当地“人少、地散、边角地块没人种”的矛盾。

    除了“安全账”,还有一笔“经济账”。刚收完头季稻,预约收购再生稻的电话便打到了李启华家中。由于再生稻具备品质高、口感好的特点,近年来市场销售一路走俏,干谷市场均价可达4.6元每公斤。“打出来到城里卖,一斤五六块不成问题。”李启华说。

    犍为生产的再生米,市场反馈度佳。为打响“犍为再生稻米”品牌,犍为县依托地方品牌米业公司乐山惠田米业,从2017年开始试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农化物资、统一落实栽培管理技术,实现庄稼地里签订单,让种粮农户看到切实效益。

    “现在和我们定向签约的农户种植面积合计有9万余亩。”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惠萍说,目前同公司签约的农户还在增加,他们也正在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打造数个“犍为再生稻米”高端品牌。(牛萍 汪菲 记者 王晋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块田里看秋收:乐山农业这样“冲关过坎”

  • 2023年08月31日 16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自2019年以来整治荒地1300亩,目前当地利用整治出的荒地种植柑橘、桃子,林下套种当归和黄花等经济作物,释放土地效能。峨边彝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8月21日,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农机翻耕刚刚收割完水稻的农田,准备种植药材。杨飞 摄(C视觉)

    处暑甫过,嘉州各地的稻田里,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从一粒种到一把穗,丰收背后有着不少“关卡”——

    建设“天府粮仓”,地处岷大平原主产区的乐山今年如何做到提质扩产?

    面对“七山两丘一平”的不利地形,乐山如何抢抓时间窗口,快速完成全市近126万亩的水稻收割?

    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和困难,乐山如何既顾“粮袋子”,又鼓起种粮农民的“钱袋子”?

    近日,记者走进乐山秋收现场,从三块田地中找寻乐山农业“冲关过坎”的动力和秘诀。

    产 亩产700多公斤背后的秘诀

    “老师,您估下我这块田能打多少谷子?”8月17日,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前锋村,种植户骆相宽拉着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来村工作人员问个不停。因为今年换种了新品种,种稻几十年的老骆也觉得心里没底。

    “放宽心,你家的不会差。”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田地,工作人员说,“那片田和你种的是同一批种子,一亩刚打出了1500斤谷子。”

    据了解,今年前锋村附近片区亩产干谷700多公斤,高出峨眉山往年大春水稻平均亩产近200公斤——在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曾淑惠看来,这都是良种奠定的高产基础。

    曾淑惠介绍,近年来当地一直在强化同省农科院的合作,31个水稻优质高产品种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九里镇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种植。

    “骆相宽就是去年品种展示时,看到了品香优秱珍的高产,才决定种这个品种。”曾淑惠介绍,这一品种生长周期长,谷粒饱满,结实率高,不仅能提升粮食亩产,还有更好的口感,“卖得出好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技”“良制”。“我们从育秧到收割做足了全生命周期‘后勤保障’。”曾淑惠说,在峨眉山市,育秧时节,农业农村部门就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桂花桥镇、九里镇的田间地头指导,向有需要的农户传授不经过育秧直接播种的水稻直播技术;栽种时节,技术人员又会去指导农户采用密植、多施肥等新型栽培技术,促进水稻增产。

    此外,当地还指导农民定时定量施肥、杀虫,并在全市建立6个病虫监测点,重点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监测,进一步提升水稻质量。

    收 “五良融合”破解丘区采收难题

    8月18日6时,井研县马踏镇南河村村民胡敏会驾着自家的小型水稻收割机来到田里。不到一刻钟,一亩见方的水田已经被收割了三分之一。“本来是昨天下午开始的。”她告诉记者,昨日中午下了一场大雨,采收时间延后了,“不过不会影响收获。”

    胡敏会家有9亩地,以前人工收割要10天才能收完。“过去真是跟老天爷抢饭吃。收谷子,晒谷子,要是遇到几场大雨,损失就大了。”她说,现在9亩地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完,“我们还专门晚收了两周,让谷子长得更饱满。”

    井研县丘陵广布,溪沟纵横,坡多台多埂多,土地“小、破、散”特征明显,一直难以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但是现在井研90%以上的水稻已实现机械化收割。”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许军说。

    让新农机派上用场的关键是打破地形限制。“我们选择依山就势造良田。”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彭惠容说,从2019年开始,以打造“五良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井研遵循“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三网配套”要求,实施“小改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取直”等工程措施,达成“田成方、土成块、路相连、渠相通”。

    以打造“五良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目前井研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36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沟渠纵横相通,大中型农机出入方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平均每亩产量比改造前增收10%。

    保 一块再生稻田背后的两笔账

    8月23日,犍为县罗城镇太阳村,村民李启华向自家已经收割的水田里抛撒肥料,一排排稻茬上,新芽已经长出。

    “种的是再生稻。”犍为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王鹏介绍,近年来当地再生稻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今年犍为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实再生稻产量比不过单季稻。”王鹏说,按照今年产量计算,再生稻一年亩产为750公斤左右,与单季稻一季产量持平。

    既然产量不占优势,为何要种再生稻?“省事、好吃,还多产一季粮。”问到再生稻的好处,李启华脱口而出。子女都在成都工作,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一起管理着6亩水田。李启华告诉记者,再生稻最大的好处在于省时省力——只用插一次秧,再生季施肥就能长,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关键是田不会闲着。”

    王鹏介绍,目前犍为有六成农田由散户种植,而全县各镇在村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再生稻易种植、少管理的特点,破解了当地“人少、地散、边角地块没人种”的矛盾。

    除了“安全账”,还有一笔“经济账”。刚收完头季稻,预约收购再生稻的电话便打到了李启华家中。由于再生稻具备品质高、口感好的特点,近年来市场销售一路走俏,干谷市场均价可达4.6元每公斤。“打出来到城里卖,一斤五六块不成问题。”李启华说。

    犍为生产的再生米,市场反馈度佳。为打响“犍为再生稻米”品牌,犍为县依托地方品牌米业公司乐山惠田米业,从2017年开始试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农化物资、统一落实栽培管理技术,实现庄稼地里签订单,让种粮农户看到切实效益。

    “现在和我们定向签约的农户种植面积合计有9万余亩。”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惠萍说,目前同公司签约的农户还在增加,他们也正在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打造数个“犍为再生稻米”高端品牌。(牛萍 汪菲 记者 王晋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