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阿坝60年——工业篇:结构调整 转型突破

  • 2013年09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60年来,阿坝州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实现发展大转变,总量大跨越、质量大提升、改革大突破、结构大调整、园区大发展。2013年,阿坝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阿坝州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建州六十年来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经历“六五”、“七五”期间的经济整顿,“八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初步调整,“九五”时期“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十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十一五”初期工业强州战略的强力推进,“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战略机遇,实现了阿坝州工业经济原地起立、发展起跳和豪迈崛起,工业步入了既快又好的加速发展期,在实现跨越中逐步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绘就工业领域新的辉煌和奇迹。

      发展实现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支持国家基本建设、构建国民经济体系等历史原因,根据国家生产力布局,阿坝工业初兴,就形成森林工业主导地位,按计划经济要求统调统分木材等资源。1952年森工产值占阿坝州工业产值的93%。其后四十余年里,木头工业一直支撑着阿坝工业和财政。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森林工业及木材加工业全面停产,阿坝州工业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面对严峻现实,为振兴阿坝民族工业,州委、州政府不等不靠,带领阿坝州人民,立足富甲一方的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水电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工业发展的新思路。以草坡电站建设为起点,拉开了阿坝州水电开发的序幕,先后建成了甘堡电站、理县电站、太平驿电站、红叶一级电站、红叶二级电站、铜钟电站、福堂电站、天龙湖电站等,其中草坡电站、太平驿电站、福堂电站被分别誉为阿坝州工业发展史上的“启蒙”工程、“翻身”工程和“希望”工程。

      2003年以后,阿坝州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彻底改变了以传统的木材采运为主的工业格局,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导,高载能、天然药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电力企业对阿坝州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十五”末的2005年,阿坝州水电装机达207万千瓦,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占阿坝州工业的84.1%。与此同时,高载能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年生产能力(设计)达到75万吨。

      “十一五”前期,阿坝州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工业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三条龙”,延伸产业链,坚持走以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不断取得阿坝工业发展新的进展和成效。2007年,阿坝州GDP105.1亿元,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到了总量的43.2%,对阿坝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阿坝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工业经济运行全面瘫痪,交通、电力等工业生产要素遭到严重毁损,在建的一批水电站和重大工业项目受到极大影响。阿坝州受灾企业达到830户,占阿坝州中小企业总数的83%,阿坝州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7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54.6亿元。阿坝州工业奋斗几十年积累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阿坝州工业战线经过艰难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阿坝工业经济化危为机,再次步入产业振兴、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总量实现大跨越

      稳定发展期(建州至建州50周年)

      2003年(建州50周年),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首次迈上10亿元台阶,比1952年(建州前一年)增长156倍。

      加快发展期(建州50周年至地震前)

      地震前的2007年,阿坝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3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8亿元,坚实站稳20亿元大台阶,比2003年增长1.59倍。

      崛起振兴期(地震及重建以来)

      2012年,阿坝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1.2亿元,比2008年增长6倍(比2003年增长7.8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5亿元,创造四年连跨四个大台阶的奇迹,比2008年增长6.1倍(比2003增长7.1倍),2009年以来,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年的17.2%提高到2012年的39.8%,提高22.6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工业对阿坝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成为阿坝州经济快速发展、跨越提升和民生建设、维护稳定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2013年以来,阿坝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逆势上扬、高歌猛进的良好势头。1~4月,阿坝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24.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2.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饮料酒增长26.0%,碳化钙(电石)增长51.4%,中成药增长101.4%,铁合金增长91.3%,黄金增长33.3%,发电量增21.4%。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总产值过亿元企业12户,总产值达33.6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3.3%。截至2013年5月底,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户,比2012年增加18户,为阿坝州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增添了新的动力,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质量实现大提升

      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户,拥有总资产483.13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倍(比2003年增长5.46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8.24亿元,比2008年增长1.93倍(比2003年增长5.3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11,产品销售率91.8%。

      今年以来,阿坝州工业经济效益逆势上扬、持续攀升。截至4月底,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1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1.9个百分点。

      改革实现大突破

      自2003年起,阿坝州以“三个百分之百”(即100%触动产权、100%转换职工身份、100%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三让、三引”(让出优势资源、让出优势资产、让出优势企业,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开放战略,通过股、卖、破和转让国有股权等改制形式,引进州外国有大型企业、州外优势企业参与州内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了8户政策性企业的破产任务,50户州属企业除马尔康电力公司外,其余企业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任务。在州属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州政府对外共转让国有净资产、出让国有股权7.81亿元,转让收入13.27亿元,国有资产增值5.46亿元,增值率达69.91%。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阿坝州工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到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的2005年,阿坝州工业增加值达到20.54亿元,比启动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的1998年增长了1.08倍,国有企业比重由1998年的92.25%下降到18.39%,资产总额达到141.75亿元,比1998年增长1.9倍。国有资产有序退出了竞争领域,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通过“国退民进”,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促进了非公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来整个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活力基础。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中小企业户数达2185户,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1.5%,迅速发展成为阿坝州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结构实现大调整

      “十一五”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阿坝工业立足地方优势,坚持走新型绿色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水电工业为主导的清洁能源工业、绿色加工工业、生态产品加工业“三大板块”绿色工业发展新格局。

      清洁能源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水电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水电企业对阿坝州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481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67%(比2003年增长2.6倍);发电量179.83亿度,比2008年增长5.1倍(比2003年增长1.99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3%,进一步巩固阿坝州工业第一支柱地位。到2012年全社会用电负荷达130万千瓦,比2008年增加10万千瓦(比2003年增加100万千瓦)。

      加大水电资源就地转化利用。主要包括创新实施留州电量政策。从2007年起,在藏区率先制定并实施30%的留州电力电量政策,2007~2012年,阿坝州实现留州电力306.72万千瓦、电量113亿度,解决工业年用电比例达52%以上。到2012年底,阿坝州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率达37%。同时,积极探索电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电力公司的合作,签订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0年4月共同出资组建“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03~2012年共计解决州内供电缺口121.6亿度(枯水期供电比例占70%),极大地支持了阿坝州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力加快电力网站建设。2003年以来,先后投入60余亿元,新投产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开关)站9座,新增变电容量513万千伏安,解决了新建投产水电装机容量302万千瓦的送出,工业企业用电得到有效保障,水电企业发电上网外送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全面启动开发规划,应用型产品普遍推广使用,风光互补实验在全省率先进行村落实验推广。

      新型绿色加工工业格局蔚然成型

      围绕新型铝、锂、硅、氯酸盐、晶体材料和电子磁材六大重点绿色加工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铝产业。以阿坝铝厂为龙头,基本形成“水电-氧化铝-电解铝-铝锭-铝圆杆”链条,正在全力构建“水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培育资源与产业优化配置的铝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锂产业。以四川国理为领军企业,基本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基础锂盐的生产再到电池级锂盐等精深加工以及电池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正全力向新能源锂电池发展,努力打造国内最大的锂盐生产和锂系列产品加工基地。

      硅产业。已形成工业硅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目前正向高纯硅、有机硅、多晶硅、太阳能硅、半导体硅及新材料硅产品延伸,努力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基地。

      氯酸盐化工。以岷江雪盐化、希望电盐和长化宏光为重点,目前主要生产氯酸钠、高氯酸钾,产能达30余万吨,正推进氯酸钠、高氯酸钾、亚氯酸钠及其他下游产品开发,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氯酸盐生产基地”。

      晶体材料。以鑫通新材料和茂县晶兰公司为重点,目前人工蓝宝石年生产能力达400吨,正开发蓝宝石晶体新技术生产线,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发展,进入蓝宝石晶体深加工,MOCVD外延氮化镓、切割与封装等产业链末端,进入航空、航天材料生产等高端市场,努力实现1000吨的人工蓝宝石年生产能力。

      电子磁材。以川西磁业为龙头,重点生产永磁铁氧体元器件,目前产能达5000吨,正围绕湿压永磁铁氧体发展塑磁等向转子、微型电机组装生产和研发生产摩托车电机、汽车电机延伸,最终到整车组装,创建中国西部具有竞争力的磁材电子产业基地。同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岷江电化配套建设气烧石灰窑及其附属设施,利用电石生产过程中的一氧化氮通过净化作为燃气能源烧制石灰和希望水电硫酸钠尾气深度净化等5个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循环经济、节能环保、能源综合利用和低碳排放,工业加工产业绿色化特征日趋形成。

      特色生态加工工业方兴未艾

      利用阿坝州丰富的农畜产品、旅游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以葡萄酒、果汁加工、蔬菜、牦牛肉干、奶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牦牛角梳、人工宝石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工业和以中藏医药开发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业,涌现出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小金宝清果业、理县川苏生态食品、小金四姑娘山天然沙棘等为代表的重点龙头企业。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生产的“赤霞珠”品牌葡萄酒获得2010年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阿坝州酿酒葡萄酒加工业已成为全省果酒行业重要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创建19户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九寨沟天然药业、阿坝新希望牦牛产业公司被评为2012年全省农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园区实现大发展

      为加快工业发展,州委、州政府不断调整工业发展布局,特别是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强力推进“4 X”园区建设,实施“北上、聚集、外联”战略,推动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该园区于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正式确定为省级开发区。灾后重建以来,按照“扩区强园、一园多点”发展思路,对原水磨工业集中区实施“腾笼换鸟”,调整建设汶川漩口新型工业园区、新建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发展区、茂县南新轻工产品加工园区、松潘农畜产品加工园区,为工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助推县域工业加快发展。截至2012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35亿元,建成14平方公里,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入园企业46个,总投资88.75亿元。特别是保利集团、中国建材两个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对外开放形象和园区的竞争力、影响力。2012年,园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7.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9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1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3亿元,为7280人提供就业岗位。今年1~4月,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3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16万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

      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于2010年与成都市在金堂县合作共建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开辟灾区产业振兴新路子,开创民族地区工业在交通区位先天不足,缺乏集中平整用地、缺乏资金、信息和技术条件下,合作发展工业的新天地。目前,成阿工业园区所有要素保障均能够基本满足企业投产需要。已引进签约企业80户,其中基本建成45户,其中27户已申报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今年1~4月分回州内工业增加值3.6亿元,开始为阿坝州工业增长出力。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将坚持“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一强一地两区”和“五个阿坝”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之路,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为抓手,全力培植、不断壮大清洁能源、绿色加工业、生态加工业三大工业支柱,努力实现阿坝工业绿色发展崛起之后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数说阿坝60年——工业篇:结构调整 转型突破

  • 2013年09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60年来,阿坝州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实现发展大转变,总量大跨越、质量大提升、改革大突破、结构大调整、园区大发展。2013年,阿坝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阿坝州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建州六十年来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经历“六五”、“七五”期间的经济整顿,“八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初步调整,“九五”时期“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十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十一五”初期工业强州战略的强力推进,“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战略机遇,实现了阿坝州工业经济原地起立、发展起跳和豪迈崛起,工业步入了既快又好的加速发展期,在实现跨越中逐步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绘就工业领域新的辉煌和奇迹。

      发展实现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支持国家基本建设、构建国民经济体系等历史原因,根据国家生产力布局,阿坝工业初兴,就形成森林工业主导地位,按计划经济要求统调统分木材等资源。1952年森工产值占阿坝州工业产值的93%。其后四十余年里,木头工业一直支撑着阿坝工业和财政。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森林工业及木材加工业全面停产,阿坝州工业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面对严峻现实,为振兴阿坝民族工业,州委、州政府不等不靠,带领阿坝州人民,立足富甲一方的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水电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工业发展的新思路。以草坡电站建设为起点,拉开了阿坝州水电开发的序幕,先后建成了甘堡电站、理县电站、太平驿电站、红叶一级电站、红叶二级电站、铜钟电站、福堂电站、天龙湖电站等,其中草坡电站、太平驿电站、福堂电站被分别誉为阿坝州工业发展史上的“启蒙”工程、“翻身”工程和“希望”工程。

      2003年以后,阿坝州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彻底改变了以传统的木材采运为主的工业格局,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导,高载能、天然药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电力企业对阿坝州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十五”末的2005年,阿坝州水电装机达207万千瓦,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占阿坝州工业的84.1%。与此同时,高载能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年生产能力(设计)达到75万吨。

      “十一五”前期,阿坝州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工业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三条龙”,延伸产业链,坚持走以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不断取得阿坝工业发展新的进展和成效。2007年,阿坝州GDP105.1亿元,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到了总量的43.2%,对阿坝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阿坝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工业经济运行全面瘫痪,交通、电力等工业生产要素遭到严重毁损,在建的一批水电站和重大工业项目受到极大影响。阿坝州受灾企业达到830户,占阿坝州中小企业总数的83%,阿坝州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7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54.6亿元。阿坝州工业奋斗几十年积累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阿坝州工业战线经过艰难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阿坝工业经济化危为机,再次步入产业振兴、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总量实现大跨越

      稳定发展期(建州至建州50周年)

      2003年(建州50周年),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首次迈上10亿元台阶,比1952年(建州前一年)增长156倍。

      加快发展期(建州50周年至地震前)

      地震前的2007年,阿坝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3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8亿元,坚实站稳20亿元大台阶,比2003年增长1.59倍。

      崛起振兴期(地震及重建以来)

      2012年,阿坝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1.2亿元,比2008年增长6倍(比2003年增长7.8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5亿元,创造四年连跨四个大台阶的奇迹,比2008年增长6.1倍(比2003增长7.1倍),2009年以来,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年的17.2%提高到2012年的39.8%,提高22.6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工业对阿坝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成为阿坝州经济快速发展、跨越提升和民生建设、维护稳定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2013年以来,阿坝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逆势上扬、高歌猛进的良好势头。1~4月,阿坝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24.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2.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饮料酒增长26.0%,碳化钙(电石)增长51.4%,中成药增长101.4%,铁合金增长91.3%,黄金增长33.3%,发电量增21.4%。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总产值过亿元企业12户,总产值达33.6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3.3%。截至2013年5月底,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户,比2012年增加18户,为阿坝州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增添了新的动力,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质量实现大提升

      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户,拥有总资产483.13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倍(比2003年增长5.46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8.24亿元,比2008年增长1.93倍(比2003年增长5.3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11,产品销售率91.8%。

      今年以来,阿坝州工业经济效益逆势上扬、持续攀升。截至4月底,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1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1.9个百分点。

      改革实现大突破

      自2003年起,阿坝州以“三个百分之百”(即100%触动产权、100%转换职工身份、100%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三让、三引”(让出优势资源、让出优势资产、让出优势企业,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开放战略,通过股、卖、破和转让国有股权等改制形式,引进州外国有大型企业、州外优势企业参与州内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了8户政策性企业的破产任务,50户州属企业除马尔康电力公司外,其余企业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任务。在州属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州政府对外共转让国有净资产、出让国有股权7.81亿元,转让收入13.27亿元,国有资产增值5.46亿元,增值率达69.91%。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阿坝州工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到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的2005年,阿坝州工业增加值达到20.54亿元,比启动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的1998年增长了1.08倍,国有企业比重由1998年的92.25%下降到18.39%,资产总额达到141.75亿元,比1998年增长1.9倍。国有资产有序退出了竞争领域,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通过“国退民进”,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促进了非公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来整个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活力基础。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中小企业户数达2185户,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1.5%,迅速发展成为阿坝州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结构实现大调整

      “十一五”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阿坝工业立足地方优势,坚持走新型绿色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水电工业为主导的清洁能源工业、绿色加工工业、生态产品加工业“三大板块”绿色工业发展新格局。

      清洁能源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水电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水电企业对阿坝州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截至2012年底,阿坝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481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67%(比2003年增长2.6倍);发电量179.83亿度,比2008年增长5.1倍(比2003年增长1.99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3%,进一步巩固阿坝州工业第一支柱地位。到2012年全社会用电负荷达130万千瓦,比2008年增加10万千瓦(比2003年增加100万千瓦)。

      加大水电资源就地转化利用。主要包括创新实施留州电量政策。从2007年起,在藏区率先制定并实施30%的留州电力电量政策,2007~2012年,阿坝州实现留州电力306.72万千瓦、电量113亿度,解决工业年用电比例达52%以上。到2012年底,阿坝州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率达37%。同时,积极探索电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电力公司的合作,签订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0年4月共同出资组建“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03~2012年共计解决州内供电缺口121.6亿度(枯水期供电比例占70%),极大地支持了阿坝州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力加快电力网站建设。2003年以来,先后投入60余亿元,新投产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开关)站9座,新增变电容量513万千伏安,解决了新建投产水电装机容量302万千瓦的送出,工业企业用电得到有效保障,水电企业发电上网外送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全面启动开发规划,应用型产品普遍推广使用,风光互补实验在全省率先进行村落实验推广。

      新型绿色加工工业格局蔚然成型

      围绕新型铝、锂、硅、氯酸盐、晶体材料和电子磁材六大重点绿色加工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铝产业。以阿坝铝厂为龙头,基本形成“水电-氧化铝-电解铝-铝锭-铝圆杆”链条,正在全力构建“水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培育资源与产业优化配置的铝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锂产业。以四川国理为领军企业,基本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基础锂盐的生产再到电池级锂盐等精深加工以及电池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正全力向新能源锂电池发展,努力打造国内最大的锂盐生产和锂系列产品加工基地。

      硅产业。已形成工业硅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目前正向高纯硅、有机硅、多晶硅、太阳能硅、半导体硅及新材料硅产品延伸,努力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基地。

      氯酸盐化工。以岷江雪盐化、希望电盐和长化宏光为重点,目前主要生产氯酸钠、高氯酸钾,产能达30余万吨,正推进氯酸钠、高氯酸钾、亚氯酸钠及其他下游产品开发,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氯酸盐生产基地”。

      晶体材料。以鑫通新材料和茂县晶兰公司为重点,目前人工蓝宝石年生产能力达400吨,正开发蓝宝石晶体新技术生产线,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发展,进入蓝宝石晶体深加工,MOCVD外延氮化镓、切割与封装等产业链末端,进入航空、航天材料生产等高端市场,努力实现1000吨的人工蓝宝石年生产能力。

      电子磁材。以川西磁业为龙头,重点生产永磁铁氧体元器件,目前产能达5000吨,正围绕湿压永磁铁氧体发展塑磁等向转子、微型电机组装生产和研发生产摩托车电机、汽车电机延伸,最终到整车组装,创建中国西部具有竞争力的磁材电子产业基地。同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岷江电化配套建设气烧石灰窑及其附属设施,利用电石生产过程中的一氧化氮通过净化作为燃气能源烧制石灰和希望水电硫酸钠尾气深度净化等5个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循环经济、节能环保、能源综合利用和低碳排放,工业加工产业绿色化特征日趋形成。

      特色生态加工工业方兴未艾

      利用阿坝州丰富的农畜产品、旅游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以葡萄酒、果汁加工、蔬菜、牦牛肉干、奶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牦牛角梳、人工宝石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工业和以中藏医药开发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业,涌现出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小金宝清果业、理县川苏生态食品、小金四姑娘山天然沙棘等为代表的重点龙头企业。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生产的“赤霞珠”品牌葡萄酒获得2010年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阿坝州酿酒葡萄酒加工业已成为全省果酒行业重要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创建19户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九寨沟天然药业、阿坝新希望牦牛产业公司被评为2012年全省农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园区实现大发展

      为加快工业发展,州委、州政府不断调整工业发展布局,特别是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强力推进“4 X”园区建设,实施“北上、聚集、外联”战略,推动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该园区于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正式确定为省级开发区。灾后重建以来,按照“扩区强园、一园多点”发展思路,对原水磨工业集中区实施“腾笼换鸟”,调整建设汶川漩口新型工业园区、新建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发展区、茂县南新轻工产品加工园区、松潘农畜产品加工园区,为工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助推县域工业加快发展。截至2012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35亿元,建成14平方公里,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入园企业46个,总投资88.75亿元。特别是保利集团、中国建材两个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对外开放形象和园区的竞争力、影响力。2012年,园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7.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9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1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3亿元,为7280人提供就业岗位。今年1~4月,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3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16万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

      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于2010年与成都市在金堂县合作共建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开辟灾区产业振兴新路子,开创民族地区工业在交通区位先天不足,缺乏集中平整用地、缺乏资金、信息和技术条件下,合作发展工业的新天地。目前,成阿工业园区所有要素保障均能够基本满足企业投产需要。已引进签约企业80户,其中基本建成45户,其中27户已申报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今年1~4月分回州内工业增加值3.6亿元,开始为阿坝州工业增长出力。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将坚持“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一强一地两区”和“五个阿坝”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之路,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为抓手,全力培植、不断壮大清洁能源、绿色加工业、生态加工业三大工业支柱,努力实现阿坝工业绿色发展崛起之后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