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安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2015年,广安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8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4.9%;林业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4%;牧业产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2.4%;渔业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8.5%,服务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66.1亿元,同比增长3.8%。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1、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189.4万吨,同比增加3.7万吨,增长2.0%,粮食产量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大、小春粮食产量分别达160.8万吨和2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和2.6%。经济效益较好的洋芋产量17.7万吨,同比增长2.7%;油料作物13.6万吨,同比增长1.7%;蔬菜246.9万吨,同比增长2.5%。
增产因素:一是气候适宜。今年粮食作物杨花期气候湿润,结实率高,灌浆期没有高温影响,灌浆期长,籽粒充实饱满,千粒重提高。二是全生育期病虫害少,是大小春生产最好的年份,对大小春生产作物生长有利,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三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2015年,广安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11.5万亩,同比增长0.4%。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42.9万亩,同比增长0.2%,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达368.6万亩,同比增长0.5%。
2、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全年油料播种面积达96.6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1.7%;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2.0万亩,同比增长1.3%;产量246.9万吨,同比增长2.5%。
3、农产品价格持续增长。据相关部门调查,到12月底,广安市小麦均价3.1元/公斤、油菜籽均价6.0元/公斤、稻谷均价2.76元/公斤,玉米均价2.5元/公斤,比一季度末分别增长29.2%、7.1%、10.4%和8.7%。随着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蔬菜价格行情看好。广安市60%的蔬菜水果价格均有上涨,蔬菜价格一直维持在6.0元/公斤,水果9.0元/公斤左右,同比分别上涨5%、8%。部分蔬菜水果涨幅超过20%,其中白菜3.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2.5元/公斤增长20.0%,莴笋3.4元/公斤较去年同期3.0元/公斤增长13.3%,大蒜(干货)14.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11.0元/公斤增长27.2%。
4、农资价格有所下降。今年以来,各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农资生产、供应和价格的措施,广安市市场农资价格基本稳定,主要种子价格略涨,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据市农业部门资料显示,2015年杂交水稻种子52元/公斤,同比增长5.0%;杂交玉米种子28元/公斤,同比增长4.9%;尿素2120元/吨,同比下降13.8%;碳铵700元/吨,同比下降4.2%;农用薄膜14500元/吨,同比下降9.4%。
(三)畜牧业生产市场前抑后扬
1、生猪价格逐步回暖。2015年,全年出栏生猪414.5万头,同比下降2.6%。出栏牛、羊、家禽分别为4.8万头、37.0万只、2955.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1%、3.6%和2.4%。生猪存栏308.5万头,同比下降3.7%。生猪市场供不应求,从2015年5月开始价格一路上涨,肥猪价格由3月份均价13.6元/公斤,提高到12月中旬的16.5元/公斤,比3月末增长21.3%。畜牧业开始走出低谷,生产逐渐恢复平稳态势。
2、现代养殖基地加快发展。2015年以来,广安市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着力提档升级养殖设施,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重点区域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现代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充,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猪、牛、羊、禽、兔良种面分别94.2%、56.8%、94.6%、96.3%、97.4%。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8个,生猪、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面分别达到65.8%、68.8%,同比分别提升2.2个百分点。年内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3个。
(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1、产村相融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推广。近几年来,广安市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创新实施“111”工程。2015年底,广安市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97.6万亩,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2617个,建设幸福美丽新村230个,建成覆盖广安市六区市县的产村相融示范区300余平方公里。
2、品牌创建初见成效。成功推出邓小平故里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以品牌推介拓展市场,带动了广安市农业发展,“广安蜜梨”“邻水脐橙”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广安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知名度、竞争力大幅提升。
3、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广安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19个,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965个,家庭农场达到669户,专业大户3360个,广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到63.5%。
(五)农民增收持续增长
2015年,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1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平均水平(9.6%)高0.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5375元,同比增长9.9%;经营净收入4665元,同比增长10.6%;财产净收入224元,同比增长18.8%;转移净收入1107元,同比增长9.9%。
(六)渔业生产收益明显增加
2015年广安市大力推广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养殖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渔业养殖结构,广安市新建渔业基地8个、106公顷,共投入78万元实施增殖放流项目。全年常规水产品种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的平均价格都有所增长,水产品价格持续增长,使水产养殖户的生产热情高涨,为市场保供和渔民增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15年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8.5%;渔业产量达62499吨,同比增长1.95%,其中养殖产量59806吨、捕捞产量2693吨。
(七)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支持“三农”力度。2015年广安市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388万元,与上年持平,畜牧良种补贴资金461万元,比上年增加51万元,增长12.4%,退耕还林补贴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增加1032万元,增长9.1%。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2015年广安市争取上级支农到位资金35.5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水利项目到位资金10.6亿元,同比增长45.9%,争取到位财政扶贫移民资金9.9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他到位资金15.1亿元,助推6.5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目前种田收益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反差较大。据调查了解,农民种植一亩水稻,除生产用的种子、化肥、农药、请雇工等费用外,每亩收效在500-1000元左右。外出务工一个月务工工资收入在1500-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农业生产效益低,促使众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主要剩下老弱病残承担繁重的田间劳作,且对土地再生产的投入不断减少,土质日趋恶劣,贡献越来越低,造成部分田土被抛荒弃耕,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渐缩小,土地撂荒依然存在。
(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一是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跌涨幅度较大。2015年1-5月,市场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出现亏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5月底,加上畜牧业生产的饲料价格、雇工工资、运输等费用全面上涨,养殖成本上升,大大压缩了畜禽养殖的利润空间。养殖成本的上涨也就意味着养殖风险的增加,养殖户的心里压力增加,信心受到削弱。二是畜牧养殖企业在金融企业贷款困难,特别是在行情下滑时贷款更难,养殖户反映影响养殖业的因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市场行情也越来越难以把握,这在一程度上加大了投资风险。
(三)农村土地粗放经营仍相当普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土地经营仍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很大程度上为满足自己够吃而生产,商品化经营意识淡薄,农民固守陈规难于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仍以农户自行转包为主,且操作不规范,一部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有的未经发包方审查同意,为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畜牧业生产预警机制。相关部门建立科学高效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及时、准确的向广大养殖户发布价格、供求等有关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足够的产业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养殖户养殖规模,避免养殖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盲目生产局面,防止畜禽生产步入恶性循环。既要防止“肉贵伤民”,也要避免“猪贱伤农”。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坚持做强产业,产品做精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同时要提高科技水平,增加品牌意识,实施竞争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依托龙头企业,加大对名特优品牌保护推介,建立健全产业生产面向市场的利益保护机制,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保证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快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和扶持,应适宜当地产业发展、本地企业创业、外出务工竞争三个方面,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劳务技能、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的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培育出适应新时期新形下的合格农民,为“三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人力会才保障。
(四)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进程。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融合,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成由政府监管平台、企业管理平台、公众查询平台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确保对蔬菜、水果、兽药、动物标识畜禽产品等进行质量追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我市与成渝等大中城市开展“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建设成渝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进一步建设和完善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技宝、云平台,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为广大种养殖业主、农民提供技术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指导。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