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17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7年10月23日 1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年初以来,我州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效益稳步提升,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在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和牲畜出栏稳步提高的带动下,前三季度我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46.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4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4.03亿元,增长8.5%,林业产值1.51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19.93亿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0.02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4亿元,增长5.6%;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达34.99亿元,增长4.5%;实现了持续增长。 

      二、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小春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成效显著 

      2017年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州完成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8839公顷,较上年增加151公顷,增长1.7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547公顷,较上年减少327公顷,减5.6%;主要减少在小麦种植面积上,小麦种植面积3080公顷,减少242公顷,减7.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292公顷,较上年增长478公顷,增长17%,实现快速增长,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达1420公顷,较上年增加34公顷,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大幅度提高,达到1849公顷,较上年同期增加438公顷,增长31%;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公顷,较上年增加6公顷,增长35.3%。 

      粮食产量下降,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因粮食产量受种植结构调整,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小春粮食产量达24081吨,较上年减少1159吨,减4.6%,其中:小麦产量达13078吨,较上年减少1031吨,减7.3%,青稞产量达5973吨,较上年增加49吨,增0.8%,折粮薯类(洋芋)达4504吨,较上年减少114吨,减2.5%;油菜籽产量达3481吨,较上年增加66吨,增1.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在播种面积增长拉动下达到59547吨,较上年增加13708吨,增长29.9%。 

      (二)大春粮食播面下降,经济作物大幅增长 

      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富民,大力推广高原油菜籽、绿色蔬菜食用菌以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全面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形成拉动种植业新的增长点,实现增收致富。2017年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84367公顷,较上年增加3779公顷,增长4.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247公顷,较上年减少708公顷,减长1.1%,油菜籽播种面积达5865公顷,较上年增加1116公顷,增长23.5%,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632公顷,较上年增加2824公顷,增长36.2%,人工种植中药材播种面积创新高达2226公顷,增加502公顷,增长29.1%。预计今年大春粮食产量达231758吨,较上年增加2590吨,增长1.1%;油菜籽产量预计达12702吨,较上年增加2615吨,增长25.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达292493吨,较上年增加70952吨,增长32%;人工种植中药材产量预计达2900吨,较上年减少214吨,减6.9%。 

      (三)全年播种面积增长,粮经种植结构优化 

      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加大中、低产地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应种尽种、提高复种指数,2017年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93206公顷,较上年增加3930公顷,增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794公顷,较上年减少1035公顷,减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2412公顷,较上年增加4965公顷,增28.5%。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菜籽播种面积达7285公顷,较上年增加1150公顷,增18.7%,中药材播种面积达2249公顷,较上年增加508公顷,增29.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达12481公顷,较上年增加3262公顷,增35.4%。全年粮经种植结构由上年的80.46:19.54调整为75.95:24.05,经济作物种植提高4.5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25.58万吨,较上年增长0.6%,油料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20%,其中:油菜籽产量1.62万吨,较上年增长19.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20万吨;较上年增长31.7%。初步实现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产业富民的目的。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牲畜出栏稳定增长。我州至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减缓畜草矛盾,实现草畜平稳,各部门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加之肉类价格持续上涨,能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从而促进了牲畜出栏的增长,前三季度牲畜出栏达到43.4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0.71万头(只),增1.7%。肉类总产量达3.0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0.04万吨,增长1.4%。 

      (二)畜产品产量增长。牛奶产量达78747吨,同比增加4409吨,增长5.9%。 

      (三)实施草畜平稳、畜群规模逐步下降。为了实现草畜平稳,至实施草补政策以来,各级部门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广大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对出栏牲畜给予适当补贴,实现了牲畜出栏稳步增长,畜群规模稳中有降,截止三季度末各类牲畜存栏达439.41万头(只、匹),较上年同期减3.57万头(只),减0.8% ;总的来看,牧业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我州气候条件差,土壤贫瘠,肥力不足,造成耕地利用率低下,轮休地较多,产出效益低,存在广种薄收,传统耕作方式依旧占主要方式,复种指数仅为90%。 

      (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局面依然存在;全州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535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4.57%,大部分耕地都是“望天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三)特色农牧产业质弱量少,带动作用不够。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是我州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虽有一定起色,但整体来看,依然存在特色农牧产业数量少、规模小,对整体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 

      (四)草原生态功能下降,草地“三化”(鼠虫害化、荒漠化、板结化)严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处于被动防灾抗灾的局面,牧区畜牧业依然是靠天养畜的局面。 

      (五)农牧民的观念落后,出栏意识低。“畜多为富、畜多为荣”、“不杀生”等落后的传统观念还束缚着广大牧民的思想,加之受宗教因素影响,严重干扰牲畜出栏,导致我州牲畜出栏情况一直不理想,特别是我州北路几县此情况更为突出,其结果造成草场严重超载,退化严重,牧民收入增长困难。 

      五、建议: 

      (一)在种植业方面 

      1、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农业比较效益,培育壮大本地特优产业,带动本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变产品为商品。 

      2、狠抓粮食生产,提高自给能力。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必须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科技含量;全面推广实用增产技术,扩大高产创建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3、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优质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等产业,开发名、特、优、新产品,重点建设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本地酿酒葡萄、小水果、中藏药等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推广新的栽培技术,发展大棚种植。 

      (二)在畜牧业方面 

      1、抓好草原生态建设,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我州全面实施的有利之机,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加大人工种草面积,加快饲料饲草基地建设,确保牲畜越冬安全,加快畜群结构调整,缓解草畜矛盾,减轻草场的过载。 

      2、狠抓牲畜出栏,加快畜群周转,增加牧民收入。积极鼓励牧民增加牲畜出栏,提高出栏率,增强商品意识,把牲畜的增长变为收入的增加。 

      (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措施,改善我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增加冬季饲草储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畜牧业生产稳步运行。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畜牧业生产状况。 

      (四)发挥互联网+,打造全方位销售渠道。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各类经济作物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量增长,为实现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成立各类合作组织,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全域旅游的优势,着力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切实为农牧产品的销售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广大种、养殖户获得最大的收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甘孜州2017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7年10月23日 1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年初以来,我州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效益稳步提升,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在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和牲畜出栏稳步提高的带动下,前三季度我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46.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4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4.03亿元,增长8.5%,林业产值1.51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19.93亿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0.02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4亿元,增长5.6%;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达34.99亿元,增长4.5%;实现了持续增长。 

      二、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小春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成效显著 

      2017年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州完成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8839公顷,较上年增加151公顷,增长1.7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547公顷,较上年减少327公顷,减5.6%;主要减少在小麦种植面积上,小麦种植面积3080公顷,减少242公顷,减7.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292公顷,较上年增长478公顷,增长17%,实现快速增长,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达1420公顷,较上年增加34公顷,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大幅度提高,达到1849公顷,较上年同期增加438公顷,增长31%;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公顷,较上年增加6公顷,增长35.3%。 

      粮食产量下降,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因粮食产量受种植结构调整,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小春粮食产量达24081吨,较上年减少1159吨,减4.6%,其中:小麦产量达13078吨,较上年减少1031吨,减7.3%,青稞产量达5973吨,较上年增加49吨,增0.8%,折粮薯类(洋芋)达4504吨,较上年减少114吨,减2.5%;油菜籽产量达3481吨,较上年增加66吨,增1.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在播种面积增长拉动下达到59547吨,较上年增加13708吨,增长29.9%。 

      (二)大春粮食播面下降,经济作物大幅增长 

      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富民,大力推广高原油菜籽、绿色蔬菜食用菌以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全面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形成拉动种植业新的增长点,实现增收致富。2017年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84367公顷,较上年增加3779公顷,增长4.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247公顷,较上年减少708公顷,减长1.1%,油菜籽播种面积达5865公顷,较上年增加1116公顷,增长23.5%,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632公顷,较上年增加2824公顷,增长36.2%,人工种植中药材播种面积创新高达2226公顷,增加502公顷,增长29.1%。预计今年大春粮食产量达231758吨,较上年增加2590吨,增长1.1%;油菜籽产量预计达12702吨,较上年增加2615吨,增长25.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达292493吨,较上年增加70952吨,增长32%;人工种植中药材产量预计达2900吨,较上年减少214吨,减6.9%。 

      (三)全年播种面积增长,粮经种植结构优化 

      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加大中、低产地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应种尽种、提高复种指数,2017年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93206公顷,较上年增加3930公顷,增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794公顷,较上年减少1035公顷,减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2412公顷,较上年增加4965公顷,增28.5%。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菜籽播种面积达7285公顷,较上年增加1150公顷,增18.7%,中药材播种面积达2249公顷,较上年增加508公顷,增29.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达12481公顷,较上年增加3262公顷,增35.4%。全年粮经种植结构由上年的80.46:19.54调整为75.95:24.05,经济作物种植提高4.5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25.58万吨,较上年增长0.6%,油料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20%,其中:油菜籽产量1.62万吨,较上年增长19.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20万吨;较上年增长31.7%。初步实现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产业富民的目的。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牲畜出栏稳定增长。我州至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减缓畜草矛盾,实现草畜平稳,各部门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加之肉类价格持续上涨,能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从而促进了牲畜出栏的增长,前三季度牲畜出栏达到43.4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0.71万头(只),增1.7%。肉类总产量达3.0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0.04万吨,增长1.4%。 

      (二)畜产品产量增长。牛奶产量达78747吨,同比增加4409吨,增长5.9%。 

      (三)实施草畜平稳、畜群规模逐步下降。为了实现草畜平稳,至实施草补政策以来,各级部门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广大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对出栏牲畜给予适当补贴,实现了牲畜出栏稳步增长,畜群规模稳中有降,截止三季度末各类牲畜存栏达439.41万头(只、匹),较上年同期减3.57万头(只),减0.8% ;总的来看,牧业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我州气候条件差,土壤贫瘠,肥力不足,造成耕地利用率低下,轮休地较多,产出效益低,存在广种薄收,传统耕作方式依旧占主要方式,复种指数仅为90%。 

      (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局面依然存在;全州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535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4.57%,大部分耕地都是“望天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三)特色农牧产业质弱量少,带动作用不够。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是我州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虽有一定起色,但整体来看,依然存在特色农牧产业数量少、规模小,对整体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 

      (四)草原生态功能下降,草地“三化”(鼠虫害化、荒漠化、板结化)严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处于被动防灾抗灾的局面,牧区畜牧业依然是靠天养畜的局面。 

      (五)农牧民的观念落后,出栏意识低。“畜多为富、畜多为荣”、“不杀生”等落后的传统观念还束缚着广大牧民的思想,加之受宗教因素影响,严重干扰牲畜出栏,导致我州牲畜出栏情况一直不理想,特别是我州北路几县此情况更为突出,其结果造成草场严重超载,退化严重,牧民收入增长困难。 

      五、建议: 

      (一)在种植业方面 

      1、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农业比较效益,培育壮大本地特优产业,带动本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变产品为商品。 

      2、狠抓粮食生产,提高自给能力。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必须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科技含量;全面推广实用增产技术,扩大高产创建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3、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优质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等产业,开发名、特、优、新产品,重点建设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本地酿酒葡萄、小水果、中藏药等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推广新的栽培技术,发展大棚种植。 

      (二)在畜牧业方面 

      1、抓好草原生态建设,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我州全面实施的有利之机,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加大人工种草面积,加快饲料饲草基地建设,确保牲畜越冬安全,加快畜群结构调整,缓解草畜矛盾,减轻草场的过载。 

      2、狠抓牲畜出栏,加快畜群周转,增加牧民收入。积极鼓励牧民增加牲畜出栏,提高出栏率,增强商品意识,把牲畜的增长变为收入的增加。 

      (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措施,改善我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增加冬季饲草储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畜牧业生产稳步运行。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畜牧业生产状况。 

      (四)发挥互联网+,打造全方位销售渠道。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各类经济作物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量增长,为实现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成立各类合作组织,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全域旅游的优势,着力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切实为农牧产品的销售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广大种、养殖户获得最大的收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