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江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7年03月06日 17时1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6年,内江市全面启动“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速推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瞄准市场调结构,发展特色规模产业;围绕产业育龙头,打造品牌全产业链;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07.99亿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1元,增加1063元,增长9.3%。 

      一、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1、经济总量增大 

      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57.42亿元,同比增长3.8%(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164.30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12.17亿元,增长7.2%;牧业产值151.60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23.42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5.93亿元,增长6.6%。 

      农业增加值207.99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4.7%;林业7.84亿元,增长7.1%;牧业72.19亿元,增长1.7%;渔业14.84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3.46亿元,增长6.5%。 

      2、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86万公顷,增加0.06万公顷,增长0.2%,产量156.80万吨,增加1.79万吨,增长1.2%。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0万公顷,减0.5%,产量21.20万吨,减少0.34万吨,减1.6%,其中:小麦16.00万吨,减少0.54万吨,减3.3%;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6万公顷,增长0.4%,产量135.60万吨,增加2.14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65.49万吨,增长1.5%,玉米41.65万吨,增长1.8%。 

      3、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随着内江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建立,现代园区建设的加快,内江市经济作物快速增长,总量再上台阶。油料播种面积5.32万公顷,增长1.4%,产量11.40万吨,增长4.1%;蔬菜播种面积7.11万公顷,增2.0%,总量达到274.32万吨,增4.4%。园林水果产量39.79万吨,比上年增加0.95万吨,增长2.4%。 

      4、畜牧业稳步发展 

      内江市坚持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道路,以国道为主线,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启动“内江黑猪”祖代场和种猪场建设,建成150个生猪家庭农场、现代畜牧园区5个。2016年,全年出栏生猪300.50万头,减4.1%;肉牛4.23万头、肉羊60.51万只、家禽2787.26万只、肉兔1452.97万只,分别增长2.8%、2.5%、2.0%、1.6%;禽蛋产量4.90万吨,增1.3%,蚕茧产量0.34万吨,增0.7%;生猪存栏220.19万头,减2.7%,能繁母猪20.45万头,减5.0%。肉类总产量达到28.36万吨,减2.6%。 

      5、渔业经济持续向好 

      2016年,全市突出特色养殖,发展高效渔业,着力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观赏鱼、生态甲鱼、大口鲶、泥鳅、白乌鱼等特色品种养殖,开展鲟鱼、丁鱥、岩原鲤、中华沙鳅、大鲵、青蛙等珍稀鱼类的试验示范推广。注重绿色生态,唱响渔业品牌,全市打造无公害水产基地34个,无公害水产品13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2个、绿色水产品1个。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90万吨,增加0.55万吨,增长5.3%,其中:养殖产量10.43万吨,增加1.00万吨,增长10.6%,占总产量的95.7%。养殖面积达1.01万公顷,比上年略增。 

      6、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016年,内江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91元,增加1063元,增长9.3%,其中:财产性收入260元,增加45元,增长20.9%。在农民收入四大块中财产净收入增幅最高,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53元,增加692元,增长7.7%。 

      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林牧渔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7:3.4:42.3:6.6,调整为46.7:3.5:43.1:6.7,种植业下降1.0个百分点,畜牧业上升0.8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特点及问题 

      1、农资价格小幅下降 

      据农情调查显示,尿素2000元/吨,同比下降5.5%,碳酸氢铵700元/吨,同比下降7.9%,45%含量的复合肥3400元/吨,同比下降5.0%,过磷酸钙620元/吨,同比下降11.4%,农用薄膜14500元/吨,同比下降3.3%,育肥猪饲料3.3元/公斤,蛋鸡配合饲料3.0元/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农资价格略为下降,减少了农户生产成本。 

      2、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据调查显示,稻谷1.15元/斤、小麦1.40元/斤、玉米1.16元/斤,较上年有所下降,粮食价格相对工业产品价格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影响,导致农民生产投入减少,而种子、化肥等价格长期高位运行,雇工种植和收获的劳物费支出也偏高,多数农户呈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影响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鸡蛋(土鸡蛋)9.0元/斤,同比降4.2%;鸡(土鸡)12.0元/斤,鸭10.0元/斤,价格变化不大。 

      3、农村劳动力缺乏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和增加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人员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主要劳动力严重减少,给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4、生猪发展难度大 

      近年来,受价格频繁波动等的影响,养殖户利润严重倒挂,生产周期较长,疫病风险巨大,对散户养殖冲击较大。一是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受压。二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拉动。三是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重点发展规模养殖 

      近年来,生猪价格频繁波动,生猪利润极度不稳定,养殖利润与成本严重倒挂,农户难以把握市场,养殖信心受挫,同时受国际粮食市场、饲料加工、生物燃料加工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普通农户大量退出。因此,在生猪生产转型时期,一定要从规模化、标准化、从现代畜牧业的角度出发,选取一部分长期从事生猪养殖且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规模户进行重点扶持,从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让他们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市生猪产业的中坚力量。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因此,在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要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合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推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构建集良种培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之路。选择一批上下连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还要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发展规模化的畜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年内江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7年03月06日 17时1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6年,内江市全面启动“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速推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瞄准市场调结构,发展特色规模产业;围绕产业育龙头,打造品牌全产业链;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07.99亿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1元,增加1063元,增长9.3%。 

      一、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1、经济总量增大 

      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57.42亿元,同比增长3.8%(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164.30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12.17亿元,增长7.2%;牧业产值151.60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23.42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5.93亿元,增长6.6%。 

      农业增加值207.99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4.7%;林业7.84亿元,增长7.1%;牧业72.19亿元,增长1.7%;渔业14.84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3.46亿元,增长6.5%。 

      2、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86万公顷,增加0.06万公顷,增长0.2%,产量156.80万吨,增加1.79万吨,增长1.2%。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0万公顷,减0.5%,产量21.20万吨,减少0.34万吨,减1.6%,其中:小麦16.00万吨,减少0.54万吨,减3.3%;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6万公顷,增长0.4%,产量135.60万吨,增加2.14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65.49万吨,增长1.5%,玉米41.65万吨,增长1.8%。 

      3、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随着内江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建立,现代园区建设的加快,内江市经济作物快速增长,总量再上台阶。油料播种面积5.32万公顷,增长1.4%,产量11.40万吨,增长4.1%;蔬菜播种面积7.11万公顷,增2.0%,总量达到274.32万吨,增4.4%。园林水果产量39.79万吨,比上年增加0.95万吨,增长2.4%。 

      4、畜牧业稳步发展 

      内江市坚持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道路,以国道为主线,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启动“内江黑猪”祖代场和种猪场建设,建成150个生猪家庭农场、现代畜牧园区5个。2016年,全年出栏生猪300.50万头,减4.1%;肉牛4.23万头、肉羊60.51万只、家禽2787.26万只、肉兔1452.97万只,分别增长2.8%、2.5%、2.0%、1.6%;禽蛋产量4.90万吨,增1.3%,蚕茧产量0.34万吨,增0.7%;生猪存栏220.19万头,减2.7%,能繁母猪20.45万头,减5.0%。肉类总产量达到28.36万吨,减2.6%。 

      5、渔业经济持续向好 

      2016年,全市突出特色养殖,发展高效渔业,着力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观赏鱼、生态甲鱼、大口鲶、泥鳅、白乌鱼等特色品种养殖,开展鲟鱼、丁鱥、岩原鲤、中华沙鳅、大鲵、青蛙等珍稀鱼类的试验示范推广。注重绿色生态,唱响渔业品牌,全市打造无公害水产基地34个,无公害水产品13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2个、绿色水产品1个。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90万吨,增加0.55万吨,增长5.3%,其中:养殖产量10.43万吨,增加1.00万吨,增长10.6%,占总产量的95.7%。养殖面积达1.01万公顷,比上年略增。 

      6、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016年,内江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91元,增加1063元,增长9.3%,其中:财产性收入260元,增加45元,增长20.9%。在农民收入四大块中财产净收入增幅最高,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53元,增加692元,增长7.7%。 

      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林牧渔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7:3.4:42.3:6.6,调整为46.7:3.5:43.1:6.7,种植业下降1.0个百分点,畜牧业上升0.8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特点及问题 

      1、农资价格小幅下降 

      据农情调查显示,尿素2000元/吨,同比下降5.5%,碳酸氢铵700元/吨,同比下降7.9%,45%含量的复合肥3400元/吨,同比下降5.0%,过磷酸钙620元/吨,同比下降11.4%,农用薄膜14500元/吨,同比下降3.3%,育肥猪饲料3.3元/公斤,蛋鸡配合饲料3.0元/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农资价格略为下降,减少了农户生产成本。 

      2、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据调查显示,稻谷1.15元/斤、小麦1.40元/斤、玉米1.16元/斤,较上年有所下降,粮食价格相对工业产品价格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影响,导致农民生产投入减少,而种子、化肥等价格长期高位运行,雇工种植和收获的劳物费支出也偏高,多数农户呈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影响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鸡蛋(土鸡蛋)9.0元/斤,同比降4.2%;鸡(土鸡)12.0元/斤,鸭10.0元/斤,价格变化不大。 

      3、农村劳动力缺乏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和增加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人员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主要劳动力严重减少,给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4、生猪发展难度大 

      近年来,受价格频繁波动等的影响,养殖户利润严重倒挂,生产周期较长,疫病风险巨大,对散户养殖冲击较大。一是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受压。二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拉动。三是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重点发展规模养殖 

      近年来,生猪价格频繁波动,生猪利润极度不稳定,养殖利润与成本严重倒挂,农户难以把握市场,养殖信心受挫,同时受国际粮食市场、饲料加工、生物燃料加工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普通农户大量退出。因此,在生猪生产转型时期,一定要从规模化、标准化、从现代畜牧业的角度出发,选取一部分长期从事生猪养殖且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规模户进行重点扶持,从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让他们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市生猪产业的中坚力量。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因此,在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要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合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推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构建集良种培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之路。选择一批上下连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还要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发展规模化的畜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