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江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2016年07月13日 14时35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乡镇经济是农村经济主体,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内江市高度重视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政策和方针,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坚持市场导向,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乡镇经济发展情况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内江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5年,内江市实现通公共交通的村1372个,增加123个,增长9.8%;通宽带的村1339,增加300个,增长28.9%;通有线电视的村1880个,增加41个,增长2.2%,通自来水的村747个,增加99个,增长15.3%;垃圾集中处理的村572个,增加182个,增长46.7%;污水集中处理的村87个,增加22个,增长33.8%。 

      2、乡镇文教事业快速发展,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内江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乡镇基本配套较为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医院等福利设施。2015年,内江市有小学396所,小学教师1.3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4.01万人;幼儿园、托儿所768个,图书馆、文化站161个,剧场、影剧院17个,体育馆5个,医院、卫生院234个,医生0.76万人,病床1.92万张。乡镇基础设置不断完善,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改善居民文教娱乐设施,极大的提高了乡镇居民生活水平。 

      3、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结构调整 

      2015年,内江市乡村常住住户数145.94万户,乡村常住人口数412.6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42.98万人,占乡村常住人口58.9%。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90.84万人,66.92万人和85.23万人,结构比为37.4:27.5:35.1,与2014年的38.2:27.4:34.4相比,一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 

      4.乡镇财政收入增长,镇区规模继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镇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乡镇找准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乡镇财力明显增强,镇区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乡镇(含街道,下同)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比上年增加1.69亿元,增长18.7%;城镇建成区面积1.63万公顷,增长3.3%,城镇建成区总户数49.08万户,增长0.1%,城镇建成区绿化面积1038公顷,增长3.6%。 

      5、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江市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框架,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2015年,内江市乡镇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7个,床位1.69万张,收养人数15523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3.7%和2.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306.67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3.5万人,比上年增加6.67万人,增长5.3%。 

      二、乡镇经济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内江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来研究、比较和分析,内江市各乡镇间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经济差异明显,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创新意识等不同,造成内江市乡镇之间发展上的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经济实力差距明显,乡镇财政收入额排名前十位的乡镇是排名后十位乡镇的几十上百倍,二、三产业三上企业个数及产值差距更大。二是地域发展上的差距。经济发达的乡镇大多集中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物流较为通畅的地域,而偏远乡镇、资源匮乏乡镇明显落后。 

      2、城镇规模普遍偏小,聚集能力不足 

      内江市镇区建成区规模普遍偏小。2015年,内江市乡镇的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63万公顷,仅占乡镇总面积的3.0%;建成区人口为120.14万人,仅占乡镇总人口的28.32%。平均每个乡镇的建成区面积为134.66公顷,建成区人口9929人。城镇规模偏小,人口数量偏少,城镇规模与快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吸纳人口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这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3、从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带动优势不强 

      从乡镇从业人员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0.84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7.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发展程度不高,无法吸收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吸收能力差,一定比例的人员外出打工,2015年内江市外出市外从业人员数14.52万人,占比6.0%。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大部分乡镇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并且有些发展优势产业的规模有限,且品牌重视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 

      三、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几点建议 

      1、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带动能力 

      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三农”的出路,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只有以产业集聚,才能带动人口集聚,通过人口集聚带动商业繁荣。要不断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进程,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要实施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加快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提高产业聚集带动能力。 

      2、加快转型升级,扩大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 

      优势产业对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诱导新型产业崛起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化、优质化的产业链,乡镇的崛起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各地乡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原有基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布局合理,鲜明特色产业集聚,使之成为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同时,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瞄准产业链条中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的高端节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破区域束缚,实现共同发展。 

      3、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政府应继续加大引导作用,多方筹措社会养老基础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福利设施建设,推进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和服务,重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家庭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年内江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2016年07月13日 14时35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乡镇经济是农村经济主体,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内江市高度重视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政策和方针,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坚持市场导向,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乡镇经济发展情况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内江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5年,内江市实现通公共交通的村1372个,增加123个,增长9.8%;通宽带的村1339,增加300个,增长28.9%;通有线电视的村1880个,增加41个,增长2.2%,通自来水的村747个,增加99个,增长15.3%;垃圾集中处理的村572个,增加182个,增长46.7%;污水集中处理的村87个,增加22个,增长33.8%。 

      2、乡镇文教事业快速发展,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内江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乡镇基本配套较为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医院等福利设施。2015年,内江市有小学396所,小学教师1.3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4.01万人;幼儿园、托儿所768个,图书馆、文化站161个,剧场、影剧院17个,体育馆5个,医院、卫生院234个,医生0.76万人,病床1.92万张。乡镇基础设置不断完善,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改善居民文教娱乐设施,极大的提高了乡镇居民生活水平。 

      3、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结构调整 

      2015年,内江市乡村常住住户数145.94万户,乡村常住人口数412.6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42.98万人,占乡村常住人口58.9%。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90.84万人,66.92万人和85.23万人,结构比为37.4:27.5:35.1,与2014年的38.2:27.4:34.4相比,一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 

      4.乡镇财政收入增长,镇区规模继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镇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乡镇找准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乡镇财力明显增强,镇区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乡镇(含街道,下同)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比上年增加1.69亿元,增长18.7%;城镇建成区面积1.63万公顷,增长3.3%,城镇建成区总户数49.08万户,增长0.1%,城镇建成区绿化面积1038公顷,增长3.6%。 

      5、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江市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框架,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2015年,内江市乡镇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7个,床位1.69万张,收养人数15523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3.7%和2.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306.67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3.5万人,比上年增加6.67万人,增长5.3%。 

      二、乡镇经济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内江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来研究、比较和分析,内江市各乡镇间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经济差异明显,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创新意识等不同,造成内江市乡镇之间发展上的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经济实力差距明显,乡镇财政收入额排名前十位的乡镇是排名后十位乡镇的几十上百倍,二、三产业三上企业个数及产值差距更大。二是地域发展上的差距。经济发达的乡镇大多集中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物流较为通畅的地域,而偏远乡镇、资源匮乏乡镇明显落后。 

      2、城镇规模普遍偏小,聚集能力不足 

      内江市镇区建成区规模普遍偏小。2015年,内江市乡镇的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63万公顷,仅占乡镇总面积的3.0%;建成区人口为120.14万人,仅占乡镇总人口的28.32%。平均每个乡镇的建成区面积为134.66公顷,建成区人口9929人。城镇规模偏小,人口数量偏少,城镇规模与快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吸纳人口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这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3、从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带动优势不强 

      从乡镇从业人员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0.84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7.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发展程度不高,无法吸收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吸收能力差,一定比例的人员外出打工,2015年内江市外出市外从业人员数14.52万人,占比6.0%。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大部分乡镇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并且有些发展优势产业的规模有限,且品牌重视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 

      三、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几点建议 

      1、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带动能力 

      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三农”的出路,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只有以产业集聚,才能带动人口集聚,通过人口集聚带动商业繁荣。要不断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进程,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要实施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加快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提高产业聚集带动能力。 

      2、加快转型升级,扩大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 

      优势产业对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诱导新型产业崛起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化、优质化的产业链,乡镇的崛起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各地乡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原有基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布局合理,鲜明特色产业集聚,使之成为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同时,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瞄准产业链条中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的高端节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破区域束缚,实现共同发展。 

      3、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政府应继续加大引导作用,多方筹措社会养老基础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福利设施建设,推进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和服务,重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家庭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