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铁撑起西部内陆开放新支点
跨越甲子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蜀道自古“难于上青天”,即便是解放后,成都到重庆300余公里的路程,仍然要花一天以上的时间。1950年6月,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举行,老一代建设者们硬是靠着钢钎、二锤,耗时2年半,在西南崇山峻岭间“凿”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枪就架在路边,我们一边修路,一边随时剿匪。”年届耄耋的孙贻荪老人至今仍记得当年的艰苦。“当年多少战友倒在了修筑老成渝铁路上,如今两地开通了高铁,我一定要替他们去坐一趟!”
成渝铁路不仅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大幕,西南腹地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被彻底改变。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成都至重庆已经拥有了包括成渝高铁在内的三条铁路。
当年老成渝铁路线上的蒸汽火车只能跑到60公里时速,从成都到重庆仍然需要13个小时;如今在时速380公里的CRH380D和谐号列车带动下,两地时空距离被缩短至1个半小时。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圈与东部沿海更加紧密,“西部造”产品西进欧洲有了更快通道。
互联互通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围绕在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秦岭和大巴山自古便是巴蜀大地免受战火波及的屏障,但也是四川放眼看世界的阻碍,“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推动与外界互联互通、开放开发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四川迎来交通发展的“黄金十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建成16条进出川大通道;农村公路建成29.2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宜宾港吞吐货物超过20万标箱,辐射川滇黔的“长江物流大通道”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4000万人次,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通航城市达192座、国际直飞航线达80多条,名列中西部榜首。天府新区机场获批,使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正是推动“水陆空”互联互通大发展,“十二五”期间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得以建成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开放高地:296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德国、法国、韩国先后将重量级产业合作园区选择在了成都;13个驻蓉领事机构为中西部城市之最。新希望、通威、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等众多民营、国企也纷纷走出盆地,开始进军海外高端产业领域。
双星闪耀 引领“钻石经济圈”
如果翻开地图可以发现,成渝经济区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这两大国家级战略的结合部位。
两座GDP均已过万亿的特大城市中,成都在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冶金、机械等方面产业集群特色十分鲜明;重庆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络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2011年国家正式出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两地经济交融愈发紧密。四川每年输入重庆的电力超过140亿千瓦时,近3年川渝企业相互投资达8000亿元。
成都市社科联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表示,如果再将西安、昆明和贵州纳入,构建成一个GDP总量超3万亿、占西部四分之一的“钻石经济圈”,将承担起连接中国两大发展战略的重任。
在成西、成渝、成贵等高铁的串联下,未来“成渝西昆贵”五座城市,应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断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支撑。(记者 江毅 胡旭 杨迪)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