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三大战略如何撬动区域发展“大棋局”?

  • 2015年03月20日 07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备受关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两会闭幕,会上作出的各方面工作安排进入更加关键的落实阶段。

      “协同东中西,贯通南北方,放眼全世界,开放促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备受关注。其各项任务进展将如何,能否对照时间表落实到位,是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带一路”

      与区域开发开放如何结合?

      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各地渐次落地,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区市,都在抢机遇、抓落实。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对“一带一路”交了最新任务。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此外,中央领导到云南、广西、青海、新疆、河南等多个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还多次给定“任务书”、发出“动员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对世界经济形成巨大的驱动力,对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意欲“入围”,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期待,全国两会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围绕“一带一路”任务的具体实践将进入快车道。

      不过,一些专家提醒,地方政府对于“一带一路”成果的真正落地具有关键作用。在这一战略推进中,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防止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战”,避免重复建设以及低水平竞争。“各省区市要形成互补合作的关系,建立部门之间、省区之间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的战略对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说。

      长江经济带

      深层次“梗阻”如何破除?

      长江经济带,是中央布局区域发展的又一“大手笔”。长江经济带覆盖上至贵州、下抵上海的11个省市,横跨半个中国,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去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入务实阶段: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启动、产业转移次第展开……一条横跨东中西部的经济走廊凸现,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横向发展时代。

      但另一方面,阻碍这条战略经济带的“梗阻”仍十分明显。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直言,长江上游攀西地区、贵州及云南部分地区与长江航运大动脉“通而不畅”,难以实质性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寄望更加清晰而具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湖北、江苏、云南等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压担子”:“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实现与中西部共同发展,促进国家平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要在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中赢得主动,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说,江西的长江单边岸线较短,为此将以高等级航道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打通联江通海战略通道;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九江沿江岸线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万亿临港产业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要充分释放长江经济带活力,让这条“经济巨龙”更好地“舞起来”,需进一步打破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的藩篱。建设长江经济带,既要让长江航运成为沿江发展和产业带聚集的强大引擎,也要把一条环境优美、绿色清洁的“美丽长江”留给子孙后代。

      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何取得实质性突破?

      3月14日,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农业部门在北京签署《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三地将共同发力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国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13座城市约1.07亿人口,早在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6.2万亿元。三地产业如何深度对接,区域协同发展质量如何有效提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5年,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央领导在参加天津、河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多次提出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国家重大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在完善体制机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争当领军者,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争当排头兵”“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新亮点……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重要助推器”……

      记者了解到,三地均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2015年重点任务,在各自做好发展“内功”的同时,还将交通互通互联、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对接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

      全国两会结束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出台。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叶锋(据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大战略如何撬动区域发展“大棋局”?

  • 2015年03月20日 07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备受关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两会闭幕,会上作出的各方面工作安排进入更加关键的落实阶段。

      “协同东中西,贯通南北方,放眼全世界,开放促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备受关注。其各项任务进展将如何,能否对照时间表落实到位,是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带一路”

      与区域开发开放如何结合?

      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各地渐次落地,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区市,都在抢机遇、抓落实。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对“一带一路”交了最新任务。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此外,中央领导到云南、广西、青海、新疆、河南等多个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还多次给定“任务书”、发出“动员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对世界经济形成巨大的驱动力,对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意欲“入围”,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期待,全国两会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围绕“一带一路”任务的具体实践将进入快车道。

      不过,一些专家提醒,地方政府对于“一带一路”成果的真正落地具有关键作用。在这一战略推进中,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防止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战”,避免重复建设以及低水平竞争。“各省区市要形成互补合作的关系,建立部门之间、省区之间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的战略对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说。

      长江经济带

      深层次“梗阻”如何破除?

      长江经济带,是中央布局区域发展的又一“大手笔”。长江经济带覆盖上至贵州、下抵上海的11个省市,横跨半个中国,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去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入务实阶段: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启动、产业转移次第展开……一条横跨东中西部的经济走廊凸现,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横向发展时代。

      但另一方面,阻碍这条战略经济带的“梗阻”仍十分明显。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直言,长江上游攀西地区、贵州及云南部分地区与长江航运大动脉“通而不畅”,难以实质性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寄望更加清晰而具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湖北、江苏、云南等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压担子”:“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实现与中西部共同发展,促进国家平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要在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中赢得主动,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说,江西的长江单边岸线较短,为此将以高等级航道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打通联江通海战略通道;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九江沿江岸线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万亿临港产业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要充分释放长江经济带活力,让这条“经济巨龙”更好地“舞起来”,需进一步打破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的藩篱。建设长江经济带,既要让长江航运成为沿江发展和产业带聚集的强大引擎,也要把一条环境优美、绿色清洁的“美丽长江”留给子孙后代。

      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何取得实质性突破?

      3月14日,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农业部门在北京签署《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三地将共同发力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国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13座城市约1.07亿人口,早在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6.2万亿元。三地产业如何深度对接,区域协同发展质量如何有效提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5年,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央领导在参加天津、河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多次提出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国家重大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在完善体制机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争当领军者,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争当排头兵”“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新亮点……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重要助推器”……

      记者了解到,三地均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2015年重点任务,在各自做好发展“内功”的同时,还将交通互通互联、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对接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

      全国两会结束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出台。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叶锋(据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