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幸福美丽新村注入文化基因 建4000多个文化院坝

  • 2015年07月06日 07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7月2日,上海,中宣部、文化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经验交流会”上,四川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院坝建设试点的情况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7月2日,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雁中社区,民间腰鼓队队长蒋旭毅带着30位队员摆开排练的“阵势”。“我们每天下午都会在院坝里排练两个小时,一年多以来基本做到风雨无阻。”

      蒋旭毅口中的“院坝”,是社区内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等为一体的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她告诉记者,在文化院坝的“孵化”下,雁中社区已发展5支活跃的群众文化队伍。

      去年以来,我省在德阳市成功试点331个文化院坝后,又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建成了4000多个。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文化院坝已成为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入文化基因。

      文化小院坝,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平台”

      “社区的文化院坝虽然不大,但图书室、健身院坝、棋牌室啥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简阳市简城镇张家社区居民杨琴每天傍晚都会来文化院坝跳一小时广场舞。杨琴告诉记者,虽然在一个社区里住着,但邻居们平时来往并不多,“文化院坝建起来以后,乡里乡亲大家一起跳跳舞,邻里氛围一下子热络了不少。”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儿子、小孙女也经常一起来文化院坝打乒乓球。

      小小的文化院坝能够吸引杨琴一家人,得益于文化院坝的“多功能性”。软件打造上,文化院坝不断在做“加法”: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构的作用,建成整合组织、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体、卫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文化“综合体”。硬件建设上,文化院坝却尽可能做“减法”:将基础设施化零为整,以综合文化站(室)为依托,将已建的文化广播、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健身娱乐等设施相对集中设置,不盲目投入,不搞大拆大建。

      暑假刚到,9岁的李景红就被奶奶送到德阳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文化大院的国学班。在那里,他可以体验书法、绘画、国学诵经等传统文化课程,还不用缴纳学费。德阳市以“一院一坝一品牌”为原则,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院坝。“红豆村将闲置房屋、场地租赁给成都三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又引进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风铃草四川专项基金公益国学班,并与文化院坝的留守儿童驿站相结合,成立了富有特色的‘红豆书院’。”德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目前,我省已出台《文化院坝保障指标体系》,从硬件、软件、活动三个层面对乡镇、村、社区三类、三级文化院坝的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共性的同时,文化大院也没有忽略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展示我省各地文化特色。宜宾高县庆岭乡文武村的文化院坝突出打造“勤、和、乐”主题文化,把文化院坝办成了村民学习花卉种植技术的培训点;广元永宁镇的火龙、杜里社区的“坝坝恳谈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活动。

      文化小院坝,百姓圆梦“大舞台”

      “请到美丽蓥华来,这里景色惹人爱……”什邡市蓥华镇的文化院坝建立才一年多,但从这个院坝里传出的名为《请到美丽蓥华来》的歌曲已从蓥华镇传唱到了德阳。蓥华镇副镇长廖建华告诉记者,蓥华镇的文化院坝修好后,广场舞开始在镇里风靡起来,经过一年的“孵化”,群众依托文化院坝平台组建了8个乡村坝坝舞团,共200余人。“文化大院邀请音乐爱好者专门以蓥华的自然、人文特色为元素创作了《请到美丽蓥华来》,还从市文化馆请来文化专干为歌曲编舞。”

      蓥华镇坝坝舞队成员王莹告诉记者,文化院坝还有军鼓队、龙灯队、秧歌队、腰鼓队、蓥华艺术团等民间文艺组织,培养了500余名文艺骨干。“去年,我们还到德阳演出,圆了我一直以来的‘舞台梦’。谁说只能艺术家们送文化下乡?我们业余文艺爱好者一样可以登台‘送文化进城’。”

      有了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文化惠民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围绕群众需求,文化大院“孵化”出的各民间文艺队伍承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项目,也圆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看演出的梦想。泸州泸县文广新局局长游书勇告诉记者,“我们县里多的是农民演艺团队,政府购买了10多支团队的演出,可以保证每个村的文化大院每年至少能看两场免费演出。”

      文化小院坝,凝聚社会办文化“大力量”

      文化院坝怎样建?后续维护资金如何保证?除了将各地财政投入纳入保障标准外,我省走出了一条凝聚社会力量,探索多元筹资模式,维持院坝正常运行的路子。

      鼓励老百姓办自己的文化大院是眉山的特色。文德祥是眉山丹棱县一位普通农民,他一手创办的文化院坝成了村民们的“公共客厅”。从2011年将自家KTV室向村民开放起,文德祥陆续投入20多万元,将自家院子打造成集健身场、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德祥文化院坝”。

      同样是村民自办,德阳绵竹市汉旺镇青龙村的文化院坝却是“众筹”来的。去年,青龙村村民自发出钱出力,围绕村里的古树修建了文化院坝。宜宾长宁县古河镇红色村与当地村企“好姐妹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投资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和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宜宾市投入文化院坝建设试点的6000余万元资金中,社会投入总体折算资金达2000余万元。

      文化院坝建好后,怎样管理?

      在文化大院遴选农村文化能人,建立“文化管家、文化专家、文化义工”三支队伍是德阳的做法。德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支队伍”中,文化管家由院坝配备,负责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文化专家由院坝聘请,多是当地有专长的文艺人才;而文化义工则由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招募,为文化院坝提供志愿服务。

      在宜宾珙县,文化院坝交由“群众文化理事会”来管理。理事会中,基层文化专干、当地企事业单位代表、业余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都可以通过竞选成为理事会成员。珙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云委向记者介绍,由于理事会吸收了大量本土优秀文化人才和热心文化人士参与,这种“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式,使文化院坝在乡村开展活动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沈轩文 记者 李思忆)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幸福美丽新村注入文化基因 建4000多个文化院坝

  • 2015年07月06日 07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2日,上海,中宣部、文化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经验交流会”上,四川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院坝建设试点的情况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7月2日,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雁中社区,民间腰鼓队队长蒋旭毅带着30位队员摆开排练的“阵势”。“我们每天下午都会在院坝里排练两个小时,一年多以来基本做到风雨无阻。”

      蒋旭毅口中的“院坝”,是社区内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等为一体的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她告诉记者,在文化院坝的“孵化”下,雁中社区已发展5支活跃的群众文化队伍。

      去年以来,我省在德阳市成功试点331个文化院坝后,又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建成了4000多个。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文化院坝已成为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入文化基因。

      文化小院坝,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平台”

      “社区的文化院坝虽然不大,但图书室、健身院坝、棋牌室啥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简阳市简城镇张家社区居民杨琴每天傍晚都会来文化院坝跳一小时广场舞。杨琴告诉记者,虽然在一个社区里住着,但邻居们平时来往并不多,“文化院坝建起来以后,乡里乡亲大家一起跳跳舞,邻里氛围一下子热络了不少。”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儿子、小孙女也经常一起来文化院坝打乒乓球。

      小小的文化院坝能够吸引杨琴一家人,得益于文化院坝的“多功能性”。软件打造上,文化院坝不断在做“加法”: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构的作用,建成整合组织、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体、卫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文化“综合体”。硬件建设上,文化院坝却尽可能做“减法”:将基础设施化零为整,以综合文化站(室)为依托,将已建的文化广播、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健身娱乐等设施相对集中设置,不盲目投入,不搞大拆大建。

      暑假刚到,9岁的李景红就被奶奶送到德阳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文化大院的国学班。在那里,他可以体验书法、绘画、国学诵经等传统文化课程,还不用缴纳学费。德阳市以“一院一坝一品牌”为原则,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院坝。“红豆村将闲置房屋、场地租赁给成都三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又引进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风铃草四川专项基金公益国学班,并与文化院坝的留守儿童驿站相结合,成立了富有特色的‘红豆书院’。”德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目前,我省已出台《文化院坝保障指标体系》,从硬件、软件、活动三个层面对乡镇、村、社区三类、三级文化院坝的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共性的同时,文化大院也没有忽略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展示我省各地文化特色。宜宾高县庆岭乡文武村的文化院坝突出打造“勤、和、乐”主题文化,把文化院坝办成了村民学习花卉种植技术的培训点;广元永宁镇的火龙、杜里社区的“坝坝恳谈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活动。

      文化小院坝,百姓圆梦“大舞台”

      “请到美丽蓥华来,这里景色惹人爱……”什邡市蓥华镇的文化院坝建立才一年多,但从这个院坝里传出的名为《请到美丽蓥华来》的歌曲已从蓥华镇传唱到了德阳。蓥华镇副镇长廖建华告诉记者,蓥华镇的文化院坝修好后,广场舞开始在镇里风靡起来,经过一年的“孵化”,群众依托文化院坝平台组建了8个乡村坝坝舞团,共200余人。“文化大院邀请音乐爱好者专门以蓥华的自然、人文特色为元素创作了《请到美丽蓥华来》,还从市文化馆请来文化专干为歌曲编舞。”

      蓥华镇坝坝舞队成员王莹告诉记者,文化院坝还有军鼓队、龙灯队、秧歌队、腰鼓队、蓥华艺术团等民间文艺组织,培养了500余名文艺骨干。“去年,我们还到德阳演出,圆了我一直以来的‘舞台梦’。谁说只能艺术家们送文化下乡?我们业余文艺爱好者一样可以登台‘送文化进城’。”

      有了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文化惠民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围绕群众需求,文化大院“孵化”出的各民间文艺队伍承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项目,也圆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看演出的梦想。泸州泸县文广新局局长游书勇告诉记者,“我们县里多的是农民演艺团队,政府购买了10多支团队的演出,可以保证每个村的文化大院每年至少能看两场免费演出。”

      文化小院坝,凝聚社会办文化“大力量”

      文化院坝怎样建?后续维护资金如何保证?除了将各地财政投入纳入保障标准外,我省走出了一条凝聚社会力量,探索多元筹资模式,维持院坝正常运行的路子。

      鼓励老百姓办自己的文化大院是眉山的特色。文德祥是眉山丹棱县一位普通农民,他一手创办的文化院坝成了村民们的“公共客厅”。从2011年将自家KTV室向村民开放起,文德祥陆续投入20多万元,将自家院子打造成集健身场、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德祥文化院坝”。

      同样是村民自办,德阳绵竹市汉旺镇青龙村的文化院坝却是“众筹”来的。去年,青龙村村民自发出钱出力,围绕村里的古树修建了文化院坝。宜宾长宁县古河镇红色村与当地村企“好姐妹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投资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和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宜宾市投入文化院坝建设试点的6000余万元资金中,社会投入总体折算资金达2000余万元。

      文化院坝建好后,怎样管理?

      在文化大院遴选农村文化能人,建立“文化管家、文化专家、文化义工”三支队伍是德阳的做法。德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支队伍”中,文化管家由院坝配备,负责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文化专家由院坝聘请,多是当地有专长的文艺人才;而文化义工则由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招募,为文化院坝提供志愿服务。

      在宜宾珙县,文化院坝交由“群众文化理事会”来管理。理事会中,基层文化专干、当地企事业单位代表、业余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都可以通过竞选成为理事会成员。珙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云委向记者介绍,由于理事会吸收了大量本土优秀文化人才和热心文化人士参与,这种“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式,使文化院坝在乡村开展活动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沈轩文 记者 李思忆)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