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今年全面消除劣Ⅴ类饮用水源 解决80万人饮水问题

  • 2016年01月20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金堂五凤溪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白桂斌摄(航拍四川供图)



      以解放水库为切片,折射出我省治理劣V类水质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四川以治污还绿、以造林添绿、以改革催绿,生态建设长足发展,生态资源“家底”更厚实,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过去五年,四川用改革书写了生态建设新篇章,一条力促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生态建设新路良性延展。

      不仅如此,生态建设更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关乎群众最切身利益。饮用水和人居环境如何改善?经济林木(果)如何助民增收?记者深入调查,记录下我省“十二五”生态建设的扎实步履。

      1月19日下午,资中县铁佛镇太平村通往解放水库的水泥村道上,一对婆孙在遛弯儿。小孙女背着收音机放音乐,婆婆肖玉华合着节拍在哼歌。“以前走这条泥浆路笑不出来,一下雨两脚泥,泥巴尽往水库滚。现在走这条水泥路,喝水库的回甜水,更有幸福感。”肖玉华告诉记者。

      2015年,我省将30个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的乡镇劣Ⅴ类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解放水库作为项目点之一,经综合治理,水质连升三级成为Ⅲ类水质,不仅解决了镇、村周边3.5万人的饮水问题,其配套项目还全面改善太平村人居环境。

      太平村变得更干净漂亮

      解放水库位于铁佛镇太平村,自1966年建成以来,一直是铁佛镇场镇及周边村落的饮用水源。由于多年来缺乏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农户常到水库边洗衣服,或时而扔点垃圾,水库面临污染威胁。

      太平村一社距水库最近,没有雨污分流沟渠,农户的生活污水、养殖污水都顺着1.2公里的斜坡村道直达水库。村道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便泥流滚滚,把水库搅成一潭浑水。“喝水有点浑,味道不好。”一社社长崔益成说。2013年11月,经监测解放水库总氮超标,水质为劣V类。

      随着劣Ⅴ类饮用水源治理启动,太平村面临的多种环境问题迎来改善机会。去年9月,解放水库治理项目正式动工。首先将直达水库的泥浆路硬化为水泥路,之后修建排污渠,设置水库隔离网和保护标识,建设村社垃圾池等,对水库有截污效应的工程项目有序开展。

      一社村民钟勇良家养殖近20头猪和羊,距离水库仅200米,是水库污染大户。治理项目专门为钟勇良、钟胜等6个散养农户修建沼气池,生活和养殖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再通过排污渠排到水库大坝之外。为解决村民洗衣服问题,一社村民集中居住点附近还修建了100平方米的洗衣池。

      一系列对水库有截污效应的项目,到去年11月已发挥效益。据资中县环境监测站去年11月底监测,解放水库为Ⅲ类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而垃圾、污水等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太平村村容更加整洁,人居环境得到综合改善。

      解放水库将为10万人供水

      对于太平村的环境变化,铁佛镇环保站长张琳颇有感触。“以前到解放水库检查必须穿筒靴,一下雨到处是泥浆。”张琳说,现在道路一硬化、环境一改善,村民走路都在听音乐,特别有幸福感。

      省财政为每个劣Ⅴ类饮用水源治理项目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铁佛镇党委书记吴小平介绍,在20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下,资中县、铁佛镇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在解放水库放了上万尾花鲢、白鲢鱼苗吃微生物,帮助改善水质,修建解放水库周边便民路、群众洗衣池等,为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由于解放水库提升到Ⅲ类水质,资中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将其纳入城乡统筹供水范围。记者从资中县环保局获悉,解放水库将成为资中城南片区供水点之一,供水范围将扩大到罗泉镇、金李井镇、鱼溪镇等多个乡镇,供水人群将超过10万人,目前已开始管网建设。

      “200万专项资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惠及这么多人,物超所值。”铁佛镇党委委员侯波希望,有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环保惠民项目落地基层和乡村,给百姓带来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感受得到的环境利益。

      截至2015年底,全省30个劣Ⅴ类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项目水源地水质均改善为Ⅲ至Ⅴ类,解决了46万人饮水安全。今年,我省将再治理一批劣Ⅴ类饮用水源地,力争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饮用水源,彻底解决80万人的饮水问题。(记者 刘宇男)


    蜀南竹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多做“加法”让长江上游充满生机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成栋

      ●嘉宾: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西中油橄榄公司董事长曾涌

      省林科院生态所所长向成华

      2012年

      四川被中央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规模以下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人居突出环境问题。“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安排项目617个,涉及21个市(州)、616个建制镇、246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517万人

      2013年8月

      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共涉及10个县沙化土地治理,预计到2020年,当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68%,退化沙化土地治理率达8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0平方公里

      2014年10月

      四川首次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根据红线,全省林地面积不低于3.54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7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500万亩,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建立生态破坏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

      2015年2月

      我省正式启动经济林木(果)权证改革试点,明确土地与林木相分离,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也可以办理产权证,截至年底,全省已有34个县(市、区)进入试点区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出台,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治理灰霾的专门规章,对造成我省灰霾污染的各类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记者:过去五年,四川森林覆盖率从34.8%提升到36%。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尧斯丹:在我看来,“十二五”四川林业最大的变革发生在激发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上,都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来实现的。

      首先是集体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四川从2007年就开始集体林权改革,但依然存在流转体系不完善、林权纠纷不断等“肠梗阻”。针对上述问题,过去五年,四川先后进行了“林改回头看”、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等等,化解了林权纠纷,让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轻装上阵。

      其次,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过去搞野生动植物保护、搞植树造林,政府几乎是唯一的动力源,现在,保护生态、增加生态产品供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再者,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客观上提升了森林覆盖率、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过去五年,四川继续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后启动川西藏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荒漠化土地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骨干工程。

      曾涌:我明显感觉到,过去几年“绿色银行”兑现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在不断减少,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精细化、机制更灵活。举个例子,过去的非国有公益林没有补贴,也不能搞开发,老百姓管护不积极。现在,政府配套了补贴措施,还对这部分林地进行等级划分,允许部分林地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种养,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生态功能区低产出的尴尬。

      记者:未来五年,四川将如何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尧斯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加”和“减”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加”。

      “加”就是增加森林面积、林木蓄积,提升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保证湿地面积在2500万亩、林地面积3.54亿亩。需要做好三方面: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推动绿化全川等行动,确保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确保林地、湿地面积稳定;以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未来五年,四川要围绕经济林木“量质”双增的目标,推动集体林权改革走向深入,培育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让民众更好地分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减”就是要治理好、管理好沙化石漠化土地,遏制土地荒漠化趋势,减少水土流失量。

      向成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仅要有森林,还要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未来五年,除了建设和治理、改革之外,四川还应该借助新野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保护四川特有的物种种群,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留下来,延续下去。这就要求,除了强化既有的保护地管理之外,还要酌情新增设立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地范围和保护物种范畴,让长江上游充满生机和活力。

      核心数字

      环境监察执法

      2015年,全省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1812件,处罚总金额7102.25万元

      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

      “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超过50万辆,由此减少排放一氧化物约30.6万吨、氮氧化物约5.3万吨、碳氢化合物约3.7万吨、总颗粒物约0.4万吨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2015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76.1微克/立方米,比考核基准年(2013年)下降10.0%;2015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7.3微克/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

      一本产权证破解果农融资难

      当事人:肖建华

      崇州市桤泉镇葡萄种植大户

      1月18日中午,崇州市桤泉镇的葡萄种植大户肖建华,一边喝着茶,一边和邻居摆龙门阵。距葡萄抽芽还有近三个月,肖建华难得清闲下来。而往年这个时候,他多半在借钱的路上。

      五年前,他承包下100亩土地,用来种植葡萄。但是,葡萄的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过去几年,他一直承受着不小的资金压力。肖建华说,在夏季采收时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突出。因为要抢在雨季开始前全部上市,他必须要请足够的帮手才能及时收获完毕。因此,每年春节前,他就要访亲串友,多筹一点钱,以备开春后葡萄施肥、采收之用。

      实际上,他的葡萄已经进入丰果期,全部3.6万株葡萄每年产值超过250万元。无奈之下,肖建华想用葡萄树做抵押,办理贷款。但是,银行回复:需出示葡萄树的产权证,否则无法办理相关业务。肖建华查询了相关规定,自己流转来的土地是农业用地,不能申请林权证。这让他很郁闷,树是自己的,但就是不能抵押。

      一边急着用钱,一边是缺乏关键抵押物而难产的贷款,咋办?

      转机出现在2015年2月底,省委农工委、省林业厅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崇州市等5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主要内容为,针对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农户可以申办经济林木(果)权证。领证后,农户可以以此为凭据,办理抵押贷款。

      去年4月初,肖建华向崇州市农发局申办了经济林木(果)权证。当月13日,按照肖建华的意愿和银行评估,肖建华拿到首笔贷款200万元。在去年葡萄收获季节,肖建华凭借充裕的资金,请了20多个工人,雨季到来之前就把葡萄采收完毕,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用经济林木(果)权证的方式,实现了土地与林木的产权相互分离,改变了农户融资难。”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9月初,上述5县(市、区)共计办理经济林木(果)权证211本,面积3.4万亩,办理贷款7200余万元。鉴于首批试点效果很好,去年9月,省林业厅将经济林木(果)权证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29个县(市、区)。(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今年全面消除劣Ⅴ类饮用水源 解决80万人饮水问题

  • 2016年01月20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金堂五凤溪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白桂斌摄(航拍四川供图)



      以解放水库为切片,折射出我省治理劣V类水质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四川以治污还绿、以造林添绿、以改革催绿,生态建设长足发展,生态资源“家底”更厚实,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过去五年,四川用改革书写了生态建设新篇章,一条力促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生态建设新路良性延展。

      不仅如此,生态建设更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关乎群众最切身利益。饮用水和人居环境如何改善?经济林木(果)如何助民增收?记者深入调查,记录下我省“十二五”生态建设的扎实步履。

      1月19日下午,资中县铁佛镇太平村通往解放水库的水泥村道上,一对婆孙在遛弯儿。小孙女背着收音机放音乐,婆婆肖玉华合着节拍在哼歌。“以前走这条泥浆路笑不出来,一下雨两脚泥,泥巴尽往水库滚。现在走这条水泥路,喝水库的回甜水,更有幸福感。”肖玉华告诉记者。

      2015年,我省将30个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的乡镇劣Ⅴ类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解放水库作为项目点之一,经综合治理,水质连升三级成为Ⅲ类水质,不仅解决了镇、村周边3.5万人的饮水问题,其配套项目还全面改善太平村人居环境。

      太平村变得更干净漂亮

      解放水库位于铁佛镇太平村,自1966年建成以来,一直是铁佛镇场镇及周边村落的饮用水源。由于多年来缺乏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农户常到水库边洗衣服,或时而扔点垃圾,水库面临污染威胁。

      太平村一社距水库最近,没有雨污分流沟渠,农户的生活污水、养殖污水都顺着1.2公里的斜坡村道直达水库。村道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便泥流滚滚,把水库搅成一潭浑水。“喝水有点浑,味道不好。”一社社长崔益成说。2013年11月,经监测解放水库总氮超标,水质为劣V类。

      随着劣Ⅴ类饮用水源治理启动,太平村面临的多种环境问题迎来改善机会。去年9月,解放水库治理项目正式动工。首先将直达水库的泥浆路硬化为水泥路,之后修建排污渠,设置水库隔离网和保护标识,建设村社垃圾池等,对水库有截污效应的工程项目有序开展。

      一社村民钟勇良家养殖近20头猪和羊,距离水库仅200米,是水库污染大户。治理项目专门为钟勇良、钟胜等6个散养农户修建沼气池,生活和养殖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再通过排污渠排到水库大坝之外。为解决村民洗衣服问题,一社村民集中居住点附近还修建了100平方米的洗衣池。

      一系列对水库有截污效应的项目,到去年11月已发挥效益。据资中县环境监测站去年11月底监测,解放水库为Ⅲ类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而垃圾、污水等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太平村村容更加整洁,人居环境得到综合改善。

      解放水库将为10万人供水

      对于太平村的环境变化,铁佛镇环保站长张琳颇有感触。“以前到解放水库检查必须穿筒靴,一下雨到处是泥浆。”张琳说,现在道路一硬化、环境一改善,村民走路都在听音乐,特别有幸福感。

      省财政为每个劣Ⅴ类饮用水源治理项目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铁佛镇党委书记吴小平介绍,在20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下,资中县、铁佛镇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在解放水库放了上万尾花鲢、白鲢鱼苗吃微生物,帮助改善水质,修建解放水库周边便民路、群众洗衣池等,为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由于解放水库提升到Ⅲ类水质,资中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将其纳入城乡统筹供水范围。记者从资中县环保局获悉,解放水库将成为资中城南片区供水点之一,供水范围将扩大到罗泉镇、金李井镇、鱼溪镇等多个乡镇,供水人群将超过10万人,目前已开始管网建设。

      “200万专项资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惠及这么多人,物超所值。”铁佛镇党委委员侯波希望,有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环保惠民项目落地基层和乡村,给百姓带来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感受得到的环境利益。

      截至2015年底,全省30个劣Ⅴ类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项目水源地水质均改善为Ⅲ至Ⅴ类,解决了46万人饮水安全。今年,我省将再治理一批劣Ⅴ类饮用水源地,力争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饮用水源,彻底解决80万人的饮水问题。(记者 刘宇男)


    蜀南竹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多做“加法”让长江上游充满生机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成栋

      ●嘉宾: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西中油橄榄公司董事长曾涌

      省林科院生态所所长向成华

      2012年

      四川被中央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规模以下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人居突出环境问题。“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安排项目617个,涉及21个市(州)、616个建制镇、246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517万人

      2013年8月

      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共涉及10个县沙化土地治理,预计到2020年,当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68%,退化沙化土地治理率达8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0平方公里

      2014年10月

      四川首次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根据红线,全省林地面积不低于3.54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7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500万亩,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建立生态破坏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

      2015年2月

      我省正式启动经济林木(果)权证改革试点,明确土地与林木相分离,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也可以办理产权证,截至年底,全省已有34个县(市、区)进入试点区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出台,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治理灰霾的专门规章,对造成我省灰霾污染的各类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记者:过去五年,四川森林覆盖率从34.8%提升到36%。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尧斯丹:在我看来,“十二五”四川林业最大的变革发生在激发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上,都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来实现的。

      首先是集体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四川从2007年就开始集体林权改革,但依然存在流转体系不完善、林权纠纷不断等“肠梗阻”。针对上述问题,过去五年,四川先后进行了“林改回头看”、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等等,化解了林权纠纷,让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轻装上阵。

      其次,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过去搞野生动植物保护、搞植树造林,政府几乎是唯一的动力源,现在,保护生态、增加生态产品供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再者,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客观上提升了森林覆盖率、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过去五年,四川继续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后启动川西藏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荒漠化土地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骨干工程。

      曾涌:我明显感觉到,过去几年“绿色银行”兑现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在不断减少,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精细化、机制更灵活。举个例子,过去的非国有公益林没有补贴,也不能搞开发,老百姓管护不积极。现在,政府配套了补贴措施,还对这部分林地进行等级划分,允许部分林地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种养,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生态功能区低产出的尴尬。

      记者:未来五年,四川将如何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尧斯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加”和“减”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加”。

      “加”就是增加森林面积、林木蓄积,提升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保证湿地面积在2500万亩、林地面积3.54亿亩。需要做好三方面: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推动绿化全川等行动,确保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确保林地、湿地面积稳定;以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未来五年,四川要围绕经济林木“量质”双增的目标,推动集体林权改革走向深入,培育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让民众更好地分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减”就是要治理好、管理好沙化石漠化土地,遏制土地荒漠化趋势,减少水土流失量。

      向成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仅要有森林,还要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未来五年,除了建设和治理、改革之外,四川还应该借助新野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保护四川特有的物种种群,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留下来,延续下去。这就要求,除了强化既有的保护地管理之外,还要酌情新增设立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地范围和保护物种范畴,让长江上游充满生机和活力。

      核心数字

      环境监察执法

      2015年,全省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1812件,处罚总金额7102.25万元

      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

      “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超过50万辆,由此减少排放一氧化物约30.6万吨、氮氧化物约5.3万吨、碳氢化合物约3.7万吨、总颗粒物约0.4万吨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2015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76.1微克/立方米,比考核基准年(2013年)下降10.0%;2015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7.3微克/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

      一本产权证破解果农融资难

      当事人:肖建华

      崇州市桤泉镇葡萄种植大户

      1月18日中午,崇州市桤泉镇的葡萄种植大户肖建华,一边喝着茶,一边和邻居摆龙门阵。距葡萄抽芽还有近三个月,肖建华难得清闲下来。而往年这个时候,他多半在借钱的路上。

      五年前,他承包下100亩土地,用来种植葡萄。但是,葡萄的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过去几年,他一直承受着不小的资金压力。肖建华说,在夏季采收时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突出。因为要抢在雨季开始前全部上市,他必须要请足够的帮手才能及时收获完毕。因此,每年春节前,他就要访亲串友,多筹一点钱,以备开春后葡萄施肥、采收之用。

      实际上,他的葡萄已经进入丰果期,全部3.6万株葡萄每年产值超过250万元。无奈之下,肖建华想用葡萄树做抵押,办理贷款。但是,银行回复:需出示葡萄树的产权证,否则无法办理相关业务。肖建华查询了相关规定,自己流转来的土地是农业用地,不能申请林权证。这让他很郁闷,树是自己的,但就是不能抵押。

      一边急着用钱,一边是缺乏关键抵押物而难产的贷款,咋办?

      转机出现在2015年2月底,省委农工委、省林业厅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崇州市等5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主要内容为,针对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农户可以申办经济林木(果)权证。领证后,农户可以以此为凭据,办理抵押贷款。

      去年4月初,肖建华向崇州市农发局申办了经济林木(果)权证。当月13日,按照肖建华的意愿和银行评估,肖建华拿到首笔贷款200万元。在去年葡萄收获季节,肖建华凭借充裕的资金,请了20多个工人,雨季到来之前就把葡萄采收完毕,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用经济林木(果)权证的方式,实现了土地与林木的产权相互分离,改变了农户融资难。”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9月初,上述5县(市、区)共计办理经济林木(果)权证211本,面积3.4万亩,办理贷款7200余万元。鉴于首批试点效果很好,去年9月,省林业厅将经济林木(果)权证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29个县(市、区)。(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