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聚焦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成都科学城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

  • 2016年10月31日 07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科学城法则:创新为魂科技立城聚焦——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上)

      10月31日,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将破土动工。3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签署项目实施协议,10月进入实施阶段,有“成都速度”作保障,7个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下一步的整体搬迁入驻,翘首以待。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仅从名字就能看出所落户区域的特征:“科学”。环绕兴隆湖,成都规划建设起步区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学城。

      不久前,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签约落户成都科学城,中国“最强大脑”、6位院士同样步调一致地选择在这片区域转化尖端科技成果。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各项规划落地,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加速向这里聚集。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载体平台,成都科学城秉承“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建设理念,西部创新第一城正在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崛起。

      黄金地段用于发展基础科学争创国家科学中心“距人造太阳诞生还有多久?”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常被人问起。该研究院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研究院核岛设计研究中心项目进驻科学城后,段旭如将在那里继续追求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梦想。

      作为今后的邻居,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晓东强调,“前沿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但不要有立竿见影、马上见经济效益的妄想。”

      志在长远,不求一时得失,成都科学城把兴隆湖畔的黄金地段给了这些科学家,相继引进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中科院高海拔宇宙线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学项目、重大科学装置。“发展新科学是成都科学城的核心使命,我们努力打造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翼说,优先引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依托单位和相关重大科学装置,使科学城在立城之初就谋求孕育可持久的科学基因和创新基因。

      这恰是设立成都科学城的由来。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加速从消费城市转向工业城市,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西部领头羊的四川,提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成都主动担责,2015年启动科学城建设。

      新科学造就新技术,新技术创造新产业,新产业支撑新城市,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成都明确了科学城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即围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三大目标,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聚合创新链条 像硅谷一样崛起

      “我们搞科研是强项,向市场转化相对较弱。”在高晓东看来,因前沿基础性科学研究应运而生的中间技术,很多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不久前,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精准交会对接,该所参与研制的激光雷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中的某些技术如实现适应性研发,降低成本,也可应用于汽车规避障碍,减少相撞事故的发生。

      问题是谁来转化?令人欣喜的是,成都科学城内不仅聚集着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发平台,还引进连接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转化平台和企业。“聚合共生,美国硅谷就是如此兴盛的”。

      科学城展现出来的趋势,支持着这种乐观。清华、北大、北航、川大、电子科大、同济大学、华中科大、西南财大、斯坦福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在科学城设立校地协同创新基地和研究中心。尤其是随着四川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航天科工四院、新纶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军转民、民参军”项目,亦循迹而至。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一个任务是建设西部科技中心,成都科学城成为开路先锋。

      科学城以创新思维深入推进人才及团队分配机制、科技成果和创意交易机制、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人才服务四个重点领域改革。其中明确,与科学城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其知识产权1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成果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可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转化收益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所有。此外,中国两院院士及相同层次的国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到科学城创办企业,还能申请200万元至500万元一次性项目启动补贴。

      “来最美科学城创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活力

      “来最美科学城创业”。成都科学城向科技巨擘抛出橄榄枝,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敞开大门。10月19日,参加欧美同学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成都)峰会的100余名嘉宾考察科学城;10月20日,“和新成都一起成长”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迎进来、走出去,勾画出向成都科学城涌动的创新创业潮流。9月底,兴隆湖畔的天府菁蓉中心A区投入使用,超星电子、启明星辰、纳米高能锂离子电池、因诺生物医药等企业率先入驻。

      此前,仅凭规划图纸、环境、前景和在建的孵化载体,成都科学城已吸引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签约。成都科学城探索以整体购买或租赁闲置商品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多功能、便利化、开放式的“过渡”空间。即便在“过渡”空间,阿泰因机器人、通甲优博、赫尔墨斯等本土科技型企业也发展为创业企业中的翘楚。目前,成都科学城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2家,孵化面积达69.4万平方米,预计年底众创空间将超过100万平方米。

      科学城已先后实施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容缺后补”等行政审批模式,并引进专业化服务机构,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

      “没想到发展得如此之好。”不久前,东莞凡斗科技总裁朱晓明考察成都科学城时连连赞叹,当场决定抓住合作机遇。( 记者 张守帅 蒋君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聚焦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成都科学城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

  • 2016年10月31日 07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科学城法则:创新为魂科技立城聚焦——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上)

      10月31日,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将破土动工。3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签署项目实施协议,10月进入实施阶段,有“成都速度”作保障,7个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下一步的整体搬迁入驻,翘首以待。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仅从名字就能看出所落户区域的特征:“科学”。环绕兴隆湖,成都规划建设起步区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学城。

      不久前,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签约落户成都科学城,中国“最强大脑”、6位院士同样步调一致地选择在这片区域转化尖端科技成果。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各项规划落地,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加速向这里聚集。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载体平台,成都科学城秉承“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建设理念,西部创新第一城正在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崛起。

      黄金地段用于发展基础科学争创国家科学中心“距人造太阳诞生还有多久?”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常被人问起。该研究院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研究院核岛设计研究中心项目进驻科学城后,段旭如将在那里继续追求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梦想。

      作为今后的邻居,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晓东强调,“前沿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但不要有立竿见影、马上见经济效益的妄想。”

      志在长远,不求一时得失,成都科学城把兴隆湖畔的黄金地段给了这些科学家,相继引进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中科院高海拔宇宙线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学项目、重大科学装置。“发展新科学是成都科学城的核心使命,我们努力打造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翼说,优先引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依托单位和相关重大科学装置,使科学城在立城之初就谋求孕育可持久的科学基因和创新基因。

      这恰是设立成都科学城的由来。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加速从消费城市转向工业城市,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西部领头羊的四川,提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成都主动担责,2015年启动科学城建设。

      新科学造就新技术,新技术创造新产业,新产业支撑新城市,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成都明确了科学城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即围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三大目标,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聚合创新链条 像硅谷一样崛起

      “我们搞科研是强项,向市场转化相对较弱。”在高晓东看来,因前沿基础性科学研究应运而生的中间技术,很多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不久前,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精准交会对接,该所参与研制的激光雷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中的某些技术如实现适应性研发,降低成本,也可应用于汽车规避障碍,减少相撞事故的发生。

      问题是谁来转化?令人欣喜的是,成都科学城内不仅聚集着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发平台,还引进连接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转化平台和企业。“聚合共生,美国硅谷就是如此兴盛的”。

      科学城展现出来的趋势,支持着这种乐观。清华、北大、北航、川大、电子科大、同济大学、华中科大、西南财大、斯坦福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在科学城设立校地协同创新基地和研究中心。尤其是随着四川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航天科工四院、新纶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军转民、民参军”项目,亦循迹而至。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一个任务是建设西部科技中心,成都科学城成为开路先锋。

      科学城以创新思维深入推进人才及团队分配机制、科技成果和创意交易机制、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人才服务四个重点领域改革。其中明确,与科学城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其知识产权1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成果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可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转化收益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所有。此外,中国两院院士及相同层次的国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到科学城创办企业,还能申请200万元至500万元一次性项目启动补贴。

      “来最美科学城创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活力

      “来最美科学城创业”。成都科学城向科技巨擘抛出橄榄枝,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敞开大门。10月19日,参加欧美同学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成都)峰会的100余名嘉宾考察科学城;10月20日,“和新成都一起成长”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迎进来、走出去,勾画出向成都科学城涌动的创新创业潮流。9月底,兴隆湖畔的天府菁蓉中心A区投入使用,超星电子、启明星辰、纳米高能锂离子电池、因诺生物医药等企业率先入驻。

      此前,仅凭规划图纸、环境、前景和在建的孵化载体,成都科学城已吸引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签约。成都科学城探索以整体购买或租赁闲置商品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多功能、便利化、开放式的“过渡”空间。即便在“过渡”空间,阿泰因机器人、通甲优博、赫尔墨斯等本土科技型企业也发展为创业企业中的翘楚。目前,成都科学城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2家,孵化面积达69.4万平方米,预计年底众创空间将超过100万平方米。

      科学城已先后实施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容缺后补”等行政审批模式,并引进专业化服务机构,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

      “没想到发展得如此之好。”不久前,东莞凡斗科技总裁朱晓明考察成都科学城时连连赞叹,当场决定抓住合作机遇。( 记者 张守帅 蒋君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