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迎接“十三五” 四川文化开启新征程

  • 2016年03月03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四川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蓝图与前景。“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力争通过改革创新,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域,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文化创造力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建立起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文化开放程度、精品文化产品数量不断提升……

      抓创作促保护 滋养文化血脉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全省美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巴蜀画派影响日益增大,“振兴川剧”工程也取得新成效。新的5年,我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出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生产将聚焦“中国梦”主题,突出全面小康目标,围绕重大活动开展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文化创作生产项目。全省将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组织实施“三个一批”剧本创作扶持计划,建立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优秀剧本共享资源库。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扶持方面,将开展普查调研,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并组织实施名家传戏——川剧及四川曲艺名家带徒传艺工程等,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机制。

      而在书画艺术领域,除了整理总结巴蜀书画艺术历史文献,对历代名家、经典作品、书画理论、风格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还将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和巴蜀画派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主持重大课题创作。国内外交流推广、学术交流论坛、创作研究成果巡展等也将展开。

      文化血脉得以绵延,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同样必不可少。我省将实施蜀道文物、茶马古道文物、藏区文物保护项目,以及四川大遗址、乐山-峨眉山世纪遗产、四川红军石刻标语群维修保护工程,进一步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能力。非遗方面,进一步挖掘提升非遗资源内涵,充实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实施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训、提升计划,同时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衍生品创新工程。

      搭平台送服务 保障文化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进步指数全国第一,公共文化服务进步指数全国第三,文化惠民成效显著,群众文化活动向全社会延伸。“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将稳步推进四川大剧院、四川剧场、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启动藏羌彝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项目。而在各个市州和广大基层领域,还将重点推进市州博物馆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按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对不达标的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四川将从近十个方面全面铺开。文化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特殊群体,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政策有力、扶贫成效显著。“书香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春雨行动”惠民工程等品牌文化服务,将面向全民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供需不对等的矛盾,如何加以解决?我省将探索“社会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民办文化机构实体化发展,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等。

      兴市场强产业 促进文化增值

      “十二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文化产业的经济份额不断扩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成绩显著,各类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品牌项目优势突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广度、深度、高度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强“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市场建设方面,将开展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相关培训认证、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阳光娱乐工程、绿色网络游戏工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内容审核等,同时扶持旅游演出和基层演出市场等,推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市场品牌,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动力,引导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融合得到重视。依托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四川)基地,我省将以“大动漫观、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茶文化、酒文化等四川特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相融合,实现动漫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发展。配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将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四川区域)建设,将立足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创新开发各类民族民俗工艺品,打造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

      村支书手记

      搭上“公司”快车 古羌文化走出大山沟

      罗威(茂县永和乡腊普村村支书)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村里要举行锅庄比赛,节后乡上也要进行汇演。一大早,我们茂县纳普古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红裹腿歌舞队”就开始排练。

      村上开公司,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腊普村有278户,其中贫困户56户,2014年人均收入4326元,贫困户还不到2000元。其实,我们的很多古羌文化资源是特有的,但缺乏展示、推广的平台。2015年7月,在省文化厅的帮助下,茂县纳普古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希望把古羌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游客光临。

      出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后,大家都叫我“书记CEO”。公司虽小,但配备齐全,广告影像制作部、羌绣制作部、旅游开发部、产品营销部、古羌文化演艺部等部门负责人,多数由村民根据特长来担任,演艺部旗下更是包括释比队、铠甲队、皮鼓队、祈福队、水龙队、鼓声队等门类细致的专业队伍。按照分配制度,公司收入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每户村民。另一半将用于贫困助学、残疾帮扶、项目开发等。

      公司刚刚成立,就参加了成都举行的国际非遗节,在外面打响了名头。2015年7月,村上恢复了中断30年的水龙节,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观光。公司充分发挥“酒店前台”的作用,在水龙节观礼后,将游客分流到家家户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让客人体验地道的羌族文化。今年水龙节将扩大规模,从一天延长到几天,到时候这里的其他特色非遗也会进入其中。每年秋天是腊普最美的季节,我们有信心把村子推销出去。

      腊普村成立文化公司的消息传开后,还吸引了周边地方的人才加盟。黑虎乡的释比传承人余有陈就主动跟我们联系,加入了公司的释比队。

      公司发展顺顺当当,应该感谢省文化厅的大力扶持。我们村在山坡上,房子像梯子一样层层叠叠。许多村民改造自己住房的时候,本来想修得更加现代化一点,省文化厅专家在村里调研后,建议他们保留原始的石头外墙结构,这种整体风貌的打造和恢复,更有利于用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为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提高村民收入,省文化厅最近还组织村里的羌绣绣娘报名,到成都参加刺绣培训班,把羌绣和蜀绣的工艺、风格结合在一起。培训期间,绣娘们的优秀作品会被统一收购。此外,省文化厅还准备帮我们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销售平台,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淘宝电商平台,将腊普村的历史文化以及花椒、李子、羌绣等特色产品向外推广;另一方面打算在成都租下铺面,对产品进行现场销售。

      对话

      补足“文化短板”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文化建设如何定调?从何破题?又将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开局之年,补足“短板”势在必行

      问:“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5个方面:加快创新驱动,注重协调发展,倡导绿色发展,厚植开放发展,推进共享发展。比如“加快创新驱动”,包括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等方面,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实现文化发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绿色发展”则是要转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依靠创意、版权、品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推动实现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数字娱乐等各业态的整合式发展,着力打造四川文化品牌,形成新型文化产业体系。

      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如何解决“文化短板”的问题?

      答:当前我省文化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均较为突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不够,文化资源转化程度较低。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要全面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加大文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

      文化建设,“接地气”“高科技”并重

      问:2016年有哪些动作,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答:今年我们将认真梳理盘点“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项目进展情况,加快推进四川大剧院、天府新区文化中心、省人艺改造新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确保早日惠及人民群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继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创新示范项目,带动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新台阶。继续做好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以及启动“文化四川云”平台建设等。

      问:“互联网+”“文化+”理念,如何运用于我省文化建设?

      答: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依靠基于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是不够的,应该将精神层面的“文化+”与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有效融合,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动力。

      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就是把互联网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转变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经营模式、消费路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要整合集成各类数字化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特色项目列举

      四川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成都片区大遗址、川东北大遗址为重点,开展三星堆、宝墩遗址、邛窑等遗址的考古工作;编制宝墩、郫县古城遗址、明蜀王陵墓群、孟知祥墓、玉堂窑址等文物保护规划;实施邛窑遗址、明蜀王陵墓群等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周边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大遗址保护动态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推进邛窑和罗家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公共文化资源集中配送中心,免费开放提升工程,“书香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六进”活动,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巴蜀文化对外交流创新发展工程:发挥成都外国领事馆设点优势,推动四川特色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渠道,推动四川文化企业参与“欢乐春节”“中国主宾国”“中国文化节”等人文交流项目。(柳瑜)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迎接“十三五” 四川文化开启新征程

  • 2016年03月03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四川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蓝图与前景。“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力争通过改革创新,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域,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文化创造力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建立起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文化开放程度、精品文化产品数量不断提升……

      抓创作促保护 滋养文化血脉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全省美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巴蜀画派影响日益增大,“振兴川剧”工程也取得新成效。新的5年,我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出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生产将聚焦“中国梦”主题,突出全面小康目标,围绕重大活动开展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文化创作生产项目。全省将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组织实施“三个一批”剧本创作扶持计划,建立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优秀剧本共享资源库。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扶持方面,将开展普查调研,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并组织实施名家传戏——川剧及四川曲艺名家带徒传艺工程等,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机制。

      而在书画艺术领域,除了整理总结巴蜀书画艺术历史文献,对历代名家、经典作品、书画理论、风格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还将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和巴蜀画派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主持重大课题创作。国内外交流推广、学术交流论坛、创作研究成果巡展等也将展开。

      文化血脉得以绵延,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同样必不可少。我省将实施蜀道文物、茶马古道文物、藏区文物保护项目,以及四川大遗址、乐山-峨眉山世纪遗产、四川红军石刻标语群维修保护工程,进一步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能力。非遗方面,进一步挖掘提升非遗资源内涵,充实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实施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训、提升计划,同时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衍生品创新工程。

      搭平台送服务 保障文化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进步指数全国第一,公共文化服务进步指数全国第三,文化惠民成效显著,群众文化活动向全社会延伸。“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将稳步推进四川大剧院、四川剧场、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启动藏羌彝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项目。而在各个市州和广大基层领域,还将重点推进市州博物馆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按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对不达标的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四川将从近十个方面全面铺开。文化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特殊群体,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政策有力、扶贫成效显著。“书香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春雨行动”惠民工程等品牌文化服务,将面向全民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供需不对等的矛盾,如何加以解决?我省将探索“社会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民办文化机构实体化发展,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等。

      兴市场强产业 促进文化增值

      “十二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文化产业的经济份额不断扩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成绩显著,各类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品牌项目优势突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广度、深度、高度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强“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市场建设方面,将开展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相关培训认证、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阳光娱乐工程、绿色网络游戏工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内容审核等,同时扶持旅游演出和基层演出市场等,推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市场品牌,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动力,引导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融合得到重视。依托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四川)基地,我省将以“大动漫观、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茶文化、酒文化等四川特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相融合,实现动漫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发展。配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将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四川区域)建设,将立足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创新开发各类民族民俗工艺品,打造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

      村支书手记

      搭上“公司”快车 古羌文化走出大山沟

      罗威(茂县永和乡腊普村村支书)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村里要举行锅庄比赛,节后乡上也要进行汇演。一大早,我们茂县纳普古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红裹腿歌舞队”就开始排练。

      村上开公司,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腊普村有278户,其中贫困户56户,2014年人均收入4326元,贫困户还不到2000元。其实,我们的很多古羌文化资源是特有的,但缺乏展示、推广的平台。2015年7月,在省文化厅的帮助下,茂县纳普古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希望把古羌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游客光临。

      出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后,大家都叫我“书记CEO”。公司虽小,但配备齐全,广告影像制作部、羌绣制作部、旅游开发部、产品营销部、古羌文化演艺部等部门负责人,多数由村民根据特长来担任,演艺部旗下更是包括释比队、铠甲队、皮鼓队、祈福队、水龙队、鼓声队等门类细致的专业队伍。按照分配制度,公司收入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每户村民。另一半将用于贫困助学、残疾帮扶、项目开发等。

      公司刚刚成立,就参加了成都举行的国际非遗节,在外面打响了名头。2015年7月,村上恢复了中断30年的水龙节,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观光。公司充分发挥“酒店前台”的作用,在水龙节观礼后,将游客分流到家家户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让客人体验地道的羌族文化。今年水龙节将扩大规模,从一天延长到几天,到时候这里的其他特色非遗也会进入其中。每年秋天是腊普最美的季节,我们有信心把村子推销出去。

      腊普村成立文化公司的消息传开后,还吸引了周边地方的人才加盟。黑虎乡的释比传承人余有陈就主动跟我们联系,加入了公司的释比队。

      公司发展顺顺当当,应该感谢省文化厅的大力扶持。我们村在山坡上,房子像梯子一样层层叠叠。许多村民改造自己住房的时候,本来想修得更加现代化一点,省文化厅专家在村里调研后,建议他们保留原始的石头外墙结构,这种整体风貌的打造和恢复,更有利于用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为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提高村民收入,省文化厅最近还组织村里的羌绣绣娘报名,到成都参加刺绣培训班,把羌绣和蜀绣的工艺、风格结合在一起。培训期间,绣娘们的优秀作品会被统一收购。此外,省文化厅还准备帮我们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销售平台,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淘宝电商平台,将腊普村的历史文化以及花椒、李子、羌绣等特色产品向外推广;另一方面打算在成都租下铺面,对产品进行现场销售。

      对话

      补足“文化短板”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文化建设如何定调?从何破题?又将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开局之年,补足“短板”势在必行

      问:“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5个方面:加快创新驱动,注重协调发展,倡导绿色发展,厚植开放发展,推进共享发展。比如“加快创新驱动”,包括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等方面,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实现文化发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绿色发展”则是要转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依靠创意、版权、品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推动实现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数字娱乐等各业态的整合式发展,着力打造四川文化品牌,形成新型文化产业体系。

      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如何解决“文化短板”的问题?

      答:当前我省文化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均较为突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不够,文化资源转化程度较低。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要全面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加大文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

      文化建设,“接地气”“高科技”并重

      问:2016年有哪些动作,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答:今年我们将认真梳理盘点“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项目进展情况,加快推进四川大剧院、天府新区文化中心、省人艺改造新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确保早日惠及人民群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继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创新示范项目,带动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新台阶。继续做好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以及启动“文化四川云”平台建设等。

      问:“互联网+”“文化+”理念,如何运用于我省文化建设?

      答: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依靠基于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是不够的,应该将精神层面的“文化+”与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有效融合,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动力。

      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就是把互联网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转变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经营模式、消费路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要整合集成各类数字化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特色项目列举

      四川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成都片区大遗址、川东北大遗址为重点,开展三星堆、宝墩遗址、邛窑等遗址的考古工作;编制宝墩、郫县古城遗址、明蜀王陵墓群、孟知祥墓、玉堂窑址等文物保护规划;实施邛窑遗址、明蜀王陵墓群等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周边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大遗址保护动态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推进邛窑和罗家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公共文化资源集中配送中心,免费开放提升工程,“书香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六进”活动,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巴蜀文化对外交流创新发展工程:发挥成都外国领事馆设点优势,推动四川特色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渠道,推动四川文化企业参与“欢乐春节”“中国主宾国”“中国文化节”等人文交流项目。(柳瑜)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