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十年回访 来自震中映秀的三个回答

  • 2018年05月09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5月8日,“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正式启动。(记者 喻茂)

      5月8日,阿坝州汶川县,“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深入到重建之后的乡村、学校、城镇。

      在他们眼里,10年重建给汶川带来的,不仅仅是漂亮的建筑,良好的设施。更重要的是汶川人重新拾起生活的自信和底气。□本报记者张红霞唐泽文徐中成南方日报记者曹媛媛

      5月8日清晨,细雨蒙蒙中,深情的《思念曲》响起,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来自中央及18家省级党报党端的70余位记者敬献菊花,缅怀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逝者。

      10分钟后,大家步行来到映秀镇法治广场。“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优美的《映秀花开了》回响在空中。这首谱写于4年前的歌曲,已成为全镇村民人人会唱的“名曲”。

      在两首乐曲的流淌中,十年巨变历历在目。

      灾区发展得怎样了?当地百姓的日子如何?汶川将来会是什么模样?

      10年后,记者们重回现场,探访汶川地震灾区振兴之路,翻阅灾区交出的10年答卷。

      回答1

      “悲痛画上句号,迎来新希望新生活”

      站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地势最高的观景台,讲解员连华玉指着薄雾中隐约的废墟说:“这是全村在重建后保留的唯一一处遗址。”地震中,村里房屋全倒了。她的眼睛闪着泪花,又动容地说:“重建后,我们村向前推进了至少30年。”

      人民日报记者余荣华向村支书马道辉打听当年的村干部。余荣华在震后一个月走进渔子溪村,采访这里正在开展生产自救的村民,推出报道《映秀,走出废墟踏新路》。

      南方日报记者张蜀梅惦记着当年令人担心的洪椿沟。当年,汶川县境内岷江沿岸的彻底关沟、烧房沟、洪椿沟等5条沟,因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受暴雨冲击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成为备受关注的地质灾害点。经过数年治理,如今这5条沟已成为灾区生态恢复的教科书。

      “现在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汶川县委副书记邓海兰在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致辞中说。

      “悲痛已画上句号,我们迎来新希望新生活。感恩奋进,我们一直在路上。”连华玉用此作为讲解的结语。

      回答2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带劲’”

      中午,映秀镇博爱新村饭店11张桌子座无虚席,客人们都要求品尝“幸福酥肉”“带劲豆花”两道菜。

      墙上悬挂着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炸酥肉、磨豆花的照片和报道。店主杨云刚忙前忙后,他的饭店如今成了“网红”店,“有时候酥肉、豆花在中午就卖完了。”

      最近,杨云刚计划再开一家分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带劲’!”他张开双臂,幸福憧憬着。

      在映秀“茶祥子”茶馆,店主人蒋维明讲述着茶马古道的历史。他是西路边茶非遗传承人,他的茶馆提供免费茶水已长达6年。去年,在蒋维明带动下,映秀170余户农户增收100万元。今年初,他又新发展了近百户农民。

      连华玉和渔子溪村的村民一直在盼望一位“大恩人”回来,他是天津泰达蓝盾公司总裁邹凌。10年来,他从一名震后第一时间赶到的志愿者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不仅每年春节看望村民,还在汶川县注册了企业和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眼下,他正筹备为村里办一个矿泉水厂,同时立足乡村旅游,对村民进行培训、挖掘原生态文化,让渔子溪村有了“造血”能力。

      资阳市乐至县副县长李杰对汶川也有别样深情。2010年,他成为全省首批千名援藏干部一员。他和同事经过深入调研后,确定在汶川发展“4000万”工程,其中包括栽植1000万株甜樱桃。当年种植目标就超额完成。餐桌上,刚上市的甜樱桃成了宠儿,听说这段致富经,福建日报记者李智勇买了不少,“这可是‘坚强甜樱桃’。”

      回答3

      “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

      经历重建,10年间,映秀小学在校学生增加到310余人。“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举行一到两次地震演练,教学生应对技能。”映秀小学副校长叶尚敏说。

      5月9日,汶川县将举行国家层面的地震应急演练,多年来的“生命教育”,让全县群众都拥有丰富的地震知识。

      震后,汶川曾提出设问:“除了地震,汶川还有什么?”这也是援建汶川的广东的省级党报南方日报所关注的话题。

      汶川县委、县政府作出历史抉择——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汶川要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有乐观、坚强的精神,也有快乐的康养产业。

      当地创新性提出“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当地政策中,用健康统领政府各项工作。几年来,汶川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健康委员会,第一个成立了移动诊疗中心,第一个推进了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第一个做县级全民健康总体规划。

      在健康产业上,汶川突出“南林北果+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培植生态康养服务业,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去年,汶川县共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康养旅游渐在当地正成气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年回访 来自震中映秀的三个回答

  • 2018年05月09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8日,“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正式启动。(记者 喻茂)

      5月8日,阿坝州汶川县,“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深入到重建之后的乡村、学校、城镇。

      在他们眼里,10年重建给汶川带来的,不仅仅是漂亮的建筑,良好的设施。更重要的是汶川人重新拾起生活的自信和底气。□本报记者张红霞唐泽文徐中成南方日报记者曹媛媛

      5月8日清晨,细雨蒙蒙中,深情的《思念曲》响起,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来自中央及18家省级党报党端的70余位记者敬献菊花,缅怀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逝者。

      10分钟后,大家步行来到映秀镇法治广场。“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优美的《映秀花开了》回响在空中。这首谱写于4年前的歌曲,已成为全镇村民人人会唱的“名曲”。

      在两首乐曲的流淌中,十年巨变历历在目。

      灾区发展得怎样了?当地百姓的日子如何?汶川将来会是什么模样?

      10年后,记者们重回现场,探访汶川地震灾区振兴之路,翻阅灾区交出的10年答卷。

      回答1

      “悲痛画上句号,迎来新希望新生活”

      站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地势最高的观景台,讲解员连华玉指着薄雾中隐约的废墟说:“这是全村在重建后保留的唯一一处遗址。”地震中,村里房屋全倒了。她的眼睛闪着泪花,又动容地说:“重建后,我们村向前推进了至少30年。”

      人民日报记者余荣华向村支书马道辉打听当年的村干部。余荣华在震后一个月走进渔子溪村,采访这里正在开展生产自救的村民,推出报道《映秀,走出废墟踏新路》。

      南方日报记者张蜀梅惦记着当年令人担心的洪椿沟。当年,汶川县境内岷江沿岸的彻底关沟、烧房沟、洪椿沟等5条沟,因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受暴雨冲击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成为备受关注的地质灾害点。经过数年治理,如今这5条沟已成为灾区生态恢复的教科书。

      “现在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汶川县委副书记邓海兰在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致辞中说。

      “悲痛已画上句号,我们迎来新希望新生活。感恩奋进,我们一直在路上。”连华玉用此作为讲解的结语。

      回答2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带劲’”

      中午,映秀镇博爱新村饭店11张桌子座无虚席,客人们都要求品尝“幸福酥肉”“带劲豆花”两道菜。

      墙上悬挂着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炸酥肉、磨豆花的照片和报道。店主杨云刚忙前忙后,他的饭店如今成了“网红”店,“有时候酥肉、豆花在中午就卖完了。”

      最近,杨云刚计划再开一家分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带劲’!”他张开双臂,幸福憧憬着。

      在映秀“茶祥子”茶馆,店主人蒋维明讲述着茶马古道的历史。他是西路边茶非遗传承人,他的茶馆提供免费茶水已长达6年。去年,在蒋维明带动下,映秀170余户农户增收100万元。今年初,他又新发展了近百户农民。

      连华玉和渔子溪村的村民一直在盼望一位“大恩人”回来,他是天津泰达蓝盾公司总裁邹凌。10年来,他从一名震后第一时间赶到的志愿者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不仅每年春节看望村民,还在汶川县注册了企业和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眼下,他正筹备为村里办一个矿泉水厂,同时立足乡村旅游,对村民进行培训、挖掘原生态文化,让渔子溪村有了“造血”能力。

      资阳市乐至县副县长李杰对汶川也有别样深情。2010年,他成为全省首批千名援藏干部一员。他和同事经过深入调研后,确定在汶川发展“4000万”工程,其中包括栽植1000万株甜樱桃。当年种植目标就超额完成。餐桌上,刚上市的甜樱桃成了宠儿,听说这段致富经,福建日报记者李智勇买了不少,“这可是‘坚强甜樱桃’。”

      回答3

      “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

      经历重建,10年间,映秀小学在校学生增加到310余人。“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举行一到两次地震演练,教学生应对技能。”映秀小学副校长叶尚敏说。

      5月9日,汶川县将举行国家层面的地震应急演练,多年来的“生命教育”,让全县群众都拥有丰富的地震知识。

      震后,汶川曾提出设问:“除了地震,汶川还有什么?”这也是援建汶川的广东的省级党报南方日报所关注的话题。

      汶川县委、县政府作出历史抉择——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汶川要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有乐观、坚强的精神,也有快乐的康养产业。

      当地创新性提出“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当地政策中,用健康统领政府各项工作。几年来,汶川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健康委员会,第一个成立了移动诊疗中心,第一个推进了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第一个做县级全民健康总体规划。

      在健康产业上,汶川突出“南林北果+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培植生态康养服务业,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去年,汶川县共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康养旅游渐在当地正成气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