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揭秘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申遗”

  • 2018年08月14日 07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都江堰宝瓶口工程。省都江堰管理局供图



      8月13日,一则消息从加拿大传来,我省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配套工程体系,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继乐山东风堰之后,我省第二个成功“申遗”的灌溉工程。

      入选有哪些标准?成功“申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申遗”成功,对灌区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省水利厅和省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申遗”有啥要求?

      10项硬指标缺一不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由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灌排委”)评选并授予,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同属世界遗产范畴。

      什么样的灌排工程才能入围名录?国际灌排委设置的“申遗”标准中,有10个硬性指标: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10项指标缺一不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建刚说。此外,国际灌排委还明确规定:入围的工程建成投用时间,应在100年以上。

      部分工程“年龄不够”咋解决?

      国际灌排委开先例

      作为世界史上最悠久的无坝引水灌溉工程之一,狭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引水部分)一直被认为是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

      但记者注意到,本次申遗的范围,涵盖整个灌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资阳7个市38县(市、区)的工程体系。省都江堰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灌区1076万亩灌溉面积中,有800万亩是1949年后增加的。换言之,超过7成的灌面“年龄”还不到70岁,并没有达到“申遗”的年限门槛。

      “国际灌排委为都江堰开了先例。”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省都江堰管理局启动“申遗”程序。今年1月、4月,国际灌排委、国家灌排委先后组织国际国内专家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考察。

      在大量事实面前,国际灌排委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灌区的态度是:不限制和反对古代水利工程在现代的发展。

      “国际灌排委明确表示,肯定和支持灌溉工程不断建设与发展。这就是入选的理由。”前述负责人说,灌区面积能在当代急剧扩大,本身就说明了工程具备超前性、科学性。

      “这么多年来,灌区一直在改扩建,一直在发挥作用。这就是都江堰与其他静态遗产最鲜明的区别。”省都江堰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旷良波说,在国际国内专家的眼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杰出之处绝不只是宝瓶口、飞沙堰等渠首工程,而是整个灌区工程体系。

      在国际灌排委官方网站上,记者见到了对于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的评价:工程非常有活力、非常有价值。

      “申遗”之后咋保护?

      制定保护规划,组建专门机构

      本次成功“申遗”,是否意味着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遗产”的头衔稳当了?

      “不能这么说。”刘建刚透露,国家灌排委正在与国际灌排委协商,建立针对入围名录工程的定期检查、监管制度,“如果出现改变工程功能、形态或者价值的行为,不排除考虑‘摘帽’。”在刘建刚看来,水利工程的历史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实用性,就是评价一个水利工程能不能成功“申遗”或保住“世遗”的标准。

      “申遗”成功之后,强化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保护,已经被提上日程。省都江堰管理局党委书记杨斌认为,“申遗”带来的直观影响是保护思路的转变,“今后,灌区内38个县(市、区)的配套工程都将纳入保护范围。”

      事实上,在“申遗”成功之前,四川水利系统便开始着手相关工作。

      目前,省水利厅和省都江堰管理局正在邀请国内专业机构和力量参与制定《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规划》。为保护世界遗产,省都江堰管理局还拟设立遗产管理委员会,“主要承担管理和保护职责”。目前已启动遗产调查、现状判断、规划重点以及保护重点等工作。

      与此同时,提升既有灌溉范围内的用水、管水和护水能力,也被提上重要日程。“整个灌区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杨斌透露,今后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成为灌区内制定产业布局、城乡布局和人口分布规划的前置要素,同时,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水权制度改革、节水灌溉等方式,倒逼用水户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损失。(王林 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揭秘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申遗”

  • 2018年08月14日 07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都江堰宝瓶口工程。省都江堰管理局供图



      8月13日,一则消息从加拿大传来,我省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配套工程体系,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继乐山东风堰之后,我省第二个成功“申遗”的灌溉工程。

      入选有哪些标准?成功“申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申遗”成功,对灌区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省水利厅和省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申遗”有啥要求?

      10项硬指标缺一不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由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灌排委”)评选并授予,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同属世界遗产范畴。

      什么样的灌排工程才能入围名录?国际灌排委设置的“申遗”标准中,有10个硬性指标: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10项指标缺一不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建刚说。此外,国际灌排委还明确规定:入围的工程建成投用时间,应在100年以上。

      部分工程“年龄不够”咋解决?

      国际灌排委开先例

      作为世界史上最悠久的无坝引水灌溉工程之一,狭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引水部分)一直被认为是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

      但记者注意到,本次申遗的范围,涵盖整个灌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资阳7个市38县(市、区)的工程体系。省都江堰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灌区1076万亩灌溉面积中,有800万亩是1949年后增加的。换言之,超过7成的灌面“年龄”还不到70岁,并没有达到“申遗”的年限门槛。

      “国际灌排委为都江堰开了先例。”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省都江堰管理局启动“申遗”程序。今年1月、4月,国际灌排委、国家灌排委先后组织国际国内专家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考察。

      在大量事实面前,国际灌排委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灌区的态度是:不限制和反对古代水利工程在现代的发展。

      “国际灌排委明确表示,肯定和支持灌溉工程不断建设与发展。这就是入选的理由。”前述负责人说,灌区面积能在当代急剧扩大,本身就说明了工程具备超前性、科学性。

      “这么多年来,灌区一直在改扩建,一直在发挥作用。这就是都江堰与其他静态遗产最鲜明的区别。”省都江堰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旷良波说,在国际国内专家的眼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杰出之处绝不只是宝瓶口、飞沙堰等渠首工程,而是整个灌区工程体系。

      在国际灌排委官方网站上,记者见到了对于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的评价:工程非常有活力、非常有价值。

      “申遗”之后咋保护?

      制定保护规划,组建专门机构

      本次成功“申遗”,是否意味着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遗产”的头衔稳当了?

      “不能这么说。”刘建刚透露,国家灌排委正在与国际灌排委协商,建立针对入围名录工程的定期检查、监管制度,“如果出现改变工程功能、形态或者价值的行为,不排除考虑‘摘帽’。”在刘建刚看来,水利工程的历史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实用性,就是评价一个水利工程能不能成功“申遗”或保住“世遗”的标准。

      “申遗”成功之后,强化都江堰灌区工程体系保护,已经被提上日程。省都江堰管理局党委书记杨斌认为,“申遗”带来的直观影响是保护思路的转变,“今后,灌区内38个县(市、区)的配套工程都将纳入保护范围。”

      事实上,在“申遗”成功之前,四川水利系统便开始着手相关工作。

      目前,省水利厅和省都江堰管理局正在邀请国内专业机构和力量参与制定《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规划》。为保护世界遗产,省都江堰管理局还拟设立遗产管理委员会,“主要承担管理和保护职责”。目前已启动遗产调查、现状判断、规划重点以及保护重点等工作。

      与此同时,提升既有灌溉范围内的用水、管水和护水能力,也被提上重要日程。“整个灌区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杨斌透露,今后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成为灌区内制定产业布局、城乡布局和人口分布规划的前置要素,同时,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水权制度改革、节水灌溉等方式,倒逼用水户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损失。(王林 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