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四川全面推开
2019年2月28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召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邓甘摄
蒲江开展实地调查。(蒲江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国土,是自然之基、生态之源、生产之要、生存之本。48.6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四川,国土面积居全国第五,拥有除海洋外的所有地形地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土地类型有多少种?生产利用情况如何?土地权属如何划分?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7年10月,国务院部署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2018年9月,国务院决定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开展“三调”,目的是全面摸清全国国土资源家底、全面查清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全面掌握真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基础数据,并健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自然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目前,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正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以2019年5月底前完成县级国土调查和数据库建设为时间节点,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并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开展统一数据更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面对庞大的自然资源家底,四川如何摸清?如何摸实?
A
从“土地”调查到“国土”调查
迈开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步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调查条例》的相关要求,我国每十年开展一次土地方面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工作。
在“三调”之前,我国曾开展过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是1984—1996年的土地详查;第二次是2007—2009年的土地调查。以两次详查、调查数据为底板,每年都根据实际变化进行了数据补充和更新。和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调查进行了一次“更名”,将“土地”调查改为“国土”调查。
从“土地”到“国土”,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凸显出此次调查的新特点。“更名”背后,体现的是中央决策部署的新战略,落实的是机构改革后的新任务,推进的是客观真实性的新要求。根据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组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相对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归并调整,特别是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将湿地作为一级地类,将园地调整为种植园用地,一级地类由12个增加为13个。“三调”更加鲜明强调数据的真实性,明确删除了“耕、园、林、草”的地类确定次序。针对多部门重合管理的需求,创新实施了图斑(在调查工作底图上,将地貌、土地利用类型等基本相同的土地单元分为一类,以其为基础调查单元,然后将单元勾绘到地形图上成为图斑)标注。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土地”到“国土”的转变,迈开了自然资源集中统一调查过渡的重要步伐,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实际上,“三调”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第一步,“打好地基,才能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B
从“九龙治水”到“一套数据”
摸清家底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
“三调”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一次重要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不仅仅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关系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系列自然资源条件、国情国力的基础判断。“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全面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机构改革,明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对所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用途管制。之前的各类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坐标系统、规划期限、管控规则等不一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空间管理事权的分割将更加明确,做到单一国土空间的无堆叠式空间管制,为一张蓝图绘到底提供坚实基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就依赖于“三调”。
从生态资源保护的角度来说,“三调”形成的土地、水、林地、草地、湿地等资源家底情况,将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提供依据。只有全面查清全省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状况,我们才能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界线,有效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的管制,高效开展绿化全川行动,促进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通过摸清各类用地状况,将为科学编制全省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优化国土开发的格局提供依据,通过合理确定供地的总量、区位和结构,持续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大背景下布局的“三调”工作,工作内容十分丰富。“过去,土地利用现状主要由国土部门调查、森林和湿地资源由林业部门调查、草地资源由农业部门调查、水资源由水利部门调查……各个部门之间数据和调查标准有所出入,导致数据重叠,行政资源浪费。”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参考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原始调查数据,打破“九龙治水”的调查模式,形成一张底板、一套数据。
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省、市(州)、县(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和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并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相应工作组特别是技术指导组,推进相关问题坚决按照“三调”技术规程进行处理。
C
从传统手段到“互联网+”
技术顶层设计实现数据溯源管理
在国家相关工作要求基础上,我省结合实际,组织力量狠抓技术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省市县任务分工、组织实施、技术方法等,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统一制作全省交通水利网、调查界线、控制面积等基础控制性关键数据资料。搭建省级“互联网”+举证平台,制定全省成果质量控制内外业核查管理办法等。
为了让统计数据更加精准,2018年6月至8月,省“三调办”共举办9期培训班,累计培训5500余人,社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4400余人。为了检验、强化培训效果,培训还特别安排了考试环节,最终3800人通过了测试。
在“三调”工作大规模铺开之前,我省采用试点的方式先行先试。除大英县土地调查新技术国家级试点外,我省还确定了成都市锦江区、攀枝花市仁和区、泸州市龙马潭区和宜宾市长宁县4个省级先行示范区、县,有序开展“三调”工作。“这些试点示范区、县调查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好的引领示范效应,为全省‘三调’工作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调查底图是“三调”的基础数据,关系调查的整体准确性。为此,我省组织专人定期与全国“三调办”、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对接,跟踪落实调查底图生产并及时领取下发各地。目前,已获取全省各县的成果,覆盖近48.6万平方公里,包括365.3万个图斑,面积近5381.5万亩。省自然资源厅还对接了民政、生态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草、测绘、铁路等相关单位,做好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互联网”+举证平台,是“三调”工作的“秘密武器”。“三调”采用以“互联网”+举证平台为核心、辅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判读的成果质量保障体系,国家、省相关部门通过实地举证照片进行内业核查,可靠性高。同时外业调查人员在现场拍照时,将角度、坐标等信息与实地照片一一对应,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成都青白江探索“三调”
把调查做细把数据做实
1月中旬,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镇龙王村。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调查员闫全林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闫全林所在的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川核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负责青白江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走村入户核查土地利用情况,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这是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一个缩影。调查工作怎么做?调查究竟有什么用?从这个小村庄的实践可见一斑。
怎么做?“三调办”一杆到底,核查不漏一处
底图是调查的基础,由国家统一下发,是在最新正射影像上,依据影像特征,逐图斑逐地块判读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土地利用图斑,参照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而制作的。为了让细节更清晰,青白江投入500多万元,对全区按照1:2000的大比例尺进行航拍,“小到一棵树、一张石头桌子,都能在图上反映出来。”
按照“三调”的要求,需要准确查清全国城乡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情况,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我们要做的就是走遍每一户,如实反映出土地利用现状。”闫全林说。
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员会随身携带平板电脑,里面装着电子版的底图,具有定位功能,可以为调查员导航,如果遇到不一致图斑,还可直接勾画。“上一轮调查的时候,因为底图不够清晰,有些房子在图上没有看到,被忽略了,给农户造成了很大不便。”青白江区“三调办”副主任刘光海说,该区层层成立“三调”领导小组,将村组干部纳入乡镇“三调”小组联络人名单,跟随调查员一起入户走访,确保无遗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三调”的同时,青白江区进一步调查核实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林权,要求集体土地权属调查到村民小组,为全域自然资源“依规划、按时序、分用途”管理,夯实矢量图形基础。
怎么看?深入宣传人人知,查清底数才能盘活资源
“他们经常来搞调查,我们都晓得也都欢迎。”在龙王村,“三调”不只是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宣传文件,而是每户老百姓实实在在关心的大事。有了群众的配合,青白江“三调”工作跑出“加速度”。
从“三调”工作一开始,镇上就召集村干部开会,将“三调”工作内涵及时传递到基层,把“三调”对乡村发展的意义讲透。龙王村也多次召开社员大会,给大家普及“三调”知识。龙王村地处深丘,生活条件较差,“夏天遇到天旱,只有开车拉水上来。”村主任肖鹏说,摸底调查显示,90%以上的村民都愿意搬到山下居住。
1月16日,有关人士在该村走访发现,对于“三调”的意义,每个村民都能说上几句。在肖鹏看来,调查清楚底数,将为下一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打好基础。而对于村民刘维成来说,意义在于“调查清楚家里的房子有多宽,以后搬到小区,算补偿的时候,就清楚了。”
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村民搬到集中居住区,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村里的发展空间也将得到拓展。“我们打算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一个乡村旅游项目。”肖鹏说,通过调查,把村里的存量搞清楚,才能顺利规划项目,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老百姓对此都非常支持。”
“三调”小贴士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梳理了70条具体操作问题,专治调查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这里挑选部分问题进行摘登,为“三调”工作提供参考。
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2、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3、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4、部分地区存在大量100至200平方米农村建房,是否允许部分县区建设用地最小上图面积为100平方米?
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用地调查精度,降低最小上图面积指标,但要保证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精度统一。
5、长期撂荒的耕地上,长满了灌木,耕地的田埂仍清晰可见,如何调查?
答:按现状调查为林地。如清理后即可恢复耕种的,标注“清理后即可恢复耕种”属性。
6、村民在承包证书中登记为耕地的土地上种果树,如何调查?
答:按现状调查,应调查为种植园用地,不得按承包书登记用途调查。
7、在村庄范围内,实地为养殖用途,是否按设施农用地调查?
答:村庄内集中养殖畜禽的,按设施农用地调查,在集中连片村庄范围内的,可标注203属性。
8、工厂内部的绿化用地,如何调查?答:已建成的工厂内部绿化林地、草地等按工业用地调查。
9、国家依据影像判读的图斑中,存在多种地类(如耕地图斑中,存在坑塘、荒草、林地、零星建设等),实地情况复杂,如何调查?
答:国家提供的图斑地类判读信息和范围供参考。应按照实地现状,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应划分图斑,分别确定地类;未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归并到相邻地类。与国家依据影像判读地类不一致的须按要求实地分别拍照举证。
10、田坎、田间道路、沟渠等是否可以按单线线状地物表示?
答:不可以。达到上图标准的道路、沟渠、河流等线状地物,应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影像特征重新矢量化,以图斑表示。(米方 谭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