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7

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脱贫啦,幸福在敲门

  • 2020年12月07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卡莎莎(彝语,谢谢)。”12月3日,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的记者走进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女主人端出自家采摘的核桃热情地招待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脱贫了,幸福在敲门。在凉山州彝区腹地,广大干部群众晒幸福,讲变化,谋未来。

    幸福

    记录凉山脱贫巨变

    “村民的收入主要是什么?”“村民外出务工了,孩子谁管?”12月1日,主题活动首站刚走进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央视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便立即深入村民家中采访。

    海外网编辑张婧妍说,以前认知的凉山比较艰苦,但通过这次采访,了解到通过几年脱贫攻坚,凉山变化巨大。

    当天,已离任半年的火普村前驻村第一书记马天也出现在村里,向媒体记者们介绍该村脱贫之路。“以前住的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一日三餐都吃马铃薯,村民家里黑黢黢一片,很多家庭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马天说。

    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凉山州是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也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之一。再加上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凉山州一度有11个县为深度贫困县。

    如何脱贫?这成为摆在像马天一样众多扶贫干部面前的大事。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住新房,产业帮扶让群众腰包鼓……2020年,火普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3288.54元,较2019年的8500元,增长56.3%。

    火普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年彝历新年,村民吉地尔子家杀了两头200多斤的乌金猪。媒体记者们在他家看到,腊肉香肠挂满了厨房。吉地尔子说:“现在的生活,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变化不仅于此。

    几年前,昭觉县四开乡不少村民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种植阶段,主要种植土豆、荞麦等作物,每亩地年产值不超过2000元。

    2018年6月,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建设完成,建成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室、种植大棚等,主要种植茄果类、叶菜类蔬菜。通过一系列农业设施建设、技术栽培等,蔬菜种植克服了冬季低温、少雨的不利条件,一年四季都能培育新鲜的蔬菜瓜果。产品除销往昭觉县、西昌市的农贸市场外,还成为深圳等地大型超市供货源。现在,每亩地产值可达2万多元。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心里越来越踏实了。”村民吉克阿海说,他家流转1亩土地给园区,他在园区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年底每亩土地有200元的分红。“算下来,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出去打工挣的还多。”

    12月3日,记者们刚到位于昭觉县城北乡谷都村的沐恩邸社区,就被社区广场的音乐吸引住了。广场上,十几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群众正翩翩起舞,大家手牵手围成一圈,随着音乐节拍欢乐舞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彝族群众刚刚迎来彝历新年。在彝族的重要节日期间,大家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居民们刚才跳的是达体舞,这是彝族传统舞蹈。

    沐恩邸社区是昭觉县围绕县城周边建设的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共安置全县28个乡镇81个村1428户6258人。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介绍,昭觉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帮扶和增收可持续机制,多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发展等问题。

    未来

    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乒乓球,上高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轱辘轱辘锤……”12月2日,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大班老师罗英正带着孩子们学唱儿歌《乒乓球》。

    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前儿童,大多因听不懂普通话,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为帮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要求全州幼教点推广普通话,让孩子们听懂、敢说、能说普通话。

    目前,洒拉地坡乡幼儿园有5个教学班,183名幼儿。沙马子叁是罗英班级的一名孩子。当天,见到记者们时,沙马子叁用刚学会的普通话大声地和大家打招呼,勇敢地介绍自己。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问及梦想,沙马子叁信心满满。

    在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入口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个大字格外显眼。罗英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在上小学的时候能够基本听懂普通话。这样他们以后才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得更远。到时候,我们的凉山州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说这话时,罗英的嘴角一直带着笑。她又补充道:“在幼儿园里,老师不仅教孩子们说普通话,还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路看得多,记者们也问得多。在幼儿园,大到孩子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到孩子们每天的营养午餐吃什么,大家问得仔细;在产业园,农产品市场销售如何,农户收入多不多,大家一一询问。

    “这里的夏草莓品质很好,市场如何?”“这里交通条件并不好,对销售有影响么?”在昭觉夏草莓产业园,记者们纷纷提问。

    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党委书记曹云宝告诉大家,未来,西昭高速将在该乡有一个出入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这里的草莓等农特产品销售提供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也将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凉山州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火普村第一书记曾远旭告诉记者,火普村已试种50亩蓝莓,效果不错。接下来,将继续扩大蓝莓种植面积,预计“十四五”期间扩大到500亩-1000亩。火普村还计划开办一家腊肉厂,对当地的生态食材进行深加工。

    现在,余国华接过前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任驻村第一书记。余国华表示,将把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放在首位,在促进发展上出新招,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劳务、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今后该村还要争创大小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记者 何勤华 杨树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脱贫啦,幸福在敲门

  • 2020年12月07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卡莎莎(彝语,谢谢)。”12月3日,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的记者走进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女主人端出自家采摘的核桃热情地招待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脱贫了,幸福在敲门。在凉山州彝区腹地,广大干部群众晒幸福,讲变化,谋未来。

    幸福

    记录凉山脱贫巨变

    “村民的收入主要是什么?”“村民外出务工了,孩子谁管?”12月1日,主题活动首站刚走进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央视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便立即深入村民家中采访。

    海外网编辑张婧妍说,以前认知的凉山比较艰苦,但通过这次采访,了解到通过几年脱贫攻坚,凉山变化巨大。

    当天,已离任半年的火普村前驻村第一书记马天也出现在村里,向媒体记者们介绍该村脱贫之路。“以前住的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一日三餐都吃马铃薯,村民家里黑黢黢一片,很多家庭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马天说。

    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凉山州是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也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之一。再加上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凉山州一度有11个县为深度贫困县。

    如何脱贫?这成为摆在像马天一样众多扶贫干部面前的大事。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住新房,产业帮扶让群众腰包鼓……2020年,火普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3288.54元,较2019年的8500元,增长56.3%。

    火普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年彝历新年,村民吉地尔子家杀了两头200多斤的乌金猪。媒体记者们在他家看到,腊肉香肠挂满了厨房。吉地尔子说:“现在的生活,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变化不仅于此。

    几年前,昭觉县四开乡不少村民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种植阶段,主要种植土豆、荞麦等作物,每亩地年产值不超过2000元。

    2018年6月,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建设完成,建成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室、种植大棚等,主要种植茄果类、叶菜类蔬菜。通过一系列农业设施建设、技术栽培等,蔬菜种植克服了冬季低温、少雨的不利条件,一年四季都能培育新鲜的蔬菜瓜果。产品除销往昭觉县、西昌市的农贸市场外,还成为深圳等地大型超市供货源。现在,每亩地产值可达2万多元。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心里越来越踏实了。”村民吉克阿海说,他家流转1亩土地给园区,他在园区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年底每亩土地有200元的分红。“算下来,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出去打工挣的还多。”

    12月3日,记者们刚到位于昭觉县城北乡谷都村的沐恩邸社区,就被社区广场的音乐吸引住了。广场上,十几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群众正翩翩起舞,大家手牵手围成一圈,随着音乐节拍欢乐舞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彝族群众刚刚迎来彝历新年。在彝族的重要节日期间,大家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居民们刚才跳的是达体舞,这是彝族传统舞蹈。

    沐恩邸社区是昭觉县围绕县城周边建设的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共安置全县28个乡镇81个村1428户6258人。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介绍,昭觉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帮扶和增收可持续机制,多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发展等问题。

    未来

    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乒乓球,上高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轱辘轱辘锤……”12月2日,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大班老师罗英正带着孩子们学唱儿歌《乒乓球》。

    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前儿童,大多因听不懂普通话,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为帮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要求全州幼教点推广普通话,让孩子们听懂、敢说、能说普通话。

    目前,洒拉地坡乡幼儿园有5个教学班,183名幼儿。沙马子叁是罗英班级的一名孩子。当天,见到记者们时,沙马子叁用刚学会的普通话大声地和大家打招呼,勇敢地介绍自己。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问及梦想,沙马子叁信心满满。

    在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入口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个大字格外显眼。罗英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在上小学的时候能够基本听懂普通话。这样他们以后才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得更远。到时候,我们的凉山州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说这话时,罗英的嘴角一直带着笑。她又补充道:“在幼儿园里,老师不仅教孩子们说普通话,还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路看得多,记者们也问得多。在幼儿园,大到孩子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到孩子们每天的营养午餐吃什么,大家问得仔细;在产业园,农产品市场销售如何,农户收入多不多,大家一一询问。

    “这里的夏草莓品质很好,市场如何?”“这里交通条件并不好,对销售有影响么?”在昭觉夏草莓产业园,记者们纷纷提问。

    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党委书记曹云宝告诉大家,未来,西昭高速将在该乡有一个出入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这里的草莓等农特产品销售提供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也将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凉山州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火普村第一书记曾远旭告诉记者,火普村已试种50亩蓝莓,效果不错。接下来,将继续扩大蓝莓种植面积,预计“十四五”期间扩大到500亩-1000亩。火普村还计划开办一家腊肉厂,对当地的生态食材进行深加工。

    现在,余国华接过前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任驻村第一书记。余国华表示,将把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放在首位,在促进发展上出新招,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劳务、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今后该村还要争创大小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记者 何勤华 杨树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