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稳民心暖,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 2022年10月16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全国同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招聘周活动。


    成都市在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开设“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区”。


    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工厂工作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就业取得四大成效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城乡就业格局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不断提高,“倒金字塔”形结构逐步形成。

    就业环境全面优化

    共减少征收失业保险费355.99亿元。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95.18万人,创办企业43.9万户。

    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753元增长为2021年的29080元,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内。

    “每个月工资有8000元左右,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家乡政府部门帮助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进安镇的袁杨琴已在浙江一家企业稳定工作近三年。

    “现在不仅有新房子,还有新工作,日子比以前好太多啦。”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退捕渔民周安逸感慨地说。退捕后,他们全家4口人搬进了水电气全通的新家,乡镇还为他们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感谢就业见习,帮我积累了工作经验。”何婷是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员工。2020年到2021年,大学毕业的她来到医院见习,期满后因表现优异被留用。

    “原来在家没事做,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在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的权秀芳在家附近找到了栽种盆栽有机蔬菜的工作,她感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从川西高原到川东丘陵,从川南经济区到川北地区,4个故事的主角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从就业中获得的温暖和幸福却极其相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一头连着国家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重要突出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年间,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结构和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为民生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

    时间见证努力,数据显示成绩。十年不懈奋斗,四川交出如下就业答卷——

    全省实现较为充分就业。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内,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全省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753元增长至2021年的29080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41.1∶25.3∶33.6调整为2021年的31.9∶23.5∶44.6,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不断提高,“倒金字塔”形结构逐步形成。

    就业环境全面优化。先后两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共减少征收失业保险费355.99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7.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9.6万人,带动就业91.1万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95.18万人,创办企业43.9万户,带动就业357.32万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一张积极回应人民期盼的就业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

    省委省政府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年年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列入对市(州)政府目标考核。十年来,先后两次充实扩大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投入累计超过300亿元。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健全完善全省促进就业机制体制。十年里,制定出台全省第一部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步入依法治理新时代,建立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就业创业促进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出台全省“十三五”“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为一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十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全省出台应对经济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等10余项阶段性政策,制定有关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就业扶贫、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等20余项专项政策,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综合管理办法,切实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年不懈奋斗,全省人民拥有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一张浸润着浓浓民生情怀的四川就业答卷,在不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持续绘就。

    多方合力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微观故事最温暖人心,也是努力奋斗最有力的例证。

    十年来,四川多部门联合聚力共促就业,这是众多生动事例中的一起——

    2022年5月,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等8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通过行业、中小微企业、紧缺工种专场招聘会,“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乡村招聘大集”定向招聘等,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十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30多个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促进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责任,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全省多项就业工作成为全国亮点。

    “如果当时没有健康证明,我就不可能顺利返厂。”绵阳市北川籍农民工张昌明回忆,2020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返乡过年的他无法按时返厂。一边是每月3000多元的房贷要还,一边是工作了15年的机械厂回不去,张昌明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当时,全省有2400余万农民工和张昌明一样返岗困难。关键时刻,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健康申报证明,并与广东、浙江等川籍农民工务工集中的省实行健康申报证明互认。人社、卫健、交通、航空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全国率先开通“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专列、专机,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张昌明第一时间办理了健康申报证明,顺利返回江苏省江阴市务工。

    2022年上半年,为扎实做好全省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确保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这一目标,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民政厅、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税务局、教育厅、省国资委以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纷纷结合自身职能,紧锣密鼓实施一揽子落实措施。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路上同心协力,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项又一项亮眼的成绩——

    在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中,全省171户企业62301名职工有序实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在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中,全省1.6万名退捕渔民中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在如期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分之二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实现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就业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四川锲而不舍促进就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在就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个人生活的变化,背后往往是时代的投影。

    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两大重点群体。他们个人生动的故事中,投映出全省系列温暖扎实的就业举措。

    “就业改变了我的家庭。”罗日哈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棉桠镇人。两年前,他用务工收入在盐源县城里买了一套新房,从以前村里住的土坯房到现在城里的楼房,就业让罗日哈有了改善住房的能力。十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像罗日哈一样的农民工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4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82万人;劳务收入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62亿元,增幅达170%。

    2022届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小谢,正在宜宾市翠屏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参加见习,为下一步找工作积累经验。十年来,为促进小谢一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省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成长计划,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十年来,全省共为66.6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组织8.6万名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帮助59.71万人实现就业。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始终是全省就业工作最深切的牵挂。

    2022年初,肢体四级残疾的夏玉芳经过考试选拔,成功入职达州市政协机关。当时和她一样幸运的,还有4位残疾人士,经过考试选拔分别入职达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着力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及时兑现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管理,2012年至2021年底,全省共帮助95.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4000户。

    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是提升获得感最有力的手段。

    十年来,全省持续致力于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十年间免费办理求职登记1130.33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1868.69万人次。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全省“4+6”现代服务业之一。

    十年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基本建立,劳动者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紧盯企业职工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累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463万人次。实施2019—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1000万。

    十年来,大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就业安全感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1年,全省共查办欠薪案件2.9万件,为农民工追发工资等待遇49亿元。2021年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较2016年分别下降96%、94%、92%。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冠肺炎疫情等对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全国率先建立劳动关系通报约谈机制,有效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在全国率先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方案,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势见效。

    就业稳,有收入,心气顺,干劲足。劳动者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正有力支撑着全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蹄疾步稳笃定前行。(云飞 图片由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饭碗”稳民心暖,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 2022年10月16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全国同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招聘周活动。


    成都市在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开设“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区”。


    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工厂工作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就业取得四大成效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城乡就业格局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不断提高,“倒金字塔”形结构逐步形成。

    就业环境全面优化

    共减少征收失业保险费355.99亿元。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95.18万人,创办企业43.9万户。

    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753元增长为2021年的29080元,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内。

    “每个月工资有8000元左右,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家乡政府部门帮助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进安镇的袁杨琴已在浙江一家企业稳定工作近三年。

    “现在不仅有新房子,还有新工作,日子比以前好太多啦。”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退捕渔民周安逸感慨地说。退捕后,他们全家4口人搬进了水电气全通的新家,乡镇还为他们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感谢就业见习,帮我积累了工作经验。”何婷是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员工。2020年到2021年,大学毕业的她来到医院见习,期满后因表现优异被留用。

    “原来在家没事做,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在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的权秀芳在家附近找到了栽种盆栽有机蔬菜的工作,她感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从川西高原到川东丘陵,从川南经济区到川北地区,4个故事的主角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从就业中获得的温暖和幸福却极其相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一头连着国家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重要突出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年间,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结构和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为民生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

    时间见证努力,数据显示成绩。十年不懈奋斗,四川交出如下就业答卷——

    全省实现较为充分就业。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8.3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内,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全省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753元增长至2021年的29080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41.1∶25.3∶33.6调整为2021年的31.9∶23.5∶44.6,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不断提高,“倒金字塔”形结构逐步形成。

    就业环境全面优化。先后两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共减少征收失业保险费355.99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7.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9.6万人,带动就业91.1万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95.18万人,创办企业43.9万户,带动就业357.32万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一张积极回应人民期盼的就业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

    省委省政府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年年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列入对市(州)政府目标考核。十年来,先后两次充实扩大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投入累计超过300亿元。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健全完善全省促进就业机制体制。十年里,制定出台全省第一部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步入依法治理新时代,建立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就业创业促进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出台全省“十三五”“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为一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十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全省出台应对经济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等10余项阶段性政策,制定有关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就业扶贫、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等20余项专项政策,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综合管理办法,切实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年不懈奋斗,全省人民拥有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一张浸润着浓浓民生情怀的四川就业答卷,在不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持续绘就。

    多方合力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微观故事最温暖人心,也是努力奋斗最有力的例证。

    十年来,四川多部门联合聚力共促就业,这是众多生动事例中的一起——

    2022年5月,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等8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通过行业、中小微企业、紧缺工种专场招聘会,“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乡村招聘大集”定向招聘等,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十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30多个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促进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责任,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全省多项就业工作成为全国亮点。

    “如果当时没有健康证明,我就不可能顺利返厂。”绵阳市北川籍农民工张昌明回忆,2020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返乡过年的他无法按时返厂。一边是每月3000多元的房贷要还,一边是工作了15年的机械厂回不去,张昌明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当时,全省有2400余万农民工和张昌明一样返岗困难。关键时刻,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健康申报证明,并与广东、浙江等川籍农民工务工集中的省实行健康申报证明互认。人社、卫健、交通、航空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全国率先开通“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专列、专机,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张昌明第一时间办理了健康申报证明,顺利返回江苏省江阴市务工。

    2022年上半年,为扎实做好全省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确保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这一目标,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民政厅、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税务局、教育厅、省国资委以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纷纷结合自身职能,紧锣密鼓实施一揽子落实措施。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促进全省人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路上同心协力,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项又一项亮眼的成绩——

    在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中,全省171户企业62301名职工有序实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在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中,全省1.6万名退捕渔民中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在如期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分之二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实现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就业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四川锲而不舍促进就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在就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个人生活的变化,背后往往是时代的投影。

    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两大重点群体。他们个人生动的故事中,投映出全省系列温暖扎实的就业举措。

    “就业改变了我的家庭。”罗日哈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棉桠镇人。两年前,他用务工收入在盐源县城里买了一套新房,从以前村里住的土坯房到现在城里的楼房,就业让罗日哈有了改善住房的能力。十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像罗日哈一样的农民工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4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82万人;劳务收入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62亿元,增幅达170%。

    2022届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小谢,正在宜宾市翠屏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参加见习,为下一步找工作积累经验。十年来,为促进小谢一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省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成长计划,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十年来,全省共为66.6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组织8.6万名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帮助59.71万人实现就业。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始终是全省就业工作最深切的牵挂。

    2022年初,肢体四级残疾的夏玉芳经过考试选拔,成功入职达州市政协机关。当时和她一样幸运的,还有4位残疾人士,经过考试选拔分别入职达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着力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及时兑现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管理,2012年至2021年底,全省共帮助95.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4000户。

    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是提升获得感最有力的手段。

    十年来,全省持续致力于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十年间免费办理求职登记1130.33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1868.69万人次。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全省“4+6”现代服务业之一。

    十年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基本建立,劳动者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紧盯企业职工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累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463万人次。实施2019—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1000万。

    十年来,大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就业安全感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1年,全省共查办欠薪案件2.9万件,为农民工追发工资等待遇49亿元。2021年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较2016年分别下降96%、94%、92%。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冠肺炎疫情等对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全国率先建立劳动关系通报约谈机制,有效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在全国率先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方案,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势见效。

    就业稳,有收入,心气顺,干劲足。劳动者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正有力支撑着全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蹄疾步稳笃定前行。(云飞 图片由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