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博物馆为2500万川籍农民工而建
布展将从5月底开始,预计9月正式对外开放

  • 2022年05月24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蓝天白云下,五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拔地而起,屹立在广袤的田野中。

    “这是天府农博园的主场馆,四川农民工博物馆就在主场馆4号馆的二层和三层。”5月19日,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张凯钇介绍,农民工博物馆布展将从5月底开始,预计9月正式对外开放。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1978年到2021年,全省农民工人数从118万余人增长到2500余万人。为全面记录川籍农民工发展历程,传承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让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2020年,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开始在天府农博园内打造农民工博物馆。如今,农民工博物馆建造情况如何?未来博物馆将是怎样的?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座博物馆,记录农民工“川军”历史

    走进天府农博园主展馆4号馆,入口处是一面巨型LED透明屏。从透明屏下面的大门通道进入4号馆内,二楼三楼就是即将布展的农民工博物馆所在地。

    张凯钇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将达1800余平方米;将通过文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场景复原等方式,全面形象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川籍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历史。

    目前,四川常年有2500余万农民工在外务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十分之一。2020年,为全面记录川籍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四川农民工博物馆。2020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门成立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农民工博物馆建设。

    一年多来,经过数次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最终确定展陈方案。根据方案,农民工博物馆将分五个部分呈现,除了序厅和尾厅外,还细分了三个单元:前进的步伐——农民工发展历程;守望的温度——情暖农民工;劳动的光辉——最美农民工。

    “四川建设农民工博物馆,对于弘扬和传承农民工精神、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总策划哈晓斯认为,在我国的亿万农民工建设大军中,气势雄壮的农民工“川军”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是城乡劳动力市场流动就业的先行者,也是四川农村改革发展历史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362件展品,讲述农民工“川军”故事

    在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农民工博物馆附近的展品存放仓库。只见长长的三排铁架上,满满当当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收音机、磁带、传呼机、大哥大、风扇、水壶、饭盒、手电筒、信件等农民工在外生活物品,以及锯子、木锉、凿子、吹尘枪、分线机、缝包机、焊枪、安全帽、炉前防护罩等生产工具。

    “这些展品绝大部分是从省内21市(州)征集而来,也有极个别展品是通过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征集而来。”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公共事务部副部长黄潇介绍,目前已征集到3362件展品。这些展品全面记录了川籍农民工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品背后,是农民工不畏艰辛对幸福生活的奋斗。上世纪80年代,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十分难买。1983年春节,为了能坐火车回四川老家过年,宜宾市高大岗的父亲提前20多天托人帮忙,订到了一张从上海开往重庆的火车票。那年春节,因为有车票,父亲将自己200多斤重的行李和在上海建筑工地上捡拾准备带回家做护窗的钢筋,全部艰难地带回了四川老家。如今,高大岗将当年由上海铁路局出具的那张珍贵的火车票订票收据,捐赠给了农民工博物馆。

    这些展品,都将在农民工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后期,我们还将通过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建线上农民工博物馆,运用已征集到的实物展品,在线上讲故事述历史。”张凯钇表示,四川力争将农民工博物馆打造成亲民、互动、公开的城市窗口。记者 刘春华

    【再回首】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常年约有2500万农民工在外务工。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先后制定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服务保障农民工机制体制,坚持就业增收和返乡创业服务并重,常态化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十大专项行动”“送慰问、送文化”等“十送”服务。

    【未来愿景】

    去年7月,我到天府农博园打工,干活干得最多的就是4号馆。今年春节前,省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农博园来慰问农民工。通过他们介绍,我才晓得4号馆里要建一个农民工博物馆。能给农民工建个博物馆,我觉得非常了不起,而且能亲自参与修建博物馆,我也觉得很骄傲。听说这个博物馆里将来可以自己录播自己的故事,并且可把故事放给其他参观者听,到时我想录播我修博物馆的故事。

    ——成都市新津区农民工刘高全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独特的经济社会现象,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标志性的“新生事物”。农民工博物馆展陈的内容,也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从交通方式看,早期的农民工“川军”出川坐绿皮火车要几天几夜才到达目的地,现在有高铁、高速公路、飞机,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从流动方向看,早期农民工“川军”向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流动,到本世纪初,流动方向产生质的变化,省内流动人数首次超过跨省流动人数。这说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农民工“川军”流动的半径逐渐缩小。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川军”已融入所在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见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总策划哈晓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农民工博物馆为2500万川籍农民工而建
    布展将从5月底开始,预计9月正式对外开放

  • 2022年05月24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蓝天白云下,五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拔地而起,屹立在广袤的田野中。

    “这是天府农博园的主场馆,四川农民工博物馆就在主场馆4号馆的二层和三层。”5月19日,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张凯钇介绍,农民工博物馆布展将从5月底开始,预计9月正式对外开放。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1978年到2021年,全省农民工人数从118万余人增长到2500余万人。为全面记录川籍农民工发展历程,传承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让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2020年,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开始在天府农博园内打造农民工博物馆。如今,农民工博物馆建造情况如何?未来博物馆将是怎样的?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座博物馆,记录农民工“川军”历史

    走进天府农博园主展馆4号馆,入口处是一面巨型LED透明屏。从透明屏下面的大门通道进入4号馆内,二楼三楼就是即将布展的农民工博物馆所在地。

    张凯钇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将达1800余平方米;将通过文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场景复原等方式,全面形象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川籍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历史。

    目前,四川常年有2500余万农民工在外务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十分之一。2020年,为全面记录川籍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四川农民工博物馆。2020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门成立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农民工博物馆建设。

    一年多来,经过数次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最终确定展陈方案。根据方案,农民工博物馆将分五个部分呈现,除了序厅和尾厅外,还细分了三个单元:前进的步伐——农民工发展历程;守望的温度——情暖农民工;劳动的光辉——最美农民工。

    “四川建设农民工博物馆,对于弘扬和传承农民工精神、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总策划哈晓斯认为,在我国的亿万农民工建设大军中,气势雄壮的农民工“川军”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是城乡劳动力市场流动就业的先行者,也是四川农村改革发展历史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362件展品,讲述农民工“川军”故事

    在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农民工博物馆附近的展品存放仓库。只见长长的三排铁架上,满满当当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收音机、磁带、传呼机、大哥大、风扇、水壶、饭盒、手电筒、信件等农民工在外生活物品,以及锯子、木锉、凿子、吹尘枪、分线机、缝包机、焊枪、安全帽、炉前防护罩等生产工具。

    “这些展品绝大部分是从省内21市(州)征集而来,也有极个别展品是通过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征集而来。”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公共事务部副部长黄潇介绍,目前已征集到3362件展品。这些展品全面记录了川籍农民工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品背后,是农民工不畏艰辛对幸福生活的奋斗。上世纪80年代,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十分难买。1983年春节,为了能坐火车回四川老家过年,宜宾市高大岗的父亲提前20多天托人帮忙,订到了一张从上海开往重庆的火车票。那年春节,因为有车票,父亲将自己200多斤重的行李和在上海建筑工地上捡拾准备带回家做护窗的钢筋,全部艰难地带回了四川老家。如今,高大岗将当年由上海铁路局出具的那张珍贵的火车票订票收据,捐赠给了农民工博物馆。

    这些展品,都将在农民工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后期,我们还将通过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建线上农民工博物馆,运用已征集到的实物展品,在线上讲故事述历史。”张凯钇表示,四川力争将农民工博物馆打造成亲民、互动、公开的城市窗口。记者 刘春华

    【再回首】

    四川是农民工大省,常年约有2500万农民工在外务工。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先后制定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服务保障农民工机制体制,坚持就业增收和返乡创业服务并重,常态化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十大专项行动”“送慰问、送文化”等“十送”服务。

    【未来愿景】

    去年7月,我到天府农博园打工,干活干得最多的就是4号馆。今年春节前,省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农博园来慰问农民工。通过他们介绍,我才晓得4号馆里要建一个农民工博物馆。能给农民工建个博物馆,我觉得非常了不起,而且能亲自参与修建博物馆,我也觉得很骄傲。听说这个博物馆里将来可以自己录播自己的故事,并且可把故事放给其他参观者听,到时我想录播我修博物馆的故事。

    ——成都市新津区农民工刘高全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独特的经济社会现象,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标志性的“新生事物”。农民工博物馆展陈的内容,也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从交通方式看,早期的农民工“川军”出川坐绿皮火车要几天几夜才到达目的地,现在有高铁、高速公路、飞机,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从流动方向看,早期农民工“川军”向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流动,到本世纪初,流动方向产生质的变化,省内流动人数首次超过跨省流动人数。这说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农民工“川军”流动的半径逐渐缩小。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川军”已融入所在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见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总策划哈晓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