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代表参观德阳四个点位
这些点位透露了哪些新信号?

  • 2023年03月24日 07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3月21日,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万亩油菜花盛开。王攀 摄

    聚焦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

    德阳广汉市

    “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

    示范区涵盖广汉市连山镇、金鱼镇,小麦种植面积1.3万亩。近年来,示范区全面推行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种植,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2022年示范区小麦百亩规模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创造西南麦区新纪录。

    德阳广汉市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现有社会化服务主体369家、各类农业机械7000余台(套)。针对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共形成服务菜单5张,提供服务项目40余项。年服务面积超145万亩次、覆盖小农户90%以上。

    德阳旌阳区

    “天府菜油”万亩油菜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是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10万亩。园区以“早播秋发”“单株育苗移栽”“一促四防”“二段机收”等育种、种植技术促增收。同时,通过发展时令蔬菜、观光赏花等业态带动园区农民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德阳旌阳区

    旌耘油菜五星油坊

    位于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兼具榨油和农事研学实践体验基地等功能。油坊采取“村集体投资建、专合社组织种、企业负责管”的建设运营模式。年产菜籽油300余吨,年利润110余万元。通过“租金收入+研学引流”的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

    3月23日,春分刚过,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德阳市召开。这是今年以来,召开的首个全国性“三农”领域现场会。

    会议召开前,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参观了德阳广汉市和旌阳区的四个点位。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年,这些点位透露了哪些新信号?

    信号一 守牢建好“天府良田”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守牢建好天府良田被列为首要任务。

    如何“守牢”和“建好”?“在这里,能够查到全区每一块耕地的‘身份证’。”在参观旌阳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的耕地监管平台时,旌阳区德新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姚海峰的一句话,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这些“耕地身份证”是咋形成的?又有哪些用处?旌阳区副区长陈然介绍,平台是由旌阳区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合作研发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整合国土“三调”、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确权、土地流转等数据,精准掌握各类农用地性质、分布、质量等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旌阳全区42.9万亩耕地、41.4万个地块统一编码,并关联经营主体、权属变更登记等信息,清楚了解“地在哪”“谁的地”“谁在种”,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不只是“守牢”,参观点位也为“建好”提供了参考。

    “截至去年,全市水稻、小麦平均亩产连续5年四川第一。”参观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时,广汉市委书记王锐的一席话,让不少人追问:在去年极端高温干旱“烤”验之下,广汉是如何实现单产破纪录的?

    王锐解释,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内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从而把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近年来,广汉通过“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实施”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38.68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94.23%。根据测算,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广汉市的耕地质量等级、耕地有效灌溉率和机械化率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值。

    信号二 抓好粮食供给“头等大事”

    “‘粮味’很浓。”参观结束时,有代表看出了参观线路安排的门道:4个参观点位,均与粮油生产相关。

    那么,各点位呈现了哪些抓好粮食生产的经验做法?

    压责任,是广汉的秘诀。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广汉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人包片、县级干部包镇、行业部门及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四包”粮食生产责任制。在对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考核时,将粮食播面和产量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和“一票优先”。

    刚性压力之下,过去3年,广汉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73亿元保障粮食生产,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2%。而过去十年,广汉先后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推广良种与良法,则是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带来的启示。

    “我们常年驻扎广汉。”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示范区设立小麦专家大院开始,已先后有100余项科研项目在这里落户。其间,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在这里诞生、示范和推广。单是专家大院,过去5年就为当地培养高素质农民2300多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0多名。目前,示范区内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100%。

    统计显示,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去年,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每亩净利润四五百元,均位居全国南方小麦产区第一方阵。

    信号三 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支撑

    有了良田,也管住了用途。那么,种田由谁来支撑?

    参观点位给出的答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业企业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光是栽秧一项,我们的服务能为每亩地节约成本90元,也避免了耕地撂荒。”在参观广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时,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监事长杨萍细数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的好处。

    杨萍介绍,专合社现有成员152名,各类农业机械220台(套),可提供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以及相关的耕、种、管、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服务。单是去年,专合社就服务耕地20万亩次。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参观点位旌阳区旌耘油菜五星油坊,与会者也发现:这个坐落在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面向普通种植户的油菜籽加工生产线,能够直接服务农户,可带动当地油菜种植户每亩油菜增收120元—200元。

    但在参观代表们看来,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社会化服务,除了增产增收外,还能实现土地增效、适度规模经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

    事实也是如此。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撂荒地存量已接近消除;全市承包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5.1%,比2013年前高出近20个百分点;去年,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98%,位居全省前列。

    “这增加了我们大面积试点和推广的信心。”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四川将在全省1000个村示范推广“大托管”模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构建“县为农服务中心+乡为农服务站+村为农服务员”三级服务链。(记者 王成栋 燕巧 阚莹莹 曹凘源)

    农业故事

    示范区里的“90后”:

    “种粮,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

    3月21日,位于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广汉市钰意家庭农场,随着一架无人植保机降落,“90后”农场负责人刘健种植的600亩小麦完成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喷药。

    “一个人、一架无人植保机,一天半时间,就能喷完600亩麦子,比以前种200亩都轻松。”刘健说。这一变化,正是广汉市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广汉市在“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全面推行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种植,以“吨半粮”建设为目标,推广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2022年,示范区小麦百亩规模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创造西南麦区新纪录;水稻百亩规模平均亩产则超过800公斤。

    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节本增效也愈加明显:2022年,示范区小麦每亩节约成本124元、增收118元,相当于每亩多赚242元。

    节本,主要节约的是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刘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自己的农机停放库。现在,靠着家里的4个劳动力,忙时再聘请两名临时工,就能把整个农场运转起来。与此同时,正在示范区内推广的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能在免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复杂条件下,一次性作业完成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节肥、节种效果显著。

    增收,重点增加的是粮食产量。长期在广汉市进行小麦种植技术指导的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这个水平已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种粮大户小麦平均亩产可达五六百公斤,每亩净利润四五百元。

    不仅如此,像刘健这样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还自己琢磨起了新技术、新机械。前几年,为了让免耕带旋播种机更适应自家田块“更湿更粘”的情况,刘健对机器进行了一番改造,“改造后的播种机前进时带起的黏土更少,播种效率更高。”

    刘健发现,周围和他年龄相近的种粮大户在慢慢变多。这位“90后”不禁感叹:“种粮,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记者 阚莹莹

    旌耘油菜五星油坊

    “古法”与“新器”碰撞出消费新模式

    3月22日,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尽情绽放。

    目前,该园区油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去年1月成功创建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万亩的油菜不仅让这里成为高颜值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带火了油菜田旁边的旌耘油菜五星油坊。即使在工作日的下午,依然可以看到大量游客寻着花色美景和油香来这里观光。

    还未走进旌耘油菜五星油坊院门,已经可以闻到浓浓的菜籽油香。走进院内,迎面相对的便是呈“7”字形的榨油车间。这是油坊内的现代工艺生产区,透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清楚看到油菜籽从清选、炒籽、压榨到水化、沉淀过滤,再到罐装的完整生产流程。

    “村集体、合作社、承租方三方成立公司,利用现代化设备榨油盈利。”德新镇党委书记潘航介绍,这种现代化榨油方式,全年产量在300余吨,年销售收入700余万元,利润110万余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

    就在这套日产2.5吨菜籽油现代化设备的隔壁,还有一套日产量仅50斤菜籽油的榨油设备。

    这是一套复制的传统榨油设备,灶台上的铁锅留有余温,石碾上堆放着已经碾碎的油菜籽,等待蒸熟、包饼。榨油用的压榨设备全部是木质结构,通过捶打油尖,将楔子楔入,金黄色的油就被榨了出来,通过木槽流进油桶。

    产量仅为现代化榨油设备的1%,为何还要保留?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整个木制榨油法过程,我们在作坊的墙壁上分步骤绘制了每一道操作工序,让游客可以体验古法榨油的乐趣。”潘航表示,保留古法技艺的目的并非为了产出,而是希望通过发展研学文旅,来留住乡愁,传承传统农耕文化。

    记者了解到,旌耘油菜五星油坊的土地属于村上的建设用地,油坊主体建筑包括产线、设备等均由政府出资,委托村集体进行建设代管,最终收益归村集体所有。除了在油菜花田拍照打卡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在这里付费体验古法榨油。过去单纯靠榨油卖油盈利的经营模式,正在向文旅消费新模式转变。(记者 曹凘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代表参观德阳四个点位
    这些点位透露了哪些新信号?

  • 2023年03月24日 07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3月21日,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万亩油菜花盛开。王攀 摄

    聚焦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

    德阳广汉市

    “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

    示范区涵盖广汉市连山镇、金鱼镇,小麦种植面积1.3万亩。近年来,示范区全面推行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种植,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2022年示范区小麦百亩规模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创造西南麦区新纪录。

    德阳广汉市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现有社会化服务主体369家、各类农业机械7000余台(套)。针对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共形成服务菜单5张,提供服务项目40余项。年服务面积超145万亩次、覆盖小农户90%以上。

    德阳旌阳区

    “天府菜油”万亩油菜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是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10万亩。园区以“早播秋发”“单株育苗移栽”“一促四防”“二段机收”等育种、种植技术促增收。同时,通过发展时令蔬菜、观光赏花等业态带动园区农民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德阳旌阳区

    旌耘油菜五星油坊

    位于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兼具榨油和农事研学实践体验基地等功能。油坊采取“村集体投资建、专合社组织种、企业负责管”的建设运营模式。年产菜籽油300余吨,年利润110余万元。通过“租金收入+研学引流”的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

    3月23日,春分刚过,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德阳市召开。这是今年以来,召开的首个全国性“三农”领域现场会。

    会议召开前,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参观了德阳广汉市和旌阳区的四个点位。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年,这些点位透露了哪些新信号?

    信号一 守牢建好“天府良田”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守牢建好天府良田被列为首要任务。

    如何“守牢”和“建好”?“在这里,能够查到全区每一块耕地的‘身份证’。”在参观旌阳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的耕地监管平台时,旌阳区德新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姚海峰的一句话,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这些“耕地身份证”是咋形成的?又有哪些用处?旌阳区副区长陈然介绍,平台是由旌阳区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合作研发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整合国土“三调”、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确权、土地流转等数据,精准掌握各类农用地性质、分布、质量等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旌阳全区42.9万亩耕地、41.4万个地块统一编码,并关联经营主体、权属变更登记等信息,清楚了解“地在哪”“谁的地”“谁在种”,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不只是“守牢”,参观点位也为“建好”提供了参考。

    “截至去年,全市水稻、小麦平均亩产连续5年四川第一。”参观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时,广汉市委书记王锐的一席话,让不少人追问:在去年极端高温干旱“烤”验之下,广汉是如何实现单产破纪录的?

    王锐解释,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内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从而把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近年来,广汉通过“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实施”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38.68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94.23%。根据测算,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广汉市的耕地质量等级、耕地有效灌溉率和机械化率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值。

    信号二 抓好粮食供给“头等大事”

    “‘粮味’很浓。”参观结束时,有代表看出了参观线路安排的门道:4个参观点位,均与粮油生产相关。

    那么,各点位呈现了哪些抓好粮食生产的经验做法?

    压责任,是广汉的秘诀。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广汉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人包片、县级干部包镇、行业部门及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四包”粮食生产责任制。在对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考核时,将粮食播面和产量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和“一票优先”。

    刚性压力之下,过去3年,广汉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73亿元保障粮食生产,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2%。而过去十年,广汉先后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推广良种与良法,则是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带来的启示。

    “我们常年驻扎广汉。”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示范区设立小麦专家大院开始,已先后有100余项科研项目在这里落户。其间,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在这里诞生、示范和推广。单是专家大院,过去5年就为当地培养高素质农民2300多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0多名。目前,示范区内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100%。

    统计显示,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去年,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每亩净利润四五百元,均位居全国南方小麦产区第一方阵。

    信号三 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支撑

    有了良田,也管住了用途。那么,种田由谁来支撑?

    参观点位给出的答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业企业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光是栽秧一项,我们的服务能为每亩地节约成本90元,也避免了耕地撂荒。”在参观广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时,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监事长杨萍细数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的好处。

    杨萍介绍,专合社现有成员152名,各类农业机械220台(套),可提供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以及相关的耕、种、管、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服务。单是去年,专合社就服务耕地20万亩次。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参观点位旌阳区旌耘油菜五星油坊,与会者也发现:这个坐落在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面向普通种植户的油菜籽加工生产线,能够直接服务农户,可带动当地油菜种植户每亩油菜增收120元—200元。

    但在参观代表们看来,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社会化服务,除了增产增收外,还能实现土地增效、适度规模经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

    事实也是如此。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撂荒地存量已接近消除;全市承包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5.1%,比2013年前高出近20个百分点;去年,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98%,位居全省前列。

    “这增加了我们大面积试点和推广的信心。”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四川将在全省1000个村示范推广“大托管”模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构建“县为农服务中心+乡为农服务站+村为农服务员”三级服务链。(记者 王成栋 燕巧 阚莹莹 曹凘源)

    农业故事

    示范区里的“90后”:

    “种粮,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

    3月21日,位于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广汉市钰意家庭农场,随着一架无人植保机降落,“90后”农场负责人刘健种植的600亩小麦完成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喷药。

    “一个人、一架无人植保机,一天半时间,就能喷完600亩麦子,比以前种200亩都轻松。”刘健说。这一变化,正是广汉市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广汉市在“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全面推行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种植,以“吨半粮”建设为目标,推广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2022年,示范区小麦百亩规模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创造西南麦区新纪录;水稻百亩规模平均亩产则超过800公斤。

    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节本增效也愈加明显:2022年,示范区小麦每亩节约成本124元、增收118元,相当于每亩多赚242元。

    节本,主要节约的是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刘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自己的农机停放库。现在,靠着家里的4个劳动力,忙时再聘请两名临时工,就能把整个农场运转起来。与此同时,正在示范区内推广的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能在免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复杂条件下,一次性作业完成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节肥、节种效果显著。

    增收,重点增加的是粮食产量。长期在广汉市进行小麦种植技术指导的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这个水平已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种粮大户小麦平均亩产可达五六百公斤,每亩净利润四五百元。

    不仅如此,像刘健这样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还自己琢磨起了新技术、新机械。前几年,为了让免耕带旋播种机更适应自家田块“更湿更粘”的情况,刘健对机器进行了一番改造,“改造后的播种机前进时带起的黏土更少,播种效率更高。”

    刘健发现,周围和他年龄相近的种粮大户在慢慢变多。这位“90后”不禁感叹:“种粮,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记者 阚莹莹

    旌耘油菜五星油坊

    “古法”与“新器”碰撞出消费新模式

    3月22日,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尽情绽放。

    目前,该园区油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去年1月成功创建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万亩的油菜不仅让这里成为高颜值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带火了油菜田旁边的旌耘油菜五星油坊。即使在工作日的下午,依然可以看到大量游客寻着花色美景和油香来这里观光。

    还未走进旌耘油菜五星油坊院门,已经可以闻到浓浓的菜籽油香。走进院内,迎面相对的便是呈“7”字形的榨油车间。这是油坊内的现代工艺生产区,透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清楚看到油菜籽从清选、炒籽、压榨到水化、沉淀过滤,再到罐装的完整生产流程。

    “村集体、合作社、承租方三方成立公司,利用现代化设备榨油盈利。”德新镇党委书记潘航介绍,这种现代化榨油方式,全年产量在300余吨,年销售收入700余万元,利润110万余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

    就在这套日产2.5吨菜籽油现代化设备的隔壁,还有一套日产量仅50斤菜籽油的榨油设备。

    这是一套复制的传统榨油设备,灶台上的铁锅留有余温,石碾上堆放着已经碾碎的油菜籽,等待蒸熟、包饼。榨油用的压榨设备全部是木质结构,通过捶打油尖,将楔子楔入,金黄色的油就被榨了出来,通过木槽流进油桶。

    产量仅为现代化榨油设备的1%,为何还要保留?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整个木制榨油法过程,我们在作坊的墙壁上分步骤绘制了每一道操作工序,让游客可以体验古法榨油的乐趣。”潘航表示,保留古法技艺的目的并非为了产出,而是希望通过发展研学文旅,来留住乡愁,传承传统农耕文化。

    记者了解到,旌耘油菜五星油坊的土地属于村上的建设用地,油坊主体建筑包括产线、设备等均由政府出资,委托村集体进行建设代管,最终收益归村集体所有。除了在油菜花田拍照打卡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在这里付费体验古法榨油。过去单纯靠榨油卖油盈利的经营模式,正在向文旅消费新模式转变。(记者 曹凘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0.jpg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