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四川新型工业化|三问方位:我们为什么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

  • 2023年06月19日 08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人类贴近地表的高速飞驰,由一座因花命名的城市保障轨迹。四川攀枝花,中国高速铁路钢轨七成以上产自这里,中国出口的高端钢轨七成以这里为起点奔向全球。即将开通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钢轨全部来自这里。

    从历史深处走来,成立于1965年的攀钢,依然如钢花般绚烂。最近频传好消息:高端钛合金无缝管首次供货,高温合金产品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热冲压钢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动力电池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长江头”宜宾的风向已影响全国。总投资560亿元的四川时代项目,去年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8,装车量占全国近1/4。

    到空中去,到空天去,成都发力航空航天产业,建设大飞机示范产业园,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构建全国领先的“卫星+”产业发展高地……站高谋远兴产业,才能更好托举城市未来。

    回望过去、审视当下、放眼将来,无数切片、场景、分析,都在述说一个道理:四川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建设现代化四川的“主引擎”在新型工业化。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四川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等重要判断,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新型工业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中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纵向看历程

    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

    前不久,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为大飞机提供电源保障的主蓄电池组和APU蓄电池组,由四川长虹研制。

    长虹彩电、长虹空调、长虹美菱冰箱,中国家用电器突进史一定绕不过长虹。上世纪90年代,长虹带动国产彩电抢回国内中低端彩电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长虹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助下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56项”中落户四川的,还有国营锦江电机厂、国营新兴仪器厂、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国营第七八三厂(九洲电器)等。它们有些已在历史进程中定格为“国家工业遗址”,有些在变革中不断自我超越,至今依然是四川工业战线的主力。

    研究者认为,从“一五”到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通盘考虑把以交通、工业为代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四川,展现了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对工业化的重视,也凸显了四川作为战略大后方的重要地位。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随着上千家企业、科研单位从沿海迁入——攀枝花有攀钢,自贡有东锅,泸州有泸天化、长江起重机厂,德阳有东电、东汽、二重。这些近乎“一厂兴一城”的工业项目,改变了四川以白糖、白纸、白盐“三白”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个视角耐人寻味: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受内陆地理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后来被多个省份超越。到2015年,四川重返全国第六。人们不禁要问:40年来是什么主导“沉浮”?

    以人为镜,可以观己。浙江从全国排名12位起步,一路崛起、一路超越,GDP至今已连续27年居全国第四。浙江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强工业,其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47亿元增至2022年的2.8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从2.9%提升至7.17%。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可以说,四川重返第六的过程,就是在调结构中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的过程。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四川率先实行工业企业扩权试点,以“让权放利”为核心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才有了国营宁江机床厂(现为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在《人民日报》刊登推销产品广告的创举。

    1984年,四川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00亿元,1994年超过500亿元,1997年超过1000亿元;在产业结构上,一产占比降至30%以下,二产升至40%以上,划出“工业兴、四川兴”的曲线。

    但与走在前列的沿海省份相比,四川工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在世纪之交,广东已现“世界工厂”气象,几度上演“东莞堵车,全球缺货”。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51.1∶38.5,同期四川工业增加值不到广东省的1/3。

    党中央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转变重大战略布局思路,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为四川追赶跨越创造了机遇。

    随后,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时至今日,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41个工业大类齐备的工业体系。到2021年,纳入全国统计的591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生产480种,产品生产面81.2%。四川对保障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增强国家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更为突出。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是赋予川渝两省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历史重任。四川工业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布局中,进一步获得长足发展。

    从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到全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全省工业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6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08%。

    一批“四川造”为人津津乐道:白酒产量、销售收入约占全国1/2,鱼子酱产量占全球12%;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居全国第一,全国60%核电产品、50%大型电站铸锻件、40%水电机组由四川供应;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全球近一半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产。

    横向看坐标

    新征程发力实体经济

    小酥肉单品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肥肠新品9个月销售1.3亿元,新希望集团去年新的营收增长点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四川预制菜产业培育展现新气象:绵阳颁发全市首张预制菜生产许可证,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预制菜学院,遂宁举办中国(川渝)预制菜产业大会。

    预制菜产业蓬勃兴起,鲜活印证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作用:一头连着推进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群众需求,以工业化思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着无限可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迈步新征程,一个共识深入人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以制造业为最核心、最主体部分的实体经济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必须在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向更加强大,带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发展模式,纷纷重启“再工业化”“再制造化”进程,加强在产业高端领域布局和争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供应链、产业链造成冲击。这些都说明,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分紧迫。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制造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所处方位的判断,影响认识和决策。

    紧要关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

    工业化率是反映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后,保持足够长时间的充分发展,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2011年,四川工业化率达到40.9%的峰值,仅两年就回落到40%以下,到2021年降至28.6%。10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3个百分点。而国内部分省份的工业化率峰值在60%左右。如果以工业化率超过40%的持续时间计算,广东保持了24年。2021年江苏工业化率仍在38%以上。

    四川新型工业化空间巨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四川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的目标;作为推动GDP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的坚强支撑,四川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届时要突破10万亿元。

    省委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型工业化被摆在“主引擎”位置。就在2022年,四川工业化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不要小看“0.2”,这意味着四川迈出了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的关键一步。

    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靠新型工业化驱动;破解发展不均衡难题,路径也指向新型工业化。

    去年,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遂宁射洪市首次入围。射洪地处川中丘区,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座工业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55.1∶29.5。

    看传统产业,射洪有以四川沱牌舍得集团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其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天齐锂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及亚洲第一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借助规划锂电新材料、食品饮料、能源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射洪树立了在成渝中部地区率先进入县域经济“千亿俱乐部”的雄心壮志。

    一县(市、区)如此,市(州)、区域更如此。翻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市(州)经济总量排名变化,实现升位的宜宾、泸州、遂宁等市,以及2020年GDP超过3000亿元的绵阳,均是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泸州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约5600亿元、年均增长15.3%,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由29.3%提升至42.9%。绵阳先后引进京东方、惠科等百亿级以上工业项目,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宜宾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内江装备制造步入全国第一方阵,自贡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一飞冲天”……产业力量支撑川南经济区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2022年,川南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7亿元,占全省比重约16.4%。

    内向看潜能

    突出工业主导建经济强省

    今年4月,达州市宣汉县与四川金海马实业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达州今年以来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该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月,成都举行2023成都市招商引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下中国航发成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基地、上海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商用车智造全球总部等2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788.5亿元。

    2月,乐山启动“制造业招商引资三年大会战”,锚定未来三年招商超2500亿元目标。近年来,有7家全球晶硅光伏头部企业,通过投资或参股方式落户乐山。陆续投产的项目,为全球市场贡献了1/4的硅料。

    1月,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推进项目423个,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现代产业、教育卫生、城市更新等领域。

    在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工业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服务全国大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时不我待”。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与排名第五的河南相比,2022年我省工业增加值与之差距3100多亿元;与排名第七的湖北相比,我省工业增加值虽与之相差不大,但制造业增加值却落后1600亿元左右。排名第八的福建,工业增加值甚至已与河南不相上下。

    不难看出,我省是十个经济大省中少数几个工业排名与GDP排名错序的省份,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抵近的考验。而且,“领跑者”正加力加劲,占据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宝座20多年的广东,发出“制造业当家”强音,出台一系列举措向着制造强省挺进。

    压力即是动力,差距即是潜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日前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川有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数量与江苏10席、广东7席相比,明显偏少。

    攥指成拳精准发力,我省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产业,集中资源力量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六大优势产业细分领域看,新型显示、清洁能源装备、白酒产业等正向着世界级产业成长,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加快奔向国家级产业;钒钛、稀土、锂电、晶硅光伏等,助推四川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者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能体现创新驱动特征,对于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初,我省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在9个市,包括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绵阳无人机产业集群、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等。乐山投资20亿元,在夹江规划布局2平方公里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即落地在夹江。

    研究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着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开辟产业新赛道而去,必将培养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也是四川新型工业化亟待补齐的短板所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远远低于江苏、浙江等省份。

    今年以来,四川在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以制造业承载科技创新方面颇具看点,尤其是5月揭牌的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将聚焦先进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目标宏远,战鼓催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四川掀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崭新篇章。

    6月上旬,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6月底,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迎来八方宾客。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的四川与海内外共享新型工业化机遇。(记者 张守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问四川新型工业化|三问方位:我们为什么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

  • 2023年06月19日 08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人类贴近地表的高速飞驰,由一座因花命名的城市保障轨迹。四川攀枝花,中国高速铁路钢轨七成以上产自这里,中国出口的高端钢轨七成以这里为起点奔向全球。即将开通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钢轨全部来自这里。

    从历史深处走来,成立于1965年的攀钢,依然如钢花般绚烂。最近频传好消息:高端钛合金无缝管首次供货,高温合金产品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热冲压钢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动力电池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长江头”宜宾的风向已影响全国。总投资560亿元的四川时代项目,去年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8,装车量占全国近1/4。

    到空中去,到空天去,成都发力航空航天产业,建设大飞机示范产业园,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构建全国领先的“卫星+”产业发展高地……站高谋远兴产业,才能更好托举城市未来。

    回望过去、审视当下、放眼将来,无数切片、场景、分析,都在述说一个道理:四川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建设现代化四川的“主引擎”在新型工业化。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四川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等重要判断,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新型工业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中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纵向看历程

    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

    前不久,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为大飞机提供电源保障的主蓄电池组和APU蓄电池组,由四川长虹研制。

    长虹彩电、长虹空调、长虹美菱冰箱,中国家用电器突进史一定绕不过长虹。上世纪90年代,长虹带动国产彩电抢回国内中低端彩电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长虹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助下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56项”中落户四川的,还有国营锦江电机厂、国营新兴仪器厂、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国营第七八三厂(九洲电器)等。它们有些已在历史进程中定格为“国家工业遗址”,有些在变革中不断自我超越,至今依然是四川工业战线的主力。

    研究者认为,从“一五”到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通盘考虑把以交通、工业为代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四川,展现了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对工业化的重视,也凸显了四川作为战略大后方的重要地位。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随着上千家企业、科研单位从沿海迁入——攀枝花有攀钢,自贡有东锅,泸州有泸天化、长江起重机厂,德阳有东电、东汽、二重。这些近乎“一厂兴一城”的工业项目,改变了四川以白糖、白纸、白盐“三白”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个视角耐人寻味: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受内陆地理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后来被多个省份超越。到2015年,四川重返全国第六。人们不禁要问:40年来是什么主导“沉浮”?

    以人为镜,可以观己。浙江从全国排名12位起步,一路崛起、一路超越,GDP至今已连续27年居全国第四。浙江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强工业,其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47亿元增至2022年的2.8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从2.9%提升至7.17%。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可以说,四川重返第六的过程,就是在调结构中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的过程。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四川率先实行工业企业扩权试点,以“让权放利”为核心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才有了国营宁江机床厂(现为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在《人民日报》刊登推销产品广告的创举。

    1984年,四川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00亿元,1994年超过500亿元,1997年超过1000亿元;在产业结构上,一产占比降至30%以下,二产升至40%以上,划出“工业兴、四川兴”的曲线。

    但与走在前列的沿海省份相比,四川工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在世纪之交,广东已现“世界工厂”气象,几度上演“东莞堵车,全球缺货”。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51.1∶38.5,同期四川工业增加值不到广东省的1/3。

    党中央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转变重大战略布局思路,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为四川追赶跨越创造了机遇。

    随后,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时至今日,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41个工业大类齐备的工业体系。到2021年,纳入全国统计的591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生产480种,产品生产面81.2%。四川对保障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增强国家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更为突出。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是赋予川渝两省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历史重任。四川工业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布局中,进一步获得长足发展。

    从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到全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全省工业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6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08%。

    一批“四川造”为人津津乐道:白酒产量、销售收入约占全国1/2,鱼子酱产量占全球12%;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居全国第一,全国60%核电产品、50%大型电站铸锻件、40%水电机组由四川供应;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全球近一半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产。

    横向看坐标

    新征程发力实体经济

    小酥肉单品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肥肠新品9个月销售1.3亿元,新希望集团去年新的营收增长点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四川预制菜产业培育展现新气象:绵阳颁发全市首张预制菜生产许可证,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预制菜学院,遂宁举办中国(川渝)预制菜产业大会。

    预制菜产业蓬勃兴起,鲜活印证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作用:一头连着推进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群众需求,以工业化思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着无限可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迈步新征程,一个共识深入人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以制造业为最核心、最主体部分的实体经济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必须在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向更加强大,带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发展模式,纷纷重启“再工业化”“再制造化”进程,加强在产业高端领域布局和争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供应链、产业链造成冲击。这些都说明,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分紧迫。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制造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所处方位的判断,影响认识和决策。

    紧要关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

    工业化率是反映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后,保持足够长时间的充分发展,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2011年,四川工业化率达到40.9%的峰值,仅两年就回落到40%以下,到2021年降至28.6%。10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3个百分点。而国内部分省份的工业化率峰值在60%左右。如果以工业化率超过40%的持续时间计算,广东保持了24年。2021年江苏工业化率仍在38%以上。

    四川新型工业化空间巨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四川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的目标;作为推动GDP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的坚强支撑,四川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届时要突破10万亿元。

    省委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型工业化被摆在“主引擎”位置。就在2022年,四川工业化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不要小看“0.2”,这意味着四川迈出了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的关键一步。

    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靠新型工业化驱动;破解发展不均衡难题,路径也指向新型工业化。

    去年,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遂宁射洪市首次入围。射洪地处川中丘区,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座工业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55.1∶29.5。

    看传统产业,射洪有以四川沱牌舍得集团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其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天齐锂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及亚洲第一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借助规划锂电新材料、食品饮料、能源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射洪树立了在成渝中部地区率先进入县域经济“千亿俱乐部”的雄心壮志。

    一县(市、区)如此,市(州)、区域更如此。翻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市(州)经济总量排名变化,实现升位的宜宾、泸州、遂宁等市,以及2020年GDP超过3000亿元的绵阳,均是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泸州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约5600亿元、年均增长15.3%,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由29.3%提升至42.9%。绵阳先后引进京东方、惠科等百亿级以上工业项目,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宜宾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内江装备制造步入全国第一方阵,自贡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一飞冲天”……产业力量支撑川南经济区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2022年,川南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7亿元,占全省比重约16.4%。

    内向看潜能

    突出工业主导建经济强省

    今年4月,达州市宣汉县与四川金海马实业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达州今年以来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该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月,成都举行2023成都市招商引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下中国航发成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基地、上海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商用车智造全球总部等2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788.5亿元。

    2月,乐山启动“制造业招商引资三年大会战”,锚定未来三年招商超2500亿元目标。近年来,有7家全球晶硅光伏头部企业,通过投资或参股方式落户乐山。陆续投产的项目,为全球市场贡献了1/4的硅料。

    1月,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推进项目423个,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现代产业、教育卫生、城市更新等领域。

    在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工业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服务全国大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时不我待”。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与排名第五的河南相比,2022年我省工业增加值与之差距3100多亿元;与排名第七的湖北相比,我省工业增加值虽与之相差不大,但制造业增加值却落后1600亿元左右。排名第八的福建,工业增加值甚至已与河南不相上下。

    不难看出,我省是十个经济大省中少数几个工业排名与GDP排名错序的省份,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抵近的考验。而且,“领跑者”正加力加劲,占据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宝座20多年的广东,发出“制造业当家”强音,出台一系列举措向着制造强省挺进。

    压力即是动力,差距即是潜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日前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川有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数量与江苏10席、广东7席相比,明显偏少。

    攥指成拳精准发力,我省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产业,集中资源力量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六大优势产业细分领域看,新型显示、清洁能源装备、白酒产业等正向着世界级产业成长,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加快奔向国家级产业;钒钛、稀土、锂电、晶硅光伏等,助推四川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者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能体现创新驱动特征,对于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初,我省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在9个市,包括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绵阳无人机产业集群、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等。乐山投资20亿元,在夹江规划布局2平方公里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即落地在夹江。

    研究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着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开辟产业新赛道而去,必将培养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也是四川新型工业化亟待补齐的短板所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远远低于江苏、浙江等省份。

    今年以来,四川在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以制造业承载科技创新方面颇具看点,尤其是5月揭牌的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将聚焦先进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目标宏远,战鼓催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四川掀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崭新篇章。

    6月上旬,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6月底,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迎来八方宾客。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的四川与海内外共享新型工业化机遇。(记者 张守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