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
系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系统总结推广
系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系统总结推广
●两地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2022年,川渝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增长17%,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两地共创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班列数、货值均为全国第一,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近30%
●联合发布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共同实施2批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动居民身份证等34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推动小学入学、员工录用、创业服务等7个“一件事”川渝通办、34项服务“免证办”,20项证明事项在两地实行告知承诺制
9月24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的18条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3年多来,重庆市、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切实深化合作、健全机制,推动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六大方面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此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系统总结推广。
在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方面,两地共建优势产业链、共建联合招商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其中,两地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推动补链、延链、强链,2022年,川渝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增长17%,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共同建设统一市场方面,两地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实现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跨省市线上迁移,为企业在川渝自由流动提供便利;共建跨省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共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协同推动对外开放方面,两地共创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班列数、货值均为全国第一,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近30%;推进跨省市“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监管模式,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跨海关关区通办,自实施以来,川渝两地已设置39个受理点,服务企业1万余家,累计办理业务逾2万次,办理时长压缩2/3。
在深化生态环境共治方面,开展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司法协作,设立川渝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巡回法庭,开展跨区域案件巡回审判;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2022年川渝跨界河流2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2020年以来完成“白名单”跨省转移审批14.4万吨。
在推动社会共建互融方面,联合发布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共同实施2批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动居民身份证等34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推动小学入学、员工录用、创业服务等7个“一件事”川渝通办、34项服务“免证办”,20项证明事项在两地实行告知承诺制;推进跨省通信一体化,取消川渝地区座机通话长途费,实现全国首例跨省级行政区域固定电话通信资费一体化,推出两省市亲情号互设、跨省缴费等8项跨省通信服务;推进毗邻地区警情处置一体化,建立突出治安问题联合整治机制。
在完善协调协商机制方面,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及专项工作组常态化工作机制。重大项目联合调度服务机制持续健全,建立省市领导联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作机制,按年度滚动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300余个、总投资超3.56万亿元。建立协同立法机制,实现立法项目协商确定、立法文本协商起草、立法程序同步推进、立法成果共同运用、法规实施联动监督。建立干部互派挂职机制,已有3批次301名年轻干部互派锻炼,推动两地信息互通、经验共享。(记者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