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万进城农民能否真正市民化
把县城建强,提高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路径

  • 2024年01月11日 08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在税收、资金、厂房租金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扶持,吸引不少农民工返乡创办小微企业。图为在该县汪洋镇的华晶鑫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在玻璃瓶上贴花。潘建勇 摄(C视觉)


    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车辆行驶在去年才竣工通车的S438公路上。合江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一条条公路修到农户家门口,带动农民实现增收。李贵平 摄(C视觉)


    关键词

    必答题

    圆桌访谈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四川的必答题,也是拉动投资、提振消费、促进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启,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又将上演。对四川而言,川籍农民工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样的“钟摆式”流动,在城乡间已是常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2000多万进城农民生活在城市、户籍在农村,是城乡“两栖族”。

    如何结束“钟摆式”流动,减少城乡“两栖族”?许多专家指出,县域地区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县城建强,提高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尤为迫切的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增强县域对于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断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还需关注的是,种种变局之下,县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县域经济转型如何突破瓶颈、持续向好?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各方专家对此开出了“药方”。

    受访嘉宾

    郭晓鸣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社科院研究员

    贾 晋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 俊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县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就地就近城镇化,堵点在哪儿?

    记者:过去我们的城镇化以大城市群为主要发展路径,现在要转向县域,特别是采取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方式。这种转变面临哪些堵点?

    郭晓鸣:进城农民存在双重占有资源的情况,比如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宁愿撂荒也不交给集体,成为沉睡的资源。但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阶段合理的现象,在进城农民还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时,要求他们放弃在农村的承包权、分配权,是不公平的。四川有2000多万生活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进城农民,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这部分人群也是农村资源闲置率最高的,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资源流动起来。

    贾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一大堵点。转移人口的县城化,也就是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目标,我认为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可以借鉴。

    我们在江苏一个县跟踪调查,他们想办法盘活资源,农民放弃宅基地、农用地,进城之后配套社保、集中居住区域。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是因为放弃的指标权益由县上统筹,这条路就能走通。这就要求我们的县域经济足够发达,能够充分承载产业,才能在县域内部实现这样的统筹。

    刘俊:县城是就地就近城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农村居民购房的首选地。2022年,四川城镇化率为58.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6.85个百分点。四川的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这是差距也是潜力,如果能够打通要素流动,城镇化还有二三十年保持增长的潜力。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80余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必将带来城镇体系、内需市场和城乡格局的深刻调整。但我们要看到,用高成本做到的城镇化已经实现了,当务之急是有序组织实现更低成本的城镇化。

    郭晓鸣:改革需要双向发力。在城市端,关键在于解决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织牢社会保障网、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端,建立农民资产财产处置的机制,也就是建立退出的制度和路径。从制度设计上,让各种资源流动起来,为农民增加收入,成为他们进城的原始积累,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资源。

    县城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记者:县城地处“城尾乡头”,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但对四川多数县城而言,规模小、实力弱,转型与发展的压力并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

    贾晋:四川的县域平均经济规模仅为浙江和广东的1/3、江苏的1/4左右,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省委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以县城为龙头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破题的关键。

    刘俊:县城要转变发展模式,四川要对183个县(市、区)实行分类,在发展类别上要按照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分类,准确对县域发展模式进行定位。同时,要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人多了就有机会,就有服务业;要承接逆城市化的康养、休闲、养老的需求;找比较优势、补短板,发展差异化个性化的产业。

    郭晓鸣:破局的关键是产业。我观察到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城乡产业发展相互脱节,产业链短,融合度低;另一方面城乡产业发展关键利益主体参与度低,利益分享不足。

    破局的路径,首先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在乡村端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吸引城市科技、投资、管理、市场要素进入乡村,进行对接,从目前低端分散超小规模农业,逐渐发展为现代农业。

    第二,根据城乡消费需求的变化,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发展新的消费业态,实现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比如一产三产的联动,从低端的农家乐,向康养、民宿、研学、体验等业态升级。

    第三,构建利益机制,让关键利益主体(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充分参与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建共享。

    打破城乡多重割裂,县域如何担当重任?

    记者:城乡之间存在的多重割裂,导致两者之间未能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城乡差距大、城乡问题突出的根源之一。其中,县域和县城未能充分发挥链接的作用。县域发展怎样促进要素双向流动和循环?

    郭晓鸣:人、地、钱这三个问题是核心关键。人的问题之前我讲了进城农民,还有一头是入乡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风险导致的不稳定,以及现实带来的难融入。乡村发展是人才重构的过程,让在农村想出去的出去,让城市里想进村的进来,关键是通过解决政策和制度的障碍,打通外部人才进入的通道。

    地是“三块地”的问题,承包地要以县域为要素融合,下决心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让小田变大田,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宅基地,是土地要素盘活的引爆点,最重要是以改革建立新的制度,改变低效和闲置浪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重点是被纳入国家第二轮试点的19个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来盘活资源。

    钱分为三种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要细化激活三类资金的方式。

    贾晋:畅通县域城乡流通网络体系也很重要,重点还是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完善从田间到餐桌上的产业链体系,逐渐消解堵点,县域里的冷链中心、批发市场在这个体系里非常重要。要聚焦以县域为核心的城乡流通领域里的关键问题,降成本、提效率。

    我认为理想的城乡融合,是不同梯度的城乡融合,县域内有一定梯度,不同县之间也有梯度。要把每个台阶尽量做平,不让它坑坑洼洼,而台阶之间又不至于太陡,差距太大。

    刘俊:除了促进县域内要素流动,建立县域城乡循环的城、镇、村三级空间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关键点。三级体系里面的重点是县城的综合带动作用,以及乡村多元价值的作用。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向城郊及中心镇延伸,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在县城,但乡村的多元价值还是在乡村,所以省委提出“抓好两端”,两端很重要。

    郭晓鸣: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公共服务,也是目前改变最显著、老百姓认同度较高的领域。以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不能急于要求均等,但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要逐步缩小差距。我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目前行政化标准化的匹配方式,存在公共服务供给错位的矛盾,村民最需要的和提供的不匹配,比如每个村都配一个儿童活动室、一个卫生室,但有些村因为人口的空间变化,需求显著萎缩,造成低效配置。而新增的需求,比如停车场、充电桩、路灯等,不能及时动态满足。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最大的受益主体是当地村民,应该最有发言权,但目前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受益主体无法表达他们的诉求。三是管护机制缺失,重建轻管,前建后坏。

    由此,改革的方向是根据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制定可以动态调整的公共服务方案,探索建立村民主导的建管结合的机制,提高使用效率,让公共服务的认同度更高,获得感更强。(记者 李欣忆 邵明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00多万进城农民能否真正市民化
    把县城建强,提高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路径

  • 2024年01月11日 08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在税收、资金、厂房租金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扶持,吸引不少农民工返乡创办小微企业。图为在该县汪洋镇的华晶鑫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在玻璃瓶上贴花。潘建勇 摄(C视觉)


    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车辆行驶在去年才竣工通车的S438公路上。合江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一条条公路修到农户家门口,带动农民实现增收。李贵平 摄(C视觉)


    关键词

    必答题

    圆桌访谈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四川的必答题,也是拉动投资、提振消费、促进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启,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又将上演。对四川而言,川籍农民工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样的“钟摆式”流动,在城乡间已是常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2000多万进城农民生活在城市、户籍在农村,是城乡“两栖族”。

    如何结束“钟摆式”流动,减少城乡“两栖族”?许多专家指出,县域地区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县城建强,提高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尤为迫切的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增强县域对于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断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还需关注的是,种种变局之下,县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县域经济转型如何突破瓶颈、持续向好?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各方专家对此开出了“药方”。

    受访嘉宾

    郭晓鸣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社科院研究员

    贾 晋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 俊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县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就地就近城镇化,堵点在哪儿?

    记者:过去我们的城镇化以大城市群为主要发展路径,现在要转向县域,特别是采取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方式。这种转变面临哪些堵点?

    郭晓鸣:进城农民存在双重占有资源的情况,比如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宁愿撂荒也不交给集体,成为沉睡的资源。但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阶段合理的现象,在进城农民还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时,要求他们放弃在农村的承包权、分配权,是不公平的。四川有2000多万生活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进城农民,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这部分人群也是农村资源闲置率最高的,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资源流动起来。

    贾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一大堵点。转移人口的县城化,也就是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目标,我认为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可以借鉴。

    我们在江苏一个县跟踪调查,他们想办法盘活资源,农民放弃宅基地、农用地,进城之后配套社保、集中居住区域。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是因为放弃的指标权益由县上统筹,这条路就能走通。这就要求我们的县域经济足够发达,能够充分承载产业,才能在县域内部实现这样的统筹。

    刘俊:县城是就地就近城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农村居民购房的首选地。2022年,四川城镇化率为58.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6.85个百分点。四川的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这是差距也是潜力,如果能够打通要素流动,城镇化还有二三十年保持增长的潜力。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80余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必将带来城镇体系、内需市场和城乡格局的深刻调整。但我们要看到,用高成本做到的城镇化已经实现了,当务之急是有序组织实现更低成本的城镇化。

    郭晓鸣:改革需要双向发力。在城市端,关键在于解决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织牢社会保障网、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端,建立农民资产财产处置的机制,也就是建立退出的制度和路径。从制度设计上,让各种资源流动起来,为农民增加收入,成为他们进城的原始积累,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资源。

    县城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记者:县城地处“城尾乡头”,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但对四川多数县城而言,规模小、实力弱,转型与发展的压力并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

    贾晋:四川的县域平均经济规模仅为浙江和广东的1/3、江苏的1/4左右,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省委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以县城为龙头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破题的关键。

    刘俊:县城要转变发展模式,四川要对183个县(市、区)实行分类,在发展类别上要按照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分类,准确对县域发展模式进行定位。同时,要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人多了就有机会,就有服务业;要承接逆城市化的康养、休闲、养老的需求;找比较优势、补短板,发展差异化个性化的产业。

    郭晓鸣:破局的关键是产业。我观察到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城乡产业发展相互脱节,产业链短,融合度低;另一方面城乡产业发展关键利益主体参与度低,利益分享不足。

    破局的路径,首先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在乡村端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吸引城市科技、投资、管理、市场要素进入乡村,进行对接,从目前低端分散超小规模农业,逐渐发展为现代农业。

    第二,根据城乡消费需求的变化,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发展新的消费业态,实现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比如一产三产的联动,从低端的农家乐,向康养、民宿、研学、体验等业态升级。

    第三,构建利益机制,让关键利益主体(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充分参与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建共享。

    打破城乡多重割裂,县域如何担当重任?

    记者:城乡之间存在的多重割裂,导致两者之间未能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城乡差距大、城乡问题突出的根源之一。其中,县域和县城未能充分发挥链接的作用。县域发展怎样促进要素双向流动和循环?

    郭晓鸣:人、地、钱这三个问题是核心关键。人的问题之前我讲了进城农民,还有一头是入乡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风险导致的不稳定,以及现实带来的难融入。乡村发展是人才重构的过程,让在农村想出去的出去,让城市里想进村的进来,关键是通过解决政策和制度的障碍,打通外部人才进入的通道。

    地是“三块地”的问题,承包地要以县域为要素融合,下决心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让小田变大田,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宅基地,是土地要素盘活的引爆点,最重要是以改革建立新的制度,改变低效和闲置浪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重点是被纳入国家第二轮试点的19个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来盘活资源。

    钱分为三种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要细化激活三类资金的方式。

    贾晋:畅通县域城乡流通网络体系也很重要,重点还是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完善从田间到餐桌上的产业链体系,逐渐消解堵点,县域里的冷链中心、批发市场在这个体系里非常重要。要聚焦以县域为核心的城乡流通领域里的关键问题,降成本、提效率。

    我认为理想的城乡融合,是不同梯度的城乡融合,县域内有一定梯度,不同县之间也有梯度。要把每个台阶尽量做平,不让它坑坑洼洼,而台阶之间又不至于太陡,差距太大。

    刘俊:除了促进县域内要素流动,建立县域城乡循环的城、镇、村三级空间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关键点。三级体系里面的重点是县城的综合带动作用,以及乡村多元价值的作用。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向城郊及中心镇延伸,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在县城,但乡村的多元价值还是在乡村,所以省委提出“抓好两端”,两端很重要。

    郭晓鸣: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公共服务,也是目前改变最显著、老百姓认同度较高的领域。以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不能急于要求均等,但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要逐步缩小差距。我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目前行政化标准化的匹配方式,存在公共服务供给错位的矛盾,村民最需要的和提供的不匹配,比如每个村都配一个儿童活动室、一个卫生室,但有些村因为人口的空间变化,需求显著萎缩,造成低效配置。而新增的需求,比如停车场、充电桩、路灯等,不能及时动态满足。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最大的受益主体是当地村民,应该最有发言权,但目前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受益主体无法表达他们的诉求。三是管护机制缺失,重建轻管,前建后坏。

    由此,改革的方向是根据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制定可以动态调整的公共服务方案,探索建立村民主导的建管结合的机制,提高使用效率,让公共服务的认同度更高,获得感更强。(记者 李欣忆 邵明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