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转移安置群众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
不能闲着,要帮大家做点事

  • 2024年03月20日 07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3月19日一大早,雅江县呷拉镇脚泥堡村村民刘甲它就从安置点出发回到村里,“放不下心,想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一进村子,就遇见住在村里的工人在搬家,刘甲它撸起袖子,和众人一起把东西搬上了车,“他们是从云南过来打工的,人生地不熟,能帮就帮一点。”

    搬完东西,刘甲它又在村里走动起来。看着远处山火烧过的痕迹,刘甲它说:“感谢党和政府及时安置好了我们,我现在忙起来要好受一点。”

    14公里外,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安置点内,刘甲它的小儿子刘凯强同样忙碌。

    “我们转移过来的时候,政府把帐篷和床单被褥全都准备好了,工作人员正在给我们接电。”刘凯强回忆,当天下午,安置点就通上了电,看着帐篷里一盏盏亮起来的灯,他感觉“坐不住了”。

    “总感觉应该干点啥。”当天,刘凯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帮着送餐、搬运物资、安抚乡亲的情绪……20岁出头的他刚参加工作,几天的时间,刘凯强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之前家里的事都是爸爸和哥哥在操心,这几天大家都很忙,我留在安置点做志愿者,顺便也照顾下妈妈和奶奶。”说话时,刘凯强一直没停下手里的工作。发放完午饭,他又拖着一箱矿泉水发放起来。一旁的帐篷外,70多岁的奶奶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孙子,“娃娃长大了。”

    与此同时,刘凯强的哥哥刘凯峰正开车往返于安置点和脚泥堡村。“刚拖了一台发电机上去,邻居家冰箱里还有好多牛肉,能保一点算一点。”刘凯峰告诉记者,“大家都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也不能闲着。”

    “不能闲着”,几乎是每一个转移安置群众的心声。正午时分,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安置点几乎看不见青壮年。“都出去帮忙了,我想着这里也不能没有人,就留下来照看老人和小孩。”脚泥堡村村民林九斤告诉记者,村里会开车的年轻人都开着自家的车,出去接送扑火队队员,运送物资,有的还在清理余火隐患。

    志愿者里,有三姐弟的身影。在雅江县政府门口的物资转运点,27岁的建英带着妹妹建春、弟弟建勇一起搬运捐赠物资。

    “我们负责把送来的物资搬下车,再分别搬到转运车辆上。”建英是呷拉镇双语幼儿园教师,她告诉记者,3月16日上午,他们三姐弟和爸爸妈妈从呷拉镇脚泥堡村的家中搬进安置点。在安置点,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建春觉得“坐不住”:“都是年轻人,我们应该帮着做点事。”

    三姐弟一拍即合,找到呷拉镇相关负责人表明想当志愿者的意愿。

    此后的3天里,三姐弟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平时在家里经常干农活,现在搬运的都是方便面、牛奶、矿泉水等,并不觉得累。”建英说。

    还有从外地赶回来驰援家乡的。夏大将是甘孜州公安局海螺沟景区直属分局的一名辅警,得知家乡受灾后,他第一时间请假赶了回来。“山火发生后,村里电线受损,几户人家的冰箱仍需要每天供电,每天我们开车从县城到村子,运送发电机所需要的油、水等物资,保障供电,避免食物腐烂,高峰期时一天要跑三四趟。”夏大将说。

    回到安置点后,夏大将也没有停下脚步,有时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分发物资,有时和安置点的村民聊聊天,并时不时掏出手机看志愿者服务群有没有弹出新消息,“我是村里的一分子,有责任安顿好、照顾好这些村民。”

    接近晚饭时间,安置点内逐渐热闹起来,在外忙了一天的村民都回到了这个临时的“家”,刘凯强和其他志愿者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人多发得快一点,能让大家都吃上热饭。”

    夜幕降临,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起过去几天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打算。“我之前一直在承包工程,安置好家里的娃娃和老人后,准备回工地去看看。”刘甲它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记者 宁蕖 陈昊 陈旻翔 甘孜观察 张莹 洛绒尼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江转移安置群众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
    不能闲着,要帮大家做点事

  • 2024年03月20日 07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3月19日一大早,雅江县呷拉镇脚泥堡村村民刘甲它就从安置点出发回到村里,“放不下心,想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一进村子,就遇见住在村里的工人在搬家,刘甲它撸起袖子,和众人一起把东西搬上了车,“他们是从云南过来打工的,人生地不熟,能帮就帮一点。”

    搬完东西,刘甲它又在村里走动起来。看着远处山火烧过的痕迹,刘甲它说:“感谢党和政府及时安置好了我们,我现在忙起来要好受一点。”

    14公里外,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安置点内,刘甲它的小儿子刘凯强同样忙碌。

    “我们转移过来的时候,政府把帐篷和床单被褥全都准备好了,工作人员正在给我们接电。”刘凯强回忆,当天下午,安置点就通上了电,看着帐篷里一盏盏亮起来的灯,他感觉“坐不住了”。

    “总感觉应该干点啥。”当天,刘凯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帮着送餐、搬运物资、安抚乡亲的情绪……20岁出头的他刚参加工作,几天的时间,刘凯强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之前家里的事都是爸爸和哥哥在操心,这几天大家都很忙,我留在安置点做志愿者,顺便也照顾下妈妈和奶奶。”说话时,刘凯强一直没停下手里的工作。发放完午饭,他又拖着一箱矿泉水发放起来。一旁的帐篷外,70多岁的奶奶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孙子,“娃娃长大了。”

    与此同时,刘凯强的哥哥刘凯峰正开车往返于安置点和脚泥堡村。“刚拖了一台发电机上去,邻居家冰箱里还有好多牛肉,能保一点算一点。”刘凯峰告诉记者,“大家都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也不能闲着。”

    “不能闲着”,几乎是每一个转移安置群众的心声。正午时分,雅江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安置点几乎看不见青壮年。“都出去帮忙了,我想着这里也不能没有人,就留下来照看老人和小孩。”脚泥堡村村民林九斤告诉记者,村里会开车的年轻人都开着自家的车,出去接送扑火队队员,运送物资,有的还在清理余火隐患。

    志愿者里,有三姐弟的身影。在雅江县政府门口的物资转运点,27岁的建英带着妹妹建春、弟弟建勇一起搬运捐赠物资。

    “我们负责把送来的物资搬下车,再分别搬到转运车辆上。”建英是呷拉镇双语幼儿园教师,她告诉记者,3月16日上午,他们三姐弟和爸爸妈妈从呷拉镇脚泥堡村的家中搬进安置点。在安置点,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建春觉得“坐不住”:“都是年轻人,我们应该帮着做点事。”

    三姐弟一拍即合,找到呷拉镇相关负责人表明想当志愿者的意愿。

    此后的3天里,三姐弟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平时在家里经常干农活,现在搬运的都是方便面、牛奶、矿泉水等,并不觉得累。”建英说。

    还有从外地赶回来驰援家乡的。夏大将是甘孜州公安局海螺沟景区直属分局的一名辅警,得知家乡受灾后,他第一时间请假赶了回来。“山火发生后,村里电线受损,几户人家的冰箱仍需要每天供电,每天我们开车从县城到村子,运送发电机所需要的油、水等物资,保障供电,避免食物腐烂,高峰期时一天要跑三四趟。”夏大将说。

    回到安置点后,夏大将也没有停下脚步,有时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分发物资,有时和安置点的村民聊聊天,并时不时掏出手机看志愿者服务群有没有弹出新消息,“我是村里的一分子,有责任安顿好、照顾好这些村民。”

    接近晚饭时间,安置点内逐渐热闹起来,在外忙了一天的村民都回到了这个临时的“家”,刘凯强和其他志愿者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人多发得快一点,能让大家都吃上热饭。”

    夜幕降临,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起过去几天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打算。“我之前一直在承包工程,安置好家里的娃娃和老人后,准备回工地去看看。”刘甲它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记者 宁蕖 陈昊 陈旻翔 甘孜观察 张莹 洛绒尼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