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发力 下好改革“一盘棋”

  • 2024年09月19日 08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

    地点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

    探索

    龙头引领+链式发展+园区集聚

    9月18日上午,凉山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将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钛合金生产基地。两期项目建成后,预计总产值将达50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近年来,凉山以省级高新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依托,突出“龙头引领+链式发展+园区集聚”发展思路,用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政策和改革优势,高质量推动钒钛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创新发展。

    “龙头带动+精准招引”扩大朋友圈

    作为凉山钒钛产业主要承载地,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并着眼建立和延伸钛产业链,去年来连续引进了华腾新材料等优质企业,带动优质企业进一步集聚。

    “发挥龙头作用,我们根据攀钢等在凉山的钒钛产业布局,以及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攀钢西昌钢钒公司实施攀钢热/冷钛卷系列生产线、钢钛共线可逆式轧机项目等项目,合作打造钒钛全产业集群。”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成介绍,目前,西昌钢钒高端钛材制造基地的钛板卷生产线月产能已达700多吨,源源不断输送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所需材料原料。

    走进园区投资促进局办公室,记者看到3张图,分别是产业链优势细分领域全景图、招商地图、链主企业图。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冷则阿呷透露,园区先后策划了13个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引了北京华腾、宁波创润等业内领先企业落地西昌,产业链由原料加工向中下游延伸。

    9月18日上午,位于园区的西昌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内,30人同时施工,忙着做设备调试、生产准备工作。此前的4月26日,该公司超大锭型高纯钛投产,并顺利锻造出直径1米、高2.34米的高纯钛金属锭。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纯钛金属锭。

    “预计10月内,高纯钛金属锭将启动规模化生产。”公司技术总监王会云信心满满。公司不仅为半导体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优质产品,更加强和延伸了园区钒钛产业“熔炼—锻造”深加工产业链。

    “门对门”加工+实验室支持强保障

    如今,园区以西昌钢钒为龙头,构建起集钒钛矿采选、冶炼提钒、钒钛产品深加工、产品检测和研发设计为一体的钒钛产业生态圈,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推动企业实现有效延链。2023年12月,西昌钢钒冷轧钛卷生产线建成,待华腾公司相关产品投产后可实现“门对门”加工协作。西昌钢钒实现检测全流程信息化、自动化后,又带动上下游企业启动了4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这里还成为了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的试验田。陈成介绍,西昌创润生产的高纯钛最高纯度达99.9995%,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园区企业获得全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搭平台、建基地、强保障。在4月举行的中国钛锆铪产业大会暨西昌钒钛产业推介会上,国内外200多名钒钛专家齐聚西昌,为西昌钒钛产业发展支招,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当地还发挥西昌学院的智力优势,依托学院新组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重点实验室。设立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等5个科研团队,与园区内多家企业开展科研项目,为钒钛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森林+”改革养林又养人

    地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

    探索

    保护森林与提供生态服务产品并重

    “昨天卖了20多只鸡。”9月14日,达州市开江县国有林场回龙工区主任丁时勇兴致勃勃地准备再购买一批鸡苗。他的妻子是林场的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员,在林区散养羊、猪、鸡等畜禽,年增收3万余元。发展林下种养,是开江县国有林场各工区的普遍做法。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林场推行“森林+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职工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职工和村民的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开江县国有林场推行“森林+”改革,走出一条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去年12月,开江县国有林场被纳入全国200个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名单。

    养林: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的荣誉墙上挂着许多牌子,其中之一是2019年荣获的“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那时,林场实施改革仅两年,发展面貌便焕然一新。”开江县国有林场副场长甄洪祥坦言,林场曾长期因企事业性质不明、经营方式不活等因素,造成管护人员流失严重、管护水平持续降低。

    2017年,已成立45年的开江县飞机播种造林管理站更名为开江县国有林场,明确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核定编制、建立内设机构、划定13个工区,筹措资金赎买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近万亩“分成林”。

    改革卸掉了包袱,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成为开江县国有林场的首要职责,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工作迅速铺开,并整合周边商品林进行补植补造。

    “改革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大家干劲十足。”1986年入职林场的丁时勇回忆,那时全体职工一头扎进大山辛勤耕耘。

    为充实管护力量,林场在41个编制之外,以合同制择优聘请了32名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

    与此同时,国有林场的林区公路、防灭火蓄水池、饮水管道、电力线路、防灭火通道、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均被纳入全县农村联网公路等总体规划中。这些项目与工区所在乡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极大改善了林场管护条件。

    至2022年,短短5年,开江县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长10%,管护面积达3.5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增至91.43%,创历史新高。

    养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保护好了森林资源,开江县国有林场干部职工开始思考如何产生经济效益。

    依托林场生态资源,开江县绿色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社员几乎囊括全体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合作社从养殖扩展到黄精、金花葵等中药材以及菌类、茶叶种植领域,注册商标“禽畜兴林”,擦亮绿色生态品牌。

    丁时勇告诉记者,林下生态放养,鸡价不低于每斤25元,远高于传统圈养模式。一些管护员还凭借优质农产品和森林风光,发展起农家乐,进一步提高收益。育苗技术也在输出。开江县林业局将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对比试验园交给林场管理,林场整合县属林业国企力量建设套种示范基地,培育银杏、桢楠和中山柏等名贵苗木。

    “这些年在林场的技术指导下,林业国企已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经营项目近20个,累计经营收入2000余万元。”甄洪祥说,通过实施“林业国企+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林场周边8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林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实现了护林养人的目标,稳定了护林队伍,反哺森林保护。(记者 袁城霖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上发力 下好改革“一盘棋”

  • 2024年09月19日 08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

    地点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

    探索

    龙头引领+链式发展+园区集聚

    9月18日上午,凉山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将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钛合金生产基地。两期项目建成后,预计总产值将达50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近年来,凉山以省级高新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依托,突出“龙头引领+链式发展+园区集聚”发展思路,用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政策和改革优势,高质量推动钒钛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创新发展。

    “龙头带动+精准招引”扩大朋友圈

    作为凉山钒钛产业主要承载地,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并着眼建立和延伸钛产业链,去年来连续引进了华腾新材料等优质企业,带动优质企业进一步集聚。

    “发挥龙头作用,我们根据攀钢等在凉山的钒钛产业布局,以及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攀钢西昌钢钒公司实施攀钢热/冷钛卷系列生产线、钢钛共线可逆式轧机项目等项目,合作打造钒钛全产业集群。”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成介绍,目前,西昌钢钒高端钛材制造基地的钛板卷生产线月产能已达700多吨,源源不断输送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所需材料原料。

    走进园区投资促进局办公室,记者看到3张图,分别是产业链优势细分领域全景图、招商地图、链主企业图。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冷则阿呷透露,园区先后策划了13个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引了北京华腾、宁波创润等业内领先企业落地西昌,产业链由原料加工向中下游延伸。

    9月18日上午,位于园区的西昌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内,30人同时施工,忙着做设备调试、生产准备工作。此前的4月26日,该公司超大锭型高纯钛投产,并顺利锻造出直径1米、高2.34米的高纯钛金属锭。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纯钛金属锭。

    “预计10月内,高纯钛金属锭将启动规模化生产。”公司技术总监王会云信心满满。公司不仅为半导体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优质产品,更加强和延伸了园区钒钛产业“熔炼—锻造”深加工产业链。

    “门对门”加工+实验室支持强保障

    如今,园区以西昌钢钒为龙头,构建起集钒钛矿采选、冶炼提钒、钒钛产品深加工、产品检测和研发设计为一体的钒钛产业生态圈,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推动企业实现有效延链。2023年12月,西昌钢钒冷轧钛卷生产线建成,待华腾公司相关产品投产后可实现“门对门”加工协作。西昌钢钒实现检测全流程信息化、自动化后,又带动上下游企业启动了4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这里还成为了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的试验田。陈成介绍,西昌创润生产的高纯钛最高纯度达99.9995%,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园区企业获得全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搭平台、建基地、强保障。在4月举行的中国钛锆铪产业大会暨西昌钒钛产业推介会上,国内外200多名钒钛专家齐聚西昌,为西昌钒钛产业发展支招,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当地还发挥西昌学院的智力优势,依托学院新组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重点实验室。设立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等5个科研团队,与园区内多家企业开展科研项目,为钒钛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森林+”改革养林又养人

    地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

    探索

    保护森林与提供生态服务产品并重

    “昨天卖了20多只鸡。”9月14日,达州市开江县国有林场回龙工区主任丁时勇兴致勃勃地准备再购买一批鸡苗。他的妻子是林场的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员,在林区散养羊、猪、鸡等畜禽,年增收3万余元。发展林下种养,是开江县国有林场各工区的普遍做法。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林场推行“森林+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职工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职工和村民的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开江县国有林场推行“森林+”改革,走出一条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去年12月,开江县国有林场被纳入全国200个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名单。

    养林: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的荣誉墙上挂着许多牌子,其中之一是2019年荣获的“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那时,林场实施改革仅两年,发展面貌便焕然一新。”开江县国有林场副场长甄洪祥坦言,林场曾长期因企事业性质不明、经营方式不活等因素,造成管护人员流失严重、管护水平持续降低。

    2017年,已成立45年的开江县飞机播种造林管理站更名为开江县国有林场,明确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核定编制、建立内设机构、划定13个工区,筹措资金赎买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近万亩“分成林”。

    改革卸掉了包袱,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成为开江县国有林场的首要职责,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工作迅速铺开,并整合周边商品林进行补植补造。

    “改革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大家干劲十足。”1986年入职林场的丁时勇回忆,那时全体职工一头扎进大山辛勤耕耘。

    为充实管护力量,林场在41个编制之外,以合同制择优聘请了32名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

    与此同时,国有林场的林区公路、防灭火蓄水池、饮水管道、电力线路、防灭火通道、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均被纳入全县农村联网公路等总体规划中。这些项目与工区所在乡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极大改善了林场管护条件。

    至2022年,短短5年,开江县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长10%,管护面积达3.5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增至91.43%,创历史新高。

    养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保护好了森林资源,开江县国有林场干部职工开始思考如何产生经济效益。

    依托林场生态资源,开江县绿色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社员几乎囊括全体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合作社从养殖扩展到黄精、金花葵等中药材以及菌类、茶叶种植领域,注册商标“禽畜兴林”,擦亮绿色生态品牌。

    丁时勇告诉记者,林下生态放养,鸡价不低于每斤25元,远高于传统圈养模式。一些管护员还凭借优质农产品和森林风光,发展起农家乐,进一步提高收益。育苗技术也在输出。开江县林业局将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对比试验园交给林场管理,林场整合县属林业国企力量建设套种示范基地,培育银杏、桢楠和中山柏等名贵苗木。

    “这些年在林场的技术指导下,林业国企已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经营项目近20个,累计经营收入2000余万元。”甄洪祥说,通过实施“林业国企+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林场周边8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林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实现了护林养人的目标,稳定了护林队伍,反哺森林保护。(记者 袁城霖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