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节 给篆刻艺术一剂强心针
泸州工匠赵希才介绍28根骨架油纸伞的满穿工艺
泸州市纳溪区川南狮舞表演
自6月16日开展以来,作为第四届非遗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迎来每天数千人次的参观流。6月19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郭强来到展场亲自担当讲解员,希望这门还略显冷门的非遗加速回归大众生活。
A
篆刻展
传统技艺进入现代展馆
作为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此次邀请展共展出国内105位篆刻艺术名家创作的篆刻印屏作品102幅、篆刻原石作品102方和书法题贺作品3件,共计200余件,代表着中国篆刻的最高水准。
展览上,除了实物作品,现场大屏幕还播放着有关中国篆刻艺术的宣传视频,向观众介绍着篆刻艺术的历史。在这些形式种类丰富的篆刻作品中,中国当代著名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一方作品尤为突出,这枚刻着“印道”的印章,是他专门为此次邀请展所创作。
此次双年展不仅开了篆刻艺术展览的先河,同时还将作为一个艺术双年展品牌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四川自古即为中国印章艺术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图语铜印在中国印章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强告诉记者,篆刻最初从先民的日常生活中走来,经过文人治印的艺术升华之后,成为具有高度审美内涵的艺术表现手段。“依托非遗节,篆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市民面前亮相,绝对算是给篆刻打了一剂强心针。”
B
篆刻圈
人才断层现征兆
“市民好奇和热情,是因为太久没看见篆刻艺术的专属展览。”据郭强介绍,篆刻在生活中的地位曾经很高,以前不管是签合同、取钱等等都需要自己的私章,篆刻印章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人手一印。随着时代变迁,各种卡片、身份证代替了印章的作用,大家有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身份标示,印章淡出了大众生活。
印章的用途少了,篆刻技艺却不能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篆刻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所以篆刻才被列入非遗名录。另一方面,由于篆刻并没有专属的传承人,在保护资金投入上找不到主体,因此很难获得直接的资金扶持。
目前,篆刻界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断层,30岁以上人才济济,30岁以下的却非常稀有。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中,30岁左右的只有2位。郭强感叹道:“不是年轻人不想从事篆刻,而是篆刻无法像其他工作一样,很难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
人才出现断层和篆刻市场也有很大关系,虽然最近两年国内外艺术市场火爆,但篆刻依然被冷落。郭强说,圈内人甚至调侃篆刻体量太小,无法和绘画一样按平方尺计算报酬。
C
篆刻热
前景被商家看好
门里集团作为这次篆刻展的承办方之一,出资100万元将所有展品收藏。如此大的投入是为了保护,还是一种市场行为?门里集团文化公司总经理王茂波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前提肯定是保护,但同时也是看好篆刻的商业前景。”
目前中国篆刻的水平非常高,但市场价值和艺术水准严重错位。韩天衡的作品曾经拍卖上过百万元,但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很多具有很高造诣的篆刻艺术家只能默默耕耘。
篆刻艺术双年展中,艺术家们相聚在一起,提出了很多振兴篆刻的思路,从小孩子开始的普及教育成为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方式。郭强介绍,四川美院和川师大已经有相关专业,但针对青少年的培训班很少。“很多孩子都有刻萝卜、刻肥皂的经历,这些就是篆刻的群众基础,缺乏的是继续培训的专业机构。”
王茂波表示,在成都举办篆刻展只是篆刻复兴工程的第一步;第二步,公司将和有关部门合作修建成都篆刻博物馆;第三步就是设立篆刻培训班,从群众中激活这项古老的文化技艺。(记者 常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