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裂谷 “阳光花城”筑梦“二次腾飞”

  • 2013年07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攀枝花中心城区全景 

     

      丰收的果实孕育攀枝花菜农新梦想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企业成为“中国钒钛之都”的“梦工厂” 

     

      昔日的“百里钢城”如今已变成“花城无处不飞花”的“阳光花城” 

     

      旅游新村托起攀枝花彝家小康梦 

      --攀枝花“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实录

      筑梦·行动

      7月的攀枝花,梦想之花多点绽放。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内最大民用光伏发电项目投用、花城新区建设和沿江景观打造全线提速、16个旅游新村开门迎客……一位远道而来的投资商惊叹:这里正在成为一座巨大的“梦工厂”。

      这个夏天,因为一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曾书写中国三线建设传奇篇章的移民城,正汇聚全域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追梦力量。

      “实现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建成宜居宜业、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特色经济强市。”顺应全市123万人民的共同期盼,7月10日召开的攀枝花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勾画出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新起点上再出发,攀枝花加速逐梦“二次腾飞”。

      万场宣讲

      全域共筑“中国梦”

      2012年的两个统计数据,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攀枝花:一方面,全市人均GDP达到60391元;另一方面,还有近10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

      尽管经济发展人均水平领跑全省,但部分边远山区居民仍在“刀耕火种”。面对这样巨大的反差,“中国梦”的攀枝花实践该怎样破题?

      “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5月23日,在盐边县渔门镇朵古村的一场坝坝宣讲会上,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用大实话激励贫困村民共筑小康梦。

      “全面小康,必须同步惠及全市人民!”基于这样的共识,攀枝花把“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凝聚党心民心、汇集发展合力的重要机遇,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36位市级领导纷纷深入基层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畅谈圆梦之路。1304名副县级以上干部结对直接联系服务3644户困难家庭,覆盖全市44个乡镇、352个村。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建立联系点2053个,举办宣讲辅导“梦想课堂”4800多场次。

      为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攀枝花持续开展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进村组、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进商铺、进工地“十进”活动。全市整合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专家、教师、学生、先进典型等方面的优秀人员,组建宣讲团13个,成立宣讲小分队1400多支,选配宣讲员和学习辅导员19000余名,共举行宣讲报告会10000余场,聆听报告会干部群众达50多万人次。

      为做到“中国梦”家喻户晓,攀枝花以解读“中国梦四川篇章”为重点,印发学习资料、乡土教材105万册(份);在街道、广场、小区、市场等公共场所悬挂“中国梦”主题宣传条幅、宣传画、LED显示屏5万多条(幅),设置宣传栏(牌)2万多个。地处市中心的炳草岗街道还创新开展“一瓶水”行动,在瓶装水商标上印制主题教育活动标签。

      为增强干部群众认同感,攀枝花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了六种学习法:一是机关干部集中学。组织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分批学习“中国梦”37篇必读篇目,并将“中国梦”理论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二是基层党员远程学。市委远程教育中心利用全市528个基层远程教育播放站点开展主题学习月活动,展播《中国梦·我的梦》系列电视节目。三是社区居民网格学。组织网格党员、服务队、志愿者上街、下厂、进店、入户解读“中国梦”。四是农村群众田间学。组织包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访农家、下田坎,与村民共商致富路。五是企业员工班组学。围绕扭亏增盈、挖潜增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学习讨论、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六是“两新组织”网络学。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理想。

      来自攀枝花市级主要网站的统计显示,从5月初到6月末,“中国梦”话题点击量超过31万次。盛夏的攀枝花,同一个梦想在744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悄然生长。

      四大行动

      汇聚追梦正能量

      在攀枝花市东区湖光社区,有一支由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等30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走街串巷宣讲、治理社区环境、开展文明劝导、帮助困难群众,成天忙忙碌碌却乐此不疲。

      “能够帮助大家实现一个个小梦想,我们很开心!”湖光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小华说,居民们把志愿服务队亲切地称作“社区梦之队”。

      而今,像湖光社区一样,成百上千支“梦之队”活跃在攀枝花城乡。他们用一点一滴的奉献,让“中国梦”照进攀枝花的现实。

      攀枝花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实施“四大行动”,汇聚了一座城市逐梦的信心和力量。

      实施“感恩奋进”圆梦行动,凝聚建设“美丽攀枝花”的共同愿景。短短两个月,4万多各界代表涌入“金色攀枝花”展览馆,追寻移民城先驱的足迹;30多万城乡居民参观“明天的攀枝花”巡展,畅想“阳光花城”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以“写、说、绘、秀、舞”为载体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精彩不断,人们在212场次文艺表演、1500多篇主题征文、184场次演讲比赛、120场次公益电影中传递梦想;10场主题座谈会引发“实现中国梦,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凝聚各行各业的追梦力量。

      实施“急难险重”攻坚行动,汇聚建设“繁荣攀枝花”的强大动力。围绕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的“三大发展战略”,攀枝花发动群众、集中民智,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对发展思路进行再明晰,排定了今年10大类55项“急难险重任务”。任务完成情况被作为评判“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进行跟踪考核,形成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

      实施“集中普法”全民行动,集聚建设“和谐攀枝花”的积极因素。攀枝花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省首家设立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组建法制宣讲团,开展“与法同行”、“和谐使者”、“阳光回归”等集中宣讲。深入开展社区(村)“五规范五减少”和平安法治社区(村)创建活动,化解了挂牌督办的20个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并安排35.8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实施“花城典型”示范行动,凝聚建设“幸福攀枝花”的精神力量。全市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典型演讲1200多场次,筛选、推出群众反响热烈、社会认可度高的“花城百姓大妈”、“钢城螺丝钉”、“钒钛领军人”、“花城守望者”、“援藏助梦人”、“花城追梦人”、“攀枝花最美村官”等7大先进群体、24个代表性人物,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激励全市人民开拓奋进、实干筑梦。

      一个决定

      勾画筑梦新蓝图

      经过48年从零起步的快速奔跑,攀枝花已从一片“不毛之地”成长为四川的工业大市、资源大市。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以来,攀枝花市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打好六大硬仗”等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蓄积了强劲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全面小康进程监测结果,2012年,攀枝花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2.8%,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实现程度分别达84%、98%和93.9%,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在这样的高起点上,“中国梦”的攀枝花实践如何谋篇布局?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之前,攀枝花开展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主题教育活动。两场“头脑风暴”,让全市干部群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城市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短板”。

      攀枝花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两化”互动、“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老工业基地持续发展的振兴期,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突破期,扶贫解困的攻坚期,由资源之都向产业之都、经济之都跨越的质变期。“总量小、不协调、欠发达”和“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怕、满、慢、浮、僵”的思想必须破除。

      基于这样的判断,7月10日,攀枝花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一项决定,锁定了筑梦全面小康的目标: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发展速度,确保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前五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达到1000亿元,确保2017年达到1500亿元,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确保在2020年以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当年水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在更高层次协调发展,实现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建成宜居宜业、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特色经济强市。

      同时,攀枝花圆梦全面小康的路径也更加清晰: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做大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打好“六大硬仗”,努力实现“四个翻番”。

      梦想点燃激情,蓝图徐徐展开。攀枝花人正以“闯、进、快、实、活”的新姿态,抢抓国家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谋创新之策,兴超常之举,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调整升级、提质增效,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跨越提升,打一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攻坚战。

      筑梦·讲述

      拒百万年薪只为“钒钛梦”

      人物名片:孙朝晖,男,攀枝花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对象、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钒钛领军人”群体代表。

      1984年,我从原东北工学院毕业走进攀枝花,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钒铁冶炼曾是攀钢钒产品开发的重头戏。公司花巨资从德国引进设备和技术,但产品怎么也达不到要求。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

      我担任课题组长后,经过艰苦试验,满足了国际最严标准,每年给攀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以上。

      钒氮合金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美国钒公司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想独家垄断全球市场。

      我和课题组提出了“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但很多人认为美国都没研究出来,我的想法是痴人说梦。

      在攀钢大力支持下,我们经过3次工业试验,创出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美国钒公司无奈退出了亚洲市场。

      现在,我正带领团队进行“航天航空级钒铝合金产业化成套技术”研究,中国无法生产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的历史即将结束。

      29年来,我负责和参与的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科技进步奖1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7亿元以上。个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当代十大专利发明人等荣誉。

      这些年,国内外许多企业想挖走我,甚至开出了100万元的年薪,但我始终没有动摇。我将植根攀西,继续谱写中国钒钛梦的新篇章。

      焊花飞舞照亮追梦路

      人物名片:何丽,女,苗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攀枝花钢城集团起重运输机械厂电焊工、高级技师,“钢城螺丝钉”群体代表。

      1998年9月,我到钢城集团当了一名电焊工。

      焊工是“车钳铆电焊”五大工种中最辛苦的,刚学焊接时,我的眼睛被弧光“烧”得流了好几天泪。

      我偷偷哭过,但觉得既然干了,就要干出点名堂来。我用心“看”,业余读书“充电”;真心“问”,学习师傅绝活;狠下心“练”,从地面练到七、八十米高空,被焊花烫伤也顾不上。

      凭着勤学苦练,我掌握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等多种技术,两次夺得公司电焊工状元,成为钢城集团最年轻的技师。

      2006年,我们承担了21套100米重轨运输座架制作任务,其焊接工艺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

      攀枝花4、5月份已进入盛夏,我带着班组员工天天顶着烈日焊接,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奋战113天,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取得了国家专利。

      完美的焊接需要团队的合作。我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工友,去年,我们的团队在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中包揽了前3名。

      今年4月,我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参加了全国劳模座谈会。中央领导对我们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我将把这句话铭记在心,继续追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上访村”变成富裕村

      人物名片:谭继森,男,盐边县国胜乡淘水村党支部书记,“攀枝花最美村官”群体代表。

      淘水村地处盐边县国胜乡南部,是二滩电站水淹区的后靠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254户813人。

      县城搬迁后,村里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村民买不起肥料、添置不起新衣,甚至连吃饭都出现了困难。淘水村一度成了“上访村”。

      2007年11月,我辞去收入不错的工作,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我觉得,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

      村里发展芒果产业初期,村民不敢把血汗钱投入到新产业中。我不顾全家反对,把好田好地全部种上芒果树,并动员全村30多名党员干部每户种植5亩以上。

      种芒果3到5年后才有收入,我带领村民发展黄豆种植等多种经营,村民收入增加,种芒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6年来,全村种植晚熟芒果2200亩,新建水窖5000余立方米,修建三面光堰沟20余公里,完成村道硬化4.1公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如今的淘水村,家家户户发展了芒果、核桃、茶叶等特色种养殖业,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71元。

      我和村民们的梦想是,2016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5年后“家家住洋房,户户有汽车”。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跨越裂谷 “阳光花城”筑梦“二次腾飞”

  • 2013年07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攀枝花中心城区全景 

     

      丰收的果实孕育攀枝花菜农新梦想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企业成为“中国钒钛之都”的“梦工厂” 

     

      昔日的“百里钢城”如今已变成“花城无处不飞花”的“阳光花城” 

     

      旅游新村托起攀枝花彝家小康梦 

      --攀枝花“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实录

      筑梦·行动

      7月的攀枝花,梦想之花多点绽放。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内最大民用光伏发电项目投用、花城新区建设和沿江景观打造全线提速、16个旅游新村开门迎客……一位远道而来的投资商惊叹:这里正在成为一座巨大的“梦工厂”。

      这个夏天,因为一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曾书写中国三线建设传奇篇章的移民城,正汇聚全域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追梦力量。

      “实现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建成宜居宜业、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特色经济强市。”顺应全市123万人民的共同期盼,7月10日召开的攀枝花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勾画出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新起点上再出发,攀枝花加速逐梦“二次腾飞”。

      万场宣讲

      全域共筑“中国梦”

      2012年的两个统计数据,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攀枝花:一方面,全市人均GDP达到60391元;另一方面,还有近10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

      尽管经济发展人均水平领跑全省,但部分边远山区居民仍在“刀耕火种”。面对这样巨大的反差,“中国梦”的攀枝花实践该怎样破题?

      “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5月23日,在盐边县渔门镇朵古村的一场坝坝宣讲会上,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用大实话激励贫困村民共筑小康梦。

      “全面小康,必须同步惠及全市人民!”基于这样的共识,攀枝花把“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凝聚党心民心、汇集发展合力的重要机遇,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36位市级领导纷纷深入基层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畅谈圆梦之路。1304名副县级以上干部结对直接联系服务3644户困难家庭,覆盖全市44个乡镇、352个村。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建立联系点2053个,举办宣讲辅导“梦想课堂”4800多场次。

      为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攀枝花持续开展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进村组、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进商铺、进工地“十进”活动。全市整合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专家、教师、学生、先进典型等方面的优秀人员,组建宣讲团13个,成立宣讲小分队1400多支,选配宣讲员和学习辅导员19000余名,共举行宣讲报告会10000余场,聆听报告会干部群众达50多万人次。

      为做到“中国梦”家喻户晓,攀枝花以解读“中国梦四川篇章”为重点,印发学习资料、乡土教材105万册(份);在街道、广场、小区、市场等公共场所悬挂“中国梦”主题宣传条幅、宣传画、LED显示屏5万多条(幅),设置宣传栏(牌)2万多个。地处市中心的炳草岗街道还创新开展“一瓶水”行动,在瓶装水商标上印制主题教育活动标签。

      为增强干部群众认同感,攀枝花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了六种学习法:一是机关干部集中学。组织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分批学习“中国梦”37篇必读篇目,并将“中国梦”理论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二是基层党员远程学。市委远程教育中心利用全市528个基层远程教育播放站点开展主题学习月活动,展播《中国梦·我的梦》系列电视节目。三是社区居民网格学。组织网格党员、服务队、志愿者上街、下厂、进店、入户解读“中国梦”。四是农村群众田间学。组织包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访农家、下田坎,与村民共商致富路。五是企业员工班组学。围绕扭亏增盈、挖潜增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学习讨论、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六是“两新组织”网络学。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理想。

      来自攀枝花市级主要网站的统计显示,从5月初到6月末,“中国梦”话题点击量超过31万次。盛夏的攀枝花,同一个梦想在744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悄然生长。

      四大行动

      汇聚追梦正能量

      在攀枝花市东区湖光社区,有一支由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等30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走街串巷宣讲、治理社区环境、开展文明劝导、帮助困难群众,成天忙忙碌碌却乐此不疲。

      “能够帮助大家实现一个个小梦想,我们很开心!”湖光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小华说,居民们把志愿服务队亲切地称作“社区梦之队”。

      而今,像湖光社区一样,成百上千支“梦之队”活跃在攀枝花城乡。他们用一点一滴的奉献,让“中国梦”照进攀枝花的现实。

      攀枝花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实施“四大行动”,汇聚了一座城市逐梦的信心和力量。

      实施“感恩奋进”圆梦行动,凝聚建设“美丽攀枝花”的共同愿景。短短两个月,4万多各界代表涌入“金色攀枝花”展览馆,追寻移民城先驱的足迹;30多万城乡居民参观“明天的攀枝花”巡展,畅想“阳光花城”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以“写、说、绘、秀、舞”为载体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精彩不断,人们在212场次文艺表演、1500多篇主题征文、184场次演讲比赛、120场次公益电影中传递梦想;10场主题座谈会引发“实现中国梦,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凝聚各行各业的追梦力量。

      实施“急难险重”攻坚行动,汇聚建设“繁荣攀枝花”的强大动力。围绕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的“三大发展战略”,攀枝花发动群众、集中民智,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对发展思路进行再明晰,排定了今年10大类55项“急难险重任务”。任务完成情况被作为评判“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进行跟踪考核,形成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

      实施“集中普法”全民行动,集聚建设“和谐攀枝花”的积极因素。攀枝花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省首家设立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组建法制宣讲团,开展“与法同行”、“和谐使者”、“阳光回归”等集中宣讲。深入开展社区(村)“五规范五减少”和平安法治社区(村)创建活动,化解了挂牌督办的20个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并安排35.8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实施“花城典型”示范行动,凝聚建设“幸福攀枝花”的精神力量。全市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典型演讲1200多场次,筛选、推出群众反响热烈、社会认可度高的“花城百姓大妈”、“钢城螺丝钉”、“钒钛领军人”、“花城守望者”、“援藏助梦人”、“花城追梦人”、“攀枝花最美村官”等7大先进群体、24个代表性人物,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激励全市人民开拓奋进、实干筑梦。

      一个决定

      勾画筑梦新蓝图

      经过48年从零起步的快速奔跑,攀枝花已从一片“不毛之地”成长为四川的工业大市、资源大市。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以来,攀枝花市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打好六大硬仗”等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蓄积了强劲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全面小康进程监测结果,2012年,攀枝花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2.8%,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实现程度分别达84%、98%和93.9%,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在这样的高起点上,“中国梦”的攀枝花实践如何谋篇布局?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之前,攀枝花开展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主题教育活动。两场“头脑风暴”,让全市干部群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城市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短板”。

      攀枝花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两化”互动、“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老工业基地持续发展的振兴期,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突破期,扶贫解困的攻坚期,由资源之都向产业之都、经济之都跨越的质变期。“总量小、不协调、欠发达”和“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怕、满、慢、浮、僵”的思想必须破除。

      基于这样的判断,7月10日,攀枝花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一项决定,锁定了筑梦全面小康的目标: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发展速度,确保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前五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达到1000亿元,确保2017年达到1500亿元,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确保在2020年以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当年水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在更高层次协调发展,实现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建成宜居宜业、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特色经济强市。

      同时,攀枝花圆梦全面小康的路径也更加清晰: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做大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打好“六大硬仗”,努力实现“四个翻番”。

      梦想点燃激情,蓝图徐徐展开。攀枝花人正以“闯、进、快、实、活”的新姿态,抢抓国家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谋创新之策,兴超常之举,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调整升级、提质增效,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跨越提升,打一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攻坚战。

      筑梦·讲述

      拒百万年薪只为“钒钛梦”

      人物名片:孙朝晖,男,攀枝花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对象、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钒钛领军人”群体代表。

      1984年,我从原东北工学院毕业走进攀枝花,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钒铁冶炼曾是攀钢钒产品开发的重头戏。公司花巨资从德国引进设备和技术,但产品怎么也达不到要求。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

      我担任课题组长后,经过艰苦试验,满足了国际最严标准,每年给攀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以上。

      钒氮合金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美国钒公司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想独家垄断全球市场。

      我和课题组提出了“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但很多人认为美国都没研究出来,我的想法是痴人说梦。

      在攀钢大力支持下,我们经过3次工业试验,创出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美国钒公司无奈退出了亚洲市场。

      现在,我正带领团队进行“航天航空级钒铝合金产业化成套技术”研究,中国无法生产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的历史即将结束。

      29年来,我负责和参与的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科技进步奖1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7亿元以上。个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当代十大专利发明人等荣誉。

      这些年,国内外许多企业想挖走我,甚至开出了100万元的年薪,但我始终没有动摇。我将植根攀西,继续谱写中国钒钛梦的新篇章。

      焊花飞舞照亮追梦路

      人物名片:何丽,女,苗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攀枝花钢城集团起重运输机械厂电焊工、高级技师,“钢城螺丝钉”群体代表。

      1998年9月,我到钢城集团当了一名电焊工。

      焊工是“车钳铆电焊”五大工种中最辛苦的,刚学焊接时,我的眼睛被弧光“烧”得流了好几天泪。

      我偷偷哭过,但觉得既然干了,就要干出点名堂来。我用心“看”,业余读书“充电”;真心“问”,学习师傅绝活;狠下心“练”,从地面练到七、八十米高空,被焊花烫伤也顾不上。

      凭着勤学苦练,我掌握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等多种技术,两次夺得公司电焊工状元,成为钢城集团最年轻的技师。

      2006年,我们承担了21套100米重轨运输座架制作任务,其焊接工艺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

      攀枝花4、5月份已进入盛夏,我带着班组员工天天顶着烈日焊接,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奋战113天,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取得了国家专利。

      完美的焊接需要团队的合作。我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工友,去年,我们的团队在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中包揽了前3名。

      今年4月,我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参加了全国劳模座谈会。中央领导对我们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我将把这句话铭记在心,继续追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上访村”变成富裕村

      人物名片:谭继森,男,盐边县国胜乡淘水村党支部书记,“攀枝花最美村官”群体代表。

      淘水村地处盐边县国胜乡南部,是二滩电站水淹区的后靠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254户813人。

      县城搬迁后,村里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村民买不起肥料、添置不起新衣,甚至连吃饭都出现了困难。淘水村一度成了“上访村”。

      2007年11月,我辞去收入不错的工作,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我觉得,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

      村里发展芒果产业初期,村民不敢把血汗钱投入到新产业中。我不顾全家反对,把好田好地全部种上芒果树,并动员全村30多名党员干部每户种植5亩以上。

      种芒果3到5年后才有收入,我带领村民发展黄豆种植等多种经营,村民收入增加,种芒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6年来,全村种植晚熟芒果2200亩,新建水窖5000余立方米,修建三面光堰沟20余公里,完成村道硬化4.1公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如今的淘水村,家家户户发展了芒果、核桃、茶叶等特色种养殖业,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71元。

      我和村民们的梦想是,2016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5年后“家家住洋房,户户有汽车”。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