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川藏线 五分钟穿越雀儿山不是梦

  • 2013年08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8月20日,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场,工人在施工。

      编者按

      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它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不仅是因为当地雄奇大美的自然山川,更在于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

      8月中旬,记者跟随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进入甘孜,实地感受这里的民生、生态、旅游、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最新变化,与基层党员干部、百姓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生活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谋划。

      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甘孜看变化”系列报道,为读者生动呈现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

      8月20日,下午4点30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内,中铁一局爆破工李世红已在灰色的花岗石施工断面上布好120颗雷管,只要一按手中的引爆器,一声巨响之后,隧道将向前推进3米。在他的身后,近300米隧道已施工完毕。

      雀儿山海拔6168米,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它是由川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的必经之地。但长期以来,雀儿山是这条生命线的“瓶颈”。8月20日下午,记者所乘车辆经过让人胆战的盘山公路,近两小时才翻过雀儿山。在冬季,路面结冰后,翻山时间会长达3小时,一旦实施交通管制,这条线就会彻底中断。

      不过,等到2017年,全长7079米的雀儿山隧道一旦贯通,穿越雀儿山只需要5-10分钟,长久以来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消除。

      隧道极为重要,但它给施工队伍带来的困难也是空前的。从去年7月工程动工以来,高原反应、花岗岩硬度高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施工队。“这是我遇到的最难施工的一条隧道。”中铁一局雀儿山隧道项目负责人王刘勋感叹,他曾参与过我省映秀隧道、紫坪铺隧道的施工。“高海拔施工给施工人员的身体带来巨大挑战,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头晕、胸闷是常见症状,甚至有人患上肺水肿。”

      甚至机器也会患上“高原反应”。在低含氧量的情况下,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而隧道内的含氧量更低,人无法工作,机器难以运转。另外,施工队伍面临的是高硬度的花岗岩,推进难度加大……

      为了解决氧气的问题,中铁一局花270万元建立了制氧站。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直径1.8米的巨大管道,将氧气和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隧道最里端。即使如此,站在隧道最里端,记者仍感到氧气不足,呼吸困难。“在洞内工作3-4小时,就要到洞外的吸氧室吸氧,然后体能恢复了再进来工作。”来自福建平潭的施工队长林修平告诉记者。和许多施工人员一样,进入大山后,工人们回家的次数就减少了。“儿子上大学了,家里还有80多岁的母亲,我只在今年春节天气极冷无法施工时回去过一次。这个工程太重要了,选择了工作就顾不上家人了。”为了让家人放心,每天下班后,林修平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正是有了大量工作人员的奉献,分别从山两边施工的中铁一局和中建五局全力推进,目前隧道已经打通逾500米。“我们每个月推进100米左右,在这个环境下已经是最高速度。我们将确保在2017年打通隧道,畅通川藏线。”

      链接

      雀儿山隧道工程,是甘孜交通建设集中攻坚行动的缩影。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完成投资93亿元,是2011年的3.4倍,相当于“十五”和“十一五”投资总和。今年,甘孜州交通大会战持续推进,将基本完成除高尔寺、老折山、鸡丑山隧道外的国道318线东海段,国道317线炉霍至马尼干戈段;加快推进雀儿山隧道、马石路、甘白路、甘君路等项目建设……未来甘孜州将逐步形成“四纵四横一铁路二高速三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畅通川藏线 五分钟穿越雀儿山不是梦

  • 2013年08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8月20日,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场,工人在施工。

      编者按

      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它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不仅是因为当地雄奇大美的自然山川,更在于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

      8月中旬,记者跟随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进入甘孜,实地感受这里的民生、生态、旅游、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最新变化,与基层党员干部、百姓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生活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谋划。

      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甘孜看变化”系列报道,为读者生动呈现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

      8月20日,下午4点30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内,中铁一局爆破工李世红已在灰色的花岗石施工断面上布好120颗雷管,只要一按手中的引爆器,一声巨响之后,隧道将向前推进3米。在他的身后,近300米隧道已施工完毕。

      雀儿山海拔6168米,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它是由川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的必经之地。但长期以来,雀儿山是这条生命线的“瓶颈”。8月20日下午,记者所乘车辆经过让人胆战的盘山公路,近两小时才翻过雀儿山。在冬季,路面结冰后,翻山时间会长达3小时,一旦实施交通管制,这条线就会彻底中断。

      不过,等到2017年,全长7079米的雀儿山隧道一旦贯通,穿越雀儿山只需要5-10分钟,长久以来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消除。

      隧道极为重要,但它给施工队伍带来的困难也是空前的。从去年7月工程动工以来,高原反应、花岗岩硬度高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施工队。“这是我遇到的最难施工的一条隧道。”中铁一局雀儿山隧道项目负责人王刘勋感叹,他曾参与过我省映秀隧道、紫坪铺隧道的施工。“高海拔施工给施工人员的身体带来巨大挑战,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头晕、胸闷是常见症状,甚至有人患上肺水肿。”

      甚至机器也会患上“高原反应”。在低含氧量的情况下,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而隧道内的含氧量更低,人无法工作,机器难以运转。另外,施工队伍面临的是高硬度的花岗岩,推进难度加大……

      为了解决氧气的问题,中铁一局花270万元建立了制氧站。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直径1.8米的巨大管道,将氧气和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隧道最里端。即使如此,站在隧道最里端,记者仍感到氧气不足,呼吸困难。“在洞内工作3-4小时,就要到洞外的吸氧室吸氧,然后体能恢复了再进来工作。”来自福建平潭的施工队长林修平告诉记者。和许多施工人员一样,进入大山后,工人们回家的次数就减少了。“儿子上大学了,家里还有80多岁的母亲,我只在今年春节天气极冷无法施工时回去过一次。这个工程太重要了,选择了工作就顾不上家人了。”为了让家人放心,每天下班后,林修平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正是有了大量工作人员的奉献,分别从山两边施工的中铁一局和中建五局全力推进,目前隧道已经打通逾500米。“我们每个月推进100米左右,在这个环境下已经是最高速度。我们将确保在2017年打通隧道,畅通川藏线。”

      链接

      雀儿山隧道工程,是甘孜交通建设集中攻坚行动的缩影。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完成投资93亿元,是2011年的3.4倍,相当于“十五”和“十一五”投资总和。今年,甘孜州交通大会战持续推进,将基本完成除高尔寺、老折山、鸡丑山隧道外的国道318线东海段,国道317线炉霍至马尼干戈段;加快推进雀儿山隧道、马石路、甘白路、甘君路等项目建设……未来甘孜州将逐步形成“四纵四横一铁路二高速三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