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效机制推动平安建设不断深化

  • 2014年12月19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应急联动、快速处突。

     

      高效调解组织已覆盖全域成都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都推进“三调联动”显成效。

      “平安成都”建设系列专题(四)

      “平安建设必须重视长效机制建设,这是各项工作高效、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如何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平安成都”建设,成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苑晓华如是说。

      目前,成都已经及时将多项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并进行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其中,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调解矛盾高成功率显现其效用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以及第一时间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应急联动机制成为成都市构建平安建设长效机制中的典型代表。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今年上半年,温江区在将某中学旁边的一块地划为垃圾站的备选建设点之一时启动风险评估机制,对该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根据评估结果,温江区最后决定取消该备选点改为选择其他环境容量更大的备选点位,有效化解了一个矛盾隐患。

      “类似温江建垃圾站的处理决策方式,执行的即是成都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成都市维稳办协调督办处处长李仕强介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背景下,成都深化社会治理,出台了《成都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和《成都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办法》,全面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明确两个“必须”——必须重点围绕“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重要公共安全事项和重大活动”这五大重点展开,必须按照“征求意见、分析论证、风险评定、审查报告、备案监督”等流程严格实施,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并探索出“一摸底”、“两台账”、“三报告”、“四讲评”、“五督查”机制,建立了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成都,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面广的决策事项,如城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生活补贴、大气环境污染、城市管理、大型公益项目建设等,都必须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实施的前置门槛。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成为推进重大事项的前置条件。例如“财富全球论坛”、“二环路改扩建工程”、“‘北改’工程中的老旧居民院落和企业搬迁”等重大项目在实施前都开展了风险评估,制定了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方案,以确保这些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今年1-10月,成都全市共实施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506件,经过风评的重大决策,无一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收到了源头治理的良好效果。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高效”调解组织覆盖全域成都

      交通事故平均办案周期,由以往的20天-30天缩短为7至8天,最快当天结案;当事人获保险理赔的平均周期,由以往的120天下降到30天左右;76%的案件在诉前化解;案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0%,回访当事人的调解满意率达100%。

      “这些数据,都是‘三调联动’带来的成效。”成都市维稳办协调督办处副处长廖睿介绍,成都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保险行业参与的“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联调联动机制(“三调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受到国内关注。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成都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区(市)县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多个工作亮点,并得到了中央和省级部门的关注、推广,如:

      成都市大调解办牵头协调,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引入市群众接待中心,创新工作方式,有效化解信访难题;武侯区在黉门街社区试行的“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作为此前全国综治会的实地考察点位在全国推广;都江堰在灾后重建中总结出的涉灾涉农矛盾纠纷“调解五法”和新津县袁山社区建立的“民情日记”制度、调解工作巡回制度受到了中央调研组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双流县的“大调解”数字化工作平台成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全国“大调解”工作唯一入选的24个中国幸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将调解工作不断向矛盾易发地、人口聚集地和基层延伸。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共计7839个,配备调解人员共计56459人,基本实现了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全覆盖。今年1-9月,成都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数24940件,调解成功数24275件,调解成功率达97.33%。

      应急联动机制

      第一时间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9月28日下午,成都市地铁灾害事故处置演习在龙泉驿区地铁2号线龙平路站举行。成都市调集公安、消防、医疗、电力、地铁等社会联动单位,近千人参加演习。演习中,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发挥力量“倍增器”作用,快速集结成都市级各职能部门,并与之形成信息互联互通的指挥平台。大约40多分钟后,突发事件圆满得到处置,列车再次恢复运行。

      “演习设计的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伤亡大、救援难等特点,成都市的应急联动机制经受住考验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委程炜表示。

      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平日主要以特警、反恐、刑侦、治安、消防、交警等公安系统内部主要警种构成;一旦暴恐案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发生,则迅速协调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燃气、消防、武警等可调派职能部门参与,通过该合成作战指挥室,多部门高效联动,精确打击,确保在第一时间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为适应当前反恐和“平安成都”建设需要,成都市公安局还正式组建“反恐防暴合成作战指挥室”,全市快反突击队增至66支。

      每逢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成都将启动市、区两级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并协调省上启动“环蓉护城河”工程,主要领导坐镇市、区两级指挥中心,“一盘棋”统筹,扁平化指挥,确保指挥畅通、联动有力。

      同时,迅速启动群专结合机制,组织治安巡逻、城管、保安、民兵预备役等近20万“红袖套”上街,进行社会面防控,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战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长效机制推动平安建设不断深化

  • 2014年12月19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应急联动、快速处突。

     

      高效调解组织已覆盖全域成都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都推进“三调联动”显成效。

      “平安成都”建设系列专题(四)

      “平安建设必须重视长效机制建设,这是各项工作高效、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如何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平安成都”建设,成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苑晓华如是说。

      目前,成都已经及时将多项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并进行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其中,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调解矛盾高成功率显现其效用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以及第一时间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应急联动机制成为成都市构建平安建设长效机制中的典型代表。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今年上半年,温江区在将某中学旁边的一块地划为垃圾站的备选建设点之一时启动风险评估机制,对该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根据评估结果,温江区最后决定取消该备选点改为选择其他环境容量更大的备选点位,有效化解了一个矛盾隐患。

      “类似温江建垃圾站的处理决策方式,执行的即是成都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成都市维稳办协调督办处处长李仕强介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背景下,成都深化社会治理,出台了《成都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和《成都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办法》,全面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明确两个“必须”——必须重点围绕“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重要公共安全事项和重大活动”这五大重点展开,必须按照“征求意见、分析论证、风险评定、审查报告、备案监督”等流程严格实施,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并探索出“一摸底”、“两台账”、“三报告”、“四讲评”、“五督查”机制,建立了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成都,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面广的决策事项,如城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生活补贴、大气环境污染、城市管理、大型公益项目建设等,都必须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实施的前置门槛。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成为推进重大事项的前置条件。例如“财富全球论坛”、“二环路改扩建工程”、“‘北改’工程中的老旧居民院落和企业搬迁”等重大项目在实施前都开展了风险评估,制定了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方案,以确保这些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今年1-10月,成都全市共实施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506件,经过风评的重大决策,无一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收到了源头治理的良好效果。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高效”调解组织覆盖全域成都

      交通事故平均办案周期,由以往的20天-30天缩短为7至8天,最快当天结案;当事人获保险理赔的平均周期,由以往的120天下降到30天左右;76%的案件在诉前化解;案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0%,回访当事人的调解满意率达100%。

      “这些数据,都是‘三调联动’带来的成效。”成都市维稳办协调督办处副处长廖睿介绍,成都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保险行业参与的“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联调联动机制(“三调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受到国内关注。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成都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区(市)县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多个工作亮点,并得到了中央和省级部门的关注、推广,如:

      成都市大调解办牵头协调,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引入市群众接待中心,创新工作方式,有效化解信访难题;武侯区在黉门街社区试行的“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作为此前全国综治会的实地考察点位在全国推广;都江堰在灾后重建中总结出的涉灾涉农矛盾纠纷“调解五法”和新津县袁山社区建立的“民情日记”制度、调解工作巡回制度受到了中央调研组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双流县的“大调解”数字化工作平台成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全国“大调解”工作唯一入选的24个中国幸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将调解工作不断向矛盾易发地、人口聚集地和基层延伸。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共计7839个,配备调解人员共计56459人,基本实现了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全覆盖。今年1-9月,成都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数24940件,调解成功数24275件,调解成功率达97.33%。

      应急联动机制

      第一时间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9月28日下午,成都市地铁灾害事故处置演习在龙泉驿区地铁2号线龙平路站举行。成都市调集公安、消防、医疗、电力、地铁等社会联动单位,近千人参加演习。演习中,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发挥力量“倍增器”作用,快速集结成都市级各职能部门,并与之形成信息互联互通的指挥平台。大约40多分钟后,突发事件圆满得到处置,列车再次恢复运行。

      “演习设计的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伤亡大、救援难等特点,成都市的应急联动机制经受住考验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委程炜表示。

      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平日主要以特警、反恐、刑侦、治安、消防、交警等公安系统内部主要警种构成;一旦暴恐案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发生,则迅速协调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燃气、消防、武警等可调派职能部门参与,通过该合成作战指挥室,多部门高效联动,精确打击,确保在第一时间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为适应当前反恐和“平安成都”建设需要,成都市公安局还正式组建“反恐防暴合成作战指挥室”,全市快反突击队增至66支。

      每逢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成都将启动市、区两级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并协调省上启动“环蓉护城河”工程,主要领导坐镇市、区两级指挥中心,“一盘棋”统筹,扁平化指挥,确保指挥畅通、联动有力。

      同时,迅速启动群专结合机制,组织治安巡逻、城管、保安、民兵预备役等近20万“红袖套”上街,进行社会面防控,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战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